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铜鼓苏区是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巨大影响和红五军的直接帮助下,铜鼓苏区的武装斗争得以蓬勃发展。无论在大革命的酝酿时期,还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苏区全盛时期以及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都有其鲜明特征。铜鼓苏区武装斗争为湘鄂赣苏区的发展巩固作出积极贡献,奠定了铜鼓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铜鼓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7年毛泽东同志赴铜鼓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滕代远、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曾把军政首脑机关设在铜鼓。铜鼓也因此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起点和中心区域。其间,  相似文献   

3.
正1952年以前,巫山县铜鼓镇(今属重庆)隶属于湖北省建始县管辖,时称铜鼓堡。铜鼓堡诞生了鄂西第一位共产党员——聂维祯。聂维祯,名季,号冬青,1900年出生于铜鼓堡名门望族。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革命群众运动,接受革命思想熏陶,逐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进分子,并为之奉献出年轻的生命。投身革命斗争1919年春,19岁的聂维祯就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苑》2007,(3):F0003-F0004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亲临铜鼓指挥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团和铜鼓人民的起义。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身份、财富象征的铜鼓,在杨氏乃至宋元明时期播州居民的精神世界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铜鼓是南方民族的重器,也流行于宋元明时代的播州及其周边地区,是本土文化的标志性器物。1957年,在杨粲夫妇合葬墓的男女腰坑中各获铜鼓1面,被定为古代铜鼓的标型器之一,即遵义型铜鼓。1964年,于马家湾宋墓中获得1面,伴出铁釜1件。1981年,又在刀靶水宋墓中发现遵义型铜鼓1面,置于男墓腰  相似文献   

6.
血战铜鼓山     
正沿着铜鼓山英烈园门口99级石梯拾级而上,12米高的纪念碑巍峨壮观,屹立在铜鼓山山顶,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李德生所题的"铜鼓山剿匪牺牲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登上英烈园最高处,四周一望平川,山色碧绿。在这里,长眠着在铜鼓山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连长刘骥和排长曹长有、刘拴兔等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7.
走近铜鼓     
一铜鼓县因城郊有巨石状如铜鼓而得名。只是千百年来,人们听不到石状铜鼓的咚咚鼓声,倒是听得见这个县的山水之间,曾一直震响着农民起义的呐喊声。长期以来,铜鼓一直是修水县的一部分,境内两条  相似文献   

8.
正铜鼓山寨是一座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寨子。距离荣昌城区40公里,离最近的铜鼓场也有5公里。处于荣昌、大足、安岳3个区县交界地带。这里曾经有过一场战役。重庆解放初期,李德生率领的解放军,在这里将逃窜的敌军彻底歼灭。解放军也付出了代价,原籍山东的刘骥连长等人长眠于此。也因为这段历史,铜鼓山寨所在的村,被命名为"刘骥村"。纪念革命烈士的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铜鼓山寨对面的山顶上。相对而言,山寨的古  相似文献   

9.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铜鼓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值秋收起义80周年之际,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宜春市委与中共铜鼓县委、铜鼓县人民政府,拟于2007年  相似文献   

10.
正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年34岁的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和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的际遇把铜鼓推到革命风暴的中心,使铜鼓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毛泽东从9月  相似文献   

11.
铜鼓台     
正铜鼓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百子巷、潘家沟、棉絮街、新民街等街巷相邻。清末,此处设有铜鼓台,作为祭祀和集会的场地,由此得名。《巴县志·古迹》记载:"铜鼓台,《通志云》:在县莲花坊,按台早废,今有铜鼓台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巴县绅商傅中和、罗茂昌、董明华等捐资,在铜鼓台设存心堂,给孤老施米、衣、药、棺等。因有存心堂,此街发展为存心堂街。  相似文献   

12.
1927年9月10日,毛泽东在位于江西铜鼓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驻地——肖家祠召开了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编制和兵力配置重新作了统一调整,铜鼓成为了秋收起义的发起地和  相似文献   

13.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关系铜鼓人民的健康,关系铜鼓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幸福铜鼓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走近铜鼓     
铜鼓县因城郊有巨石状如铜鼓而得名。只是千百年来,人们听不到石状铜鼓的咚咚鼓声,倒是听得见这个县的山水之间,曾一直震响着农民起义的呐喊声。  相似文献   

15.
地处巴山南麓的阆中市石子乡五丰村,有两座相依相连的山,名叫铜鼓山和金鼓山.铜鼓山下,住着一个"西瓜大王";金鼓山上,出了一个"养蚕状元".他们依靠科技承包山地荒坡,成为川北地区土地集约化经营的"两面大鼓",在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敲响了一曲致富曲.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夜郎文化考古工作证实,普安县青山镇夜郎文化遗址是古夜郎国兵器、衣物的生产场所,又是供给支撑夜郎国生存发展450多年的战略基地。据普安县青山镇铜鼓山遗址发掘文物考证,普安县青山镇铜鼓山遗址是夜郎人制造兵器、烧陶、纺织、首饰加工、渔业等多项手工业作坊和农耕的所在地,它较为清晰地展示了夜郎社会较为完整的生产、生活场面。铜鼓山出土的文物共1500多件,陶器碎片万余块,采集到大量的动物骨骼和文化层土样本,足以透视普安夜郎文化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91,(12)
1927年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江西省铜鼓县后,部队派出的两名招募员,共产党员佘希循、李承清,不幸在浏阳白沙被害。为悼念这两位壮志禾酬身先去的战友,秋收起义前夕,驻锕部队的全体官兵在铜鼓县城的下街天后宫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追悼人会,为了鼓励部队斗志.树立不怕牺牲的精讳.部队在天后  相似文献   

18.
王瀚秋 《党史文苑》2007,(10):12-13
80年前发生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也是我们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的一次伟大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为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重温这段光辉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近期江西在秋收起义主要爆发地萍乡、铜鼓、修水三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有关部门还举行了专题学术研讨会.中央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深度报道,其中新华网还对铜鼓研讨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相似文献   

19.
<正>《新京报》9月12日刊登评论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铜鼓普通高中教育全部免学费,已交的全部退还。至于免费原因,根据该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的说法,此举有利于解决铜鼓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有利于留住本地生源……高中教育免费,在我国已不是新鲜事。此前,我国已有多地延长免费教育年限,把高中纳入  相似文献   

20.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宜春人民革命史上是别具光彩的篇章。从八七会议到茅坪安家的61天中,三支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有两支先后在宜春区域活动转战40天,足迹遍及宜春市的靖安、奉新、高安、上高、宜丰、铜鼓、袁州等7个县市区。工农革命军的第三团则驻留在铜鼓前后共23个日日夜夜。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伟人的气魄和超人的智慧,把这场震撼中外的起义指挥中心设在铜鼓,使得宜春人民有幸亲身经历和感受这场起义的壮举,并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百折不挠,英勇奋斗,把宜春人民革命斗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