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和平 《世纪桥》2009,(3):8-9,31
周恩来积极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国民党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争取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恩来与蒋介石国民党举行五次谈判,最终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张注洪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等各方努力下...  相似文献   

3.
大山 《党史文汇》2023,(1):39-42
<正>1948年3月上旬,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宜川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编军部、2个整编师的胜利。国民党胡宗南为确保西安,急调驻守陇海铁路潼关至洛阳段的第五兵团主力西援,洛阳仅留青年军第二〇六师驻守,洛阳以西、潼关以东200余千米铁路沿线只有非正规军守备,为解放洛阳创造了机会。一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并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休整,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初,我从红四方面军九军军部调往李先念任政委的三十军军部做译电员。这时,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国民党部队四面围追堵截,三十军处境极为危险。我们只有1台发报机,2名译电员,1名勤务员,日夜跟随军部前进。12月12日下午,部队正在激战。我兴奋地译出陕北党中央发来的关于“西安事变”的急电,电报没有全部译完,我便向在一边看作战地图的李先念政委大喊:“政委,老蒋抓起来了……”话音未落,敌人的一排炮弹落在门口。听到炮弹的呼啸声,我和另一名译电员、勤务员同时扑向电台。那时我们与党中央的一切联系都靠…  相似文献   

6.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将军与西北军杨虎城将军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以促蒋停止“剿共”,领导全国军民对日抗战。蒋对张、杨作口头承诺后,乃得张、杨及中共同意释放。于圣诞节日,张亲送蒋返京,负荆请罪,一变而为阶下囚长达53年,于1990年张90大寿时获释,现息影于夏威夷。今根据近年来所发表的有关西安事变的资料及研究成果,对事变发生的背景、捉蒋、放蒋及张之身陷禁锢再研究。一、集国难家仇于一身1936年夏,蒋介石顺利地解决两广事变后,遂全力贯注于解决陕北中共的红军问题。自1930年底蒋在江西对红军发动…  相似文献   

8.
在“敌工队”过微山湖以后,代表团一行在丰县和沛县一带活动了一段时间,打算越过日本人占领的陇海铁路,进入国民党管辖地区去西安,进而到延安。或许与国民党方面没有交涉好,代表团没有过陇海铁路,而是从江苏回到了山东境内,  相似文献   

9.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10.
1937年3月27日,毛泽东给名记者范长江一封短简:“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到了,深致谢意!”信中讲的“简慢”,即1936年至1937年范长江陕北采访的那次.所讲的文章即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时发表在上海版、天津版《大公报》上的文章:《动荡中的西北大局》,它披露了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解放前的西安,是国民党在西北苦心经营的反共大本营。自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陕北,蒋介石就派其亲信胡宗南长期屯兵西北,封锁、包围、进攻红军和陕甘宁根据地。从1935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许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似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战斗在古城西安,完成着党赋予他们的特殊使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乐章。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对“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同情、保护和支持。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在奉天(今沈阳)成立,1928年6月张学良兼任东大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被迫迁往北平,1935年10月该校工学院随张学良迁往西安,但文、法两院仍留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北平的“东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镇压。远在西安的张学良想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戴笠,一个曾经响当当的神秘人物,国民党特务头子、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这些词都和他有关,并且一直以来因为“保密”的原因,被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近日,戴笠生前手稿、函电等珍贵史料,在台湾正式解密,其中包括他当年历经西安事变的相关手稿和资料,都将一一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奉命深入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遭到国民党西北势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的围追“兜剿”。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不怕牺牲,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15.
张治宇 《湘潮》2008,(3):47-47
1945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的同时,委派周恩来赴西安与胡宗南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22日,古城西安上空灰雾蒙蒙。 西安机场,一大群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集聚于此。他们一个个衣冠整齐,神态肃然。 人们等候已久的隆隆的飞机马达声终于由远及近传来。飞机停稳后,蒋介石从机仓内款款走出,张学良、杨虎城等急忙展开笑脸迎上前去…… 此前,蒋介石得到特务报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和共产党关系密切,民众的抗日活动也如火如荼。 确实,中国工农红军自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入侵,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爱国的民族大旗,同“九·一八”事变后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撤出东北到西北的张…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之中,曾经使用过不少的化名。这些化名,都具有它特定的历史含意,并与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紧密相联。“李德胜”就是他对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充满必胜信心的一个化名。蒋介石在全面进攻惨遭失败后,又于1947年3月“突然’狗陕北和山东发起了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正确运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在陕甘宁边区,国民党以胡宗南率军17个旅,妄图“摧毁”中共领导中枢,“驱逐”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9.
倪良端 《世纪风采》2013,(10):2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时,国民党蒋介石精锐部队已被歼灭。可是,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还有较强战斗力。毛泽东决定以第一野战军为主,华北野战军第十八、第十九兵团一起向西进军。第一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第十八、第十九兵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历经4个月歼灭了西北“二马”,青海、宁夏人民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史学界大多数同志认为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是国民党政策由“剿共”转向抗日的起点,但从当时材料看,这个转变始于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从五全大会的背景来看,到193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