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华侨华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发表的专著论文不胜枚举,但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尤其缺乏研究专著。范若兰博士的新作《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以下简称《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的出版,对华侨华人妇女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是国内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华侨华人妇女研究上的空白。以往研究中对作为华侨华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华人妇女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大多数从男性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当时是弱国,对抗战胜利的作用有限,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这样的观点必须加以驳斥,以正视听。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战场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欧洲  相似文献   

3.
李瑗 《两岸关系》2005,(10):18-19
9月3日,在首都召开的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对抗日战争两大战场的评价,特别是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的评价,符合历史、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宽广的胸襟和宏大的气魄。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第一次正式向国人高度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对于团结全世界华侨华人和台湾同胞,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问题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华人问题的研究日渐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作为华人祖籍国的中国,十分重视华侨的历史与华人的命运,在开拓与发展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80年代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关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成果斐然,正大步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文着重对1981年以来的中国这一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5.
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展开,着重从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话题在众多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不断增加并且深化,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潜力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作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分析.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广西华侨华人就掀起了抗日救国热潮。其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召唤下,广西华侨华人反帝爱国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他们不但利用其人力、物力、财力,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而且有的直接回中国参加抗战,有的就地在侨居国投身于保卫第二故乡的斗争,为中国抗战和侨居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8.
杨正辉 《湖湘论坛》2005,18(5):8-10
中国抗日战争是半个世纪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战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新西兰华侨以《中国大事周刊》作为沟通的纽带,组织和动员当地华人捐款献物,八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支援祖国抗战,贡献巨大。该刊不仅凝聚侨心,也强化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荣辱相连的密切关系。整个刊物所反映的内容,都表达出当时新西兰华侨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以及他们怀抱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是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抗战要讯》是旅荷华侨救国后援会办的中文刊物。本文以幸存的67期《抗战要讯》为文献资料基础,探究旅荷华侨华人在1937至1940年间的抗日救国运动。旅荷华侨华人的抗日救国运动大体包括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组建抗日救国团体、发动抗日救国捐赠等方面,极大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苏联是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我本人不是专门学习苏联历史的,但从1950年学习俄文起,我一生都从事对苏、对俄工作,在苏联和俄国学习、工作前后长达20多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关注学术界对苏联历史和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邓小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以苏为鉴,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苏联霸权主义做了坚决斗争,并且最终促成中苏关系正常化。邓小平退休以后,继续密切关注苏联命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剧变,自有多方面的原因。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苏共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无疑是剧变的思想根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领导已经注意到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且不惜人力、物力,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无奈苏共中央无视客观世界的变化,一味简单化地、教条主义地强行灌输。加上苏共自身的渐次蜕化,以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适得其反。思想教育工作既应面对客观现实的变化,也要秉承自身的历史血脉,方能为国家和民族培源固本,树根立魂。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尽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实践上对于俄罗斯东正教会实行的基本上是打压和限制的政策,造成了东正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空前紧张,一定程度上给新政权带来了压力。而东正教会对于新生政权的态度也基本上是抗拒和排斥的,但是东正教的大多数,也就是中间力量,并没有走上与苏维埃政权完全对立的道路,在对待领土和战争以及解救饥荒等问题上,教会还是坚持了其传统的爱国主义立场,这为后来政教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的原因历来是众说纷纭,本文的观点是苏联现实的改革中的挫折和错误的理论将改革引入歧途,西方加强了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从而导致历史积淀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7.
苏联剧变中的法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联社会主义失败、苏联解体的进程中,苏联缺少法制的传统、违法现象普遍,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在苏区的斗争精神,概括起来有:其一,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树立了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其二,开展了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培育了自我革新的斗争精神;其三,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创中奋起,并通过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壮举--红军长征,弘扬了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斗争精神。苏区斗争精神在时代中升华,转化为一种内心信念和精神信仰,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1965年兴起直到1984年才告结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它的参加者大部分是一些具有创新思想和敢于讲真话的人。他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病,希望通过民主化、公开性、言论自由来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克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然而,苏联党和政府却对大部分同自己执政理念并不矛盾的行为严加限制和打击,结果非但没能解决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反倒使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久拖不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了祸根,这留给世人太多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