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3月19日就台湾产生新领导人发表讲话 :台湾地方领导人的选举在各种复杂的因素下结束 ,陈水扁以不足四成的选票当选 ,这说明台湾大多数民众并不认同台独。选举结果公布以后 ,股市不稳 ,民心浮动 ,更是说明公众对台湾今后的前途忧虑重重。中国人民 ,包括台湾人民 ,决不会坐视台独势力将台湾引上绝路。陈水扁在选举中和当选后都说了一些好听的话 ,但是 ,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过去台湾有些领导人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在两岸关系上制造种种麻烦 ,若不能幡然悔悟 ,弃旧图新 ,以统一大义为重 ,…  相似文献   

2.
台湾北高市长选举已经结束了,尽管国民党方面要求的验票还在进行,选举最后关头的“走路工”疑云有待澄清,但这些都只不过是余波荡漾而已。重要的是,这场选举结果对于未来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结果是两败皆输这场选举是在对民进党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的。自2004年台湾民意代表选举以来,民进党一路走下坡,已至逢选必输之地步,2006年陈水扁一家更深陷弊案漩涡,百万  相似文献   

3.
3月20 日晚9 点多,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陈水扁以微弱优势当选。然而,台湾社会乃至国际社会都暂时没有接受这个结果,陈水扁当选的“合法性”受到广泛质疑,泛蓝军更是提出“选举无效之诉”。岛内媒体和法新社等国际媒体忧心忡忡地表示,由于“大选”揭晓却未落幕,蓝绿对抗加剧,台军军心不稳,族群严重分裂,“台湾岛已陷入一场无法确定的空前危机”,“台湾动乱危机一触即发”。选举不公,抗争浪潮逐日升级3 月20 日,选举开票不久,国亲联盟候选人连战和宋楚瑜就提出“这是一次不公平的选举”,并提出“选举无效和当选无效之诉”。连宋同时提…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每当选举或危机来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梦呓就会发作。2007年和2008年是台湾选举的重要年份,各界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蠢动早有心理准备。果然,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成立25周年晚宴的过程中,抛出了“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所谓“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所谓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的问题”。陈水扁的言论再次表明,他是一个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  相似文献   

5.
张天明 《台声》2004,(4):13-17
3月20日晚9点多,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陈水扁以微弱优势当选。然而,台湾社会乃至国际社会都暂时没有接受这个结果,陈水扁当选的“合法性”受到广泛质疑,泛蓝军更是提出“选举无效之诉”。岛内媒体和法新社等国际媒体忧心忡忡地表示,由于“大选”揭晓却未落幕,蓝绿对抗加剧,台军军  相似文献   

6.
<正>陈水扁当局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背后隐藏着杀机,为了选举不择手段的嘴脸再次展露在世人面前。近期以来,陈水扁当局积极活动、四处煽风点火,硬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民投票。自"投审会"否决了民进党提交的"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以后,陈水扁当局依然动作不断:陈水扁两次宣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在3月20日结束.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不到3万票的微弱优势领先。由于此次选举疑云重重.选举结果缺乏公信力.3月20日当晚国亲联盟候选人连战、宋楚瑜就宣布对选举结果提出“当选无效”和“选举无效”之诉。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9.
台湾政局是围绕选举而运转的,选举是台湾政治生活的中心。2010年台湾政局中最大的事件是年底的五都选举,五都选举关系着蓝绿阵营的力量变化,牵动着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政治布局。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3,(9):4
陈水扁为了明年选举,近期大肆鼓 吹“一边一国论”和公民投票。近 日,又炒作“直航”议题。陈水扁称“一边一国”和“公投”是民进党的党魂。甚至说,如今“一边一国”、护照加注台湾、公民投票都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公然歪曲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07,(6):1-1
今年初以来,从台北、高雄两市选举结果中获得喘息之机的陈水扁,加紧为推进“台湾法理独立”活动全面布局。从强行推动一连串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将近4年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发生的“3·19枪击案”,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了选情。从此,台湾的选举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变数,民意调查也好,选情分析也好,都敌不过选前的突发事件——台湾媒体称之为“选举奥步”。随着2008年两场选举投票日期的临近,陈水扁当局抛出“冲突、戒严、延选”等方案进行试探。可以预期,民进党更多的选举花招必将逐步出台,台湾选举的所谓“民主游戏”还能玩得下去吗?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11日,台湾第六届“立委”选举结束,泛蓝军获114席,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泛绿军101席,无党联盟及无党籍人士10席。选举结果极大地提振了泛蓝士气,重挫陈水扁的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两岸关系》2006,(3):16-18
陈水扁自2005年以来,在两岸关系上频频抛出“独”意颇浓的新言论,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然而,究其实质便会发现,这些言论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是为了“公投制宪”作准备,也就是说,陈水扁已经正式迈开了推动法理“台独”的步伐。陈水扁近期“台独”言论及其实质2005年5月19日,陈水扁在台湾“国民大会”选举落幕后即表示:“全面推动‘宪政改造’工程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6月7日,在台湾“国民大会“复决”通过所谓的“宪法修正案”后,陈水扁即提出:“将正式激活第二阶段‘宪改’”,“希望在卸任‘总统’前,能为台湾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  相似文献   

17.
吕子言 《两岸关系》2010,(11):17-18
<正>11月5日,备受瞩目的"二次金融改革弊案"宣布一审判决,陈水扁等21名涉案人员均被判无罪,给激战正酣的五都选举投下震撼弹。对此,蓝营强烈反弹,迅速展开抗争,绿营身陷两难,被动因应。该判决对国、民两党及五都选举产生复杂影响。无罪判决引发争议"二次金改弊案"于2009年12月由特侦组向台北市地方法院起诉,指控陈水扁夫妇利用金控企业并购案向国泰、  相似文献   

18.
攸关台湾政权更迭及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台湾“大选”于3月18日落下帷幕,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当选。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长达50多年的执政权,沦为在野党。选举结果已经并将持续对台湾政局,特别是两岸关系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首先就近期的两岸关系形势发表了看法,而后回答了境内外记者的提问。 李维一:3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结束后,参加竞选的一方迄今没有承认选举结果。台湾社会爆发了大规模民众抗争活动,抗议选举不公、要求查清枪击案真相。海内外舆论普遍认为,陈水扁为个人当选,不惜牺牲台湾民众利益,不择手段地制造台湾社会族群对立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4,(6):19-19
本刊记者综合台北报道 针对陈水扁的“五二○就职演说”内容,国民党发言人蔡正元20日下午召开记者会代表国民党提出“十点响应”。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正元对陈水扁“就职演说”提出的“十点响应”包括: 第一,陈水扁提到台湾有认同与族群严肃课题,这一点国民党不能认同。国民党认为,只有政治人物为了选举的利益,去利用、操纵认同及族群的问题,才是台湾最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