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城市丝绸印染厂45岁的陈少奎8岁失聪,只上过普通小学和聋哑学校各一年,妻子也是聋哑人,可他们的女儿4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已走上工作岗位。同为聋哑父母,他们是如何教育女儿成才的呢?聋哑父母不妨读读:  相似文献   

2.
陈莉 《小康》2009,(6):9-9
最近,“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被媒体持续加温,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新闻事件,“举国关注”。随着迷障一层层被剥离.网民的“兴趣”更加浓烈,关注入群激增,热议不断升级。作为父母,关心疼爱孩子,为子女排忧解难,人之常情,天经地义。但无论如何,一定得量力而行,量度而做,心平行直,切忌包揽。拿这位公安局政委来说,如果他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鼓励女儿学习上.给女儿创造的是学习条件而非权力闯关方便,女儿平时也能体谅到父母不易,并非手眼通天,无所不能,从而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直接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3.
会做生意的穷学生 1987年9月,王填考上了湘潭市商业学校。当时,读商业学校的学生有许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可是,囊中羞涩的王填倒不自卑,他认为:花父母的钱不算本事,靠自己头脑挣钱才算真本事。  相似文献   

4.
女儿考上大学母亲自杀   2005年8月1日,云南一女生考上了大学,母亲却因交不起学费而上吊自杀.   “我宁可没有考上,宁可永远在家里种田,宁愿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是我害了妈妈!“一个多月来,该女生的泪水几乎没有干过.   ……  相似文献   

5.
感谢女儿     
认真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好好感谢女儿。   女儿参加高考,成功地上了大学,令人高兴啊。所以要感谢女儿,那是因为我这个身为警察的父亲没有给她帮助,可她却给我一份丰硕的回报。现在考大学,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家长,作为家长,我不及格,应该是零分、负分,而女儿却考上了大学,这对我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并非我不想尽力帮女儿考上大学,而实在是当这警察太忙,身不由己。   从前我曾有过誓言,女儿读书考大学,我包了。因为妻没有文化,而我好歹读了大学,有条件包。家庭幼儿教育付诸实践,成绩可观,女儿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围在一起闲谈,其中一位唉声叹气地说:“可惜我父母不是大学生,也不是老师,否则我的学习成绩也会好的。”有的同学立即附和,但也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一个人成才与否,并不完全在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父母有文化的,未必能考上大学。反之,工农子弟也不会都是文盲。只要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终究会成才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是法定年龄已"成年"而经济上还"未成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法定成年人,不应该再依赖父母;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自己挣钱以解决大学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基于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合理安排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资助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贷、减等类型,各有利弊,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8.
潘月兰43年前出生在北京大兴县风河岸边一个农家小院,她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她长大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小学教师,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3岁时,潘月兰失去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养猪种地拉扯着心劲儿极强的女儿。女儿看见母亲太苦,太辛劳,发誓要争口气。后来,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9.
梁军 《楚天主人》2008,(11):42-43
【案例】年近六旬的高老太系一小学退休教师,家住鄂西北枣阳市平林镇。30多年前她与初中同学王某结婚,后生有一子一女,两年前儿子也娶回了媳妇,女儿也考上了大学,一家和和睦睦。高某为人和善、好心劝架被气死  相似文献   

10.
“考上大学,生活在城市”这个朴素的愿望穿越了两代人。当这个家庭仅存的小女儿作为梦想化身留存人世的时候,更多善良人携手助她追寻一个美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杜伟 《中国保安》2006,(6):50-51
好想有份爱情我的老家在湖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主要收入是靠家中的几亩薄田,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三兄弟,我成绩最好,父母也最疼爱我,于是父母让两个哥哥早早辍学务农,只让我一个人读书,直到我考上重点高中。家人也对我寄予厚望,我在学校成绩一直保持前几名,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可是一场变故让我离开了心爱的课堂。父亲在帮别人盖房子时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落得个终生残疾。那以后,我便不想再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哥哥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我不想拖累他们给家里增添负担,于是自己一个人来到武汉开始打工。在经历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幼年时 ,父母离异 ,母亲改嫁给程某 ,此后我一直随母亲和继父生活 ,在他们的抚养下 ,我考上了大学。我弟弟随生父一起生活 ,生父一直未娶。参加工作时 ,我经常去看望生父。继父去世时 ,我依法继承了他的遗产。最近生父因病去世 ,我要求以女儿的身份与弟弟共同继承生父的遗产 ,但遭到弟弟的拒绝。请问 :我还能否再继承生父的遗产 ?任萍任萍读者 :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第21条规定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继承…  相似文献   

13.
大伟 《中国残疾人》2006,(10):50-50
无奈的母亲:我们是个夫妻双残的生活困难家庭,今年女儿考取了一所公办大学,全家人还没笑完就开始为学费发愁了。朋友建议申请助学贷款,还说一般都不还。可是女儿怕丢人,怎么也不同意,要不就不上了。我四处借钱,至今也没有凑齐。我该怎么办啊!大伟:还是要先祝贺您的女儿考取了大  相似文献   

14.
独撑命运,要的是一种坚韧 邢永锐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共和乡福坪寨村一户农民家庭。1998年7月,邢永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考上大学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邢家父子俩捧着录取通知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对他们来说,每年8000元的学杂费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倾家荡产,也难以把孩子送进大学之门。垂头丧气的父亲皱起眉头和儿子商量:“怎么办?不去读了吧!你就不上大学,我们反正还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面对录取通知书,邢永锐陷入了沉思。高中三年,多少个日夜辛劳,多少个日夜的起早贪黑,多少个缺吃少穿的日子他都熬过来了,此时让他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18岁考上了大学,是他那个小村庄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走时,全村的人都到村口送他,父母们领着自家孩子来看他,树他为榜样。  相似文献   

16.
“知识改变命运”。一直以来,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是何其重要。但高昂的大学费用,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对于贫困农民来说,更是一个难以负担的数字。每逢农村贫困户的子女考上大学,父母们往往是心力交瘁,  相似文献   

17.
篱笆墙外的女人张璐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我无法忍受那种碌碌无为的闲适,因此,当机遇之神从我身边穿过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她。———蔡玉坤手记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女儿,在人们赞叹中她考上了大学,有了美满的家庭。然而,1994年全县粮食系统的竞选大会上,...  相似文献   

18.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不知在哪一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年轻人坐在火车上到远方的城市上大学,车厢里人们时而观赏窗外美丽的风景,时而凑在一起有说有笑。从此,坐火车上大学的美好愿望深深烙印在我幼小的心里。为了能坐火车,我发奋读书誓要考上大学。然而,高中毕业后我只考上百色市的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应城市城中法庭的一起案例:原告李某与被告尹某的借贷纠纷案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尹某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还清欠款。就在此时,尹某到法庭反映,女儿考上大学。全家东挪西借凑了5000元,仅够她交学费,生活费尚无着落;如果履行了还债义务,女儿就会失学。法庭在查明实情后,出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延期还款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