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聂心蓉 《理论月刊》2006,(9):127-130
《汉宫秋》借助于人们一般用昭君之“怨”来解读“昭君和番”故事的接受心理,采用惯见的忠奸之争模式来结构全剧。通过转移角色视界,将叙事焦点集中到对汉元帝契约型心态的敞亮和心灵深度的发掘上,使《汉宫秋》超越了一般的忠臣悲剧而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
张丽波  高霞 《前沿》2014,(17):218-219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昭君出塞"的历史史实。作家根据创作的现实需要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的改造,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的体悟。其中,马致远对作为戏剧主人公的汉元帝进行了较大的改造。本文从元代的社会背景、马致远的生平经历、《汉宫秋》作为末本剧的原因、马致远借汉元帝之口表达自己的不平之绪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就马致远对汉元帝形象改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素描:弘扬昭君文化的使者 40多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个小男孩,从老辈人口里知道了“昭君出塞”的美丽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惊奇地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竟然有十几处昭君墓。这激发了他研究昭君的好奇心。经过学习和考察,他坚定了要作民族文化传人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胡汉和亲昭君出塞在那遥远的年代,胡汉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两地的人民长期苦于战乱之害。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汉庭,“远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欣然同意,问宫女谁愿意出嫁  相似文献   

5.
张涛 《北京观察》2013,(11):74-79
当“昔人已乘黄鹤去”之后才忽然想起他曾经的诸般好处,叹惋起什么”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桥段来。那是《小井胡同》的悲剧.李龙云的悲剧,当然.他更希望这个悲剧也仅仅属于他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昭君墓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已有上千年,并且有不少以这人故事为题材的戏剧流传至今。昭君在历史上是一位民族团结的使者,她的墓也成为历代各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人。竟宁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与汉和亲,元帝便将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后来受对为宁胡阏氏。这次和亲之后,呼韩邪  相似文献   

7.
诗话昭君     
蔡建国 《世纪行》2012,(7):41-42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和亲,自此开创了一个汉匈和睦相处的崭新时代,汉朝北方自此“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长达六十年汉匈边境无战事,昭君因此而名垂青史。二千多年来,历朝历代咏颂昭君的诗词曲不绝于耳,名家作者就有500多人,昭君的故事已经成为流传几千年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翻阅资料,作为昭君的家乡人。确实感慨系之,禁不住也咏上几句:  相似文献   

8.
西汉时期王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历经两千多年传诵至今,她既是先秦以来“和合”哲学的继承和体现,又以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发展着中华“和合”文化。昭君出塞和亲体现出的中华“和合”精神,已经渗透到历史学、哲学、政治学、民族学、文艺学、经济学、美学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昭君文化。其内涵深刻,外延广阔,具有历史的典型性和接受的普遍  相似文献   

9.
内蒙散记     
高云  登豪 《福建乡土》2012,(2):53-56
独坐西北一角的内蒙,犹如天歌之韵的音符,自由自在地泊于五千年的风水之中。——题记 仰望昭君墓 总有一份想念,正如断弦长歌。已近黄昏,向山径荫处走去,抬头就是青青芳草的昭君墓。"昭君出塞"这个古老的故事,通过诗歌、戏剧、民间传事,通过诗歌、戏剧、民间传说,流芳于世。历来多诉昭君怨,一曲《昭君出塞》,勾起多少哀怨?后人又说昭君勇,把个弱女人描绘得骁勇无比。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那位怀抱琵琶演绎《出塞曲》的美人王昭君,以娇柔的身躯一力承担了家国安宁的使命。“昭君出塞”不仅使胡汉间和平相处近半个世纪, 而且为胡汉地域间文化与科技传播架起了桥梁。今天,洋“昭君”穿上价值不菲的内蒙羊绒, 向世界展示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09,(7):62-64
《汉宫秋》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创作杂剧13种,现存8种。作为一个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马致远对国家的灭亡,怀抱深切的哀痛,对蒙古贵族歧视、压迫汉人的政策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当时元朝的统治正日趋巩固,这种强烈的民族感情不能坦率地表白,只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通过昭君出塞这个历史题材曲折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都会买些年画贴在家里,《鲤鱼跃龙门》、《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些充满喜庆色彩的“乡村画”十分招人喜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正当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年画渐渐被人遗忘时,一位叫罗卫东的人又把这种古老文化变成了“时髦艺术”:他画的中国传统年画“大力神杯”,在去年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上,一跃成为世界杯的艺术海报,轰动欧洲画坛。继而,他的年画又热销到英、美、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许多著名博物馆的收藏品!从流浪艺人到千万富翁,这位穷小子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最新一期《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文明的层次》,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感觉到却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叫顾土.原文发表于《新民晚报》。顾先生走了许多地方,将中国人与美国人、日本人和俄罗斯人作了比较,发现了差距。顾先生说,几年前去美国,天天坐一辆大巴,司机是美国人。这位美国司机对顾先生一行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先是“老皱眉头”,“后来又像拨浪鼓似的总摇头”,直到“最后分手时才改成笑容满面”。  相似文献   

14.
素描:弘扬昭君文化的使者40多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个小男孩,从老辈人口里知道了"昭君出塞"的美丽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惊奇地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竟然有十几处昭君墓。这激发了他研究昭君的好奇心。经过学习和考察,他坚定了要作民族文化传人的信念,他要让王昭君这个民族团结和睦的形象永远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他就是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昭君文化创立人、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张茂林。  相似文献   

15.
分析《梧桐雨》和《汉宫秋》两部元杂剧,探寻其中帝王角色汉元帝及唐明皇的四重悲剧性,并分析两人悲剧的异同点,以期对帝妃恋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女儿谣     
九曲遇廊般的女人之路,姹紫嫣红般的女人之心,在她们衣裙拂过的地方,绽放一片片温馨而苦涩的女儿谣。君不见胡天茫茫昭君出塞,难道汉家无男儿?君不见半卧在齐鲁大地上的驼山,如寂寞的少女,不知沉思了多少年,是在继续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吧。而那些众多的默默无闻辛勤持家的女人们,她们每个都会有一个鲜为人知感人心魄、教书。我怎么也不会忘记,爸爸曾经说我,*个女孩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我当时真不服气,女孩子又怎么样呢?爸爸关.笑得很苦。当我在女人之旅中走过坎坷的大半生,我才真正释破了爸爸苦笑的含意。我羡慕当代的女…  相似文献   

17.
石韵风流     
正1平潭敖东镇门前坑村东山丘有几处石景,其一处状若人形,低身俯首背立,侧面瘦削,似披件锦氅,欲将远行,其万千落寞幽怨呼之欲出!虽然只是不期而遇,但我几乎在第一时间脱口呼之为"昭君出塞"。不错,就是那"寄语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的汉明  相似文献   

18.
“你好!你侵占机动车道,已经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每天都是这样走的,也没见出什么事。”  相似文献   

19.
媒体     
《三联生活周刊》杂志 2011.8.8 “7·23”事故追问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持续关注事故的善后新闻。到底是什么原因,才酿成了这样一场人间惨剧“人的问题”,这是《三联生活周刊》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她是《荒唐宝玉》中的万儿,是《梁红玉》中的红玉,是《昭君出塞》中的昭君,是《木兰传奇》中的花木兰……从置身艺术职业学院,开始学习龙江剧表演开始,她的生活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她的表演就诠释着形形色色的灵魂,她的心灵就经历着反反复复的洗礼,她的人生就激荡着点点滴滴的升华。她就是龙江剧艺术事业未来的接班人,被黑龙江戏剧界誉为"小白淑贤"。她是龙江剧院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