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由两国总理互访,中日关系实现了"破冰"和部分"融冰",中日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日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其深层因素包括: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具复合性的双边关系;中日两国同时呈现强势;中日关系进入心理角力阶段。经济相互依赖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动力。建立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是中日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
<正>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20年来,中日关系在两国人民和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这是值得我们衷心祝贺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密切,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企事  相似文献   

3.
<正>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20年中,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的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的前身是分散在各系的4个日本研究室,这些研究室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日本研究室成立后,虽然做了一些组建工作,但因当时中日邦交尚未恢复,  相似文献   

4.
中日、俄日岛屿争端问题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打破了中日多年来维持现状的默契,双方围绕钓鱼岛问题,在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以及政治军事领域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同样,俄罗斯和日本关于北方四岛的争端也开始升级,俄总统登岛宣示主权,日本坚持把四岛全部归还作为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前提。中日、俄日的岛屿争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因素交织下,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中日、俄日岛屿争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实际占领与国际法理的矛盾冲突成为解决双方岛屿争端问题的最大障碍;岛屿争端已经超越本身范畴,成为维护国家荣誉的象征;中日与俄日岛屿争端处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识形态中,国际势力的渗入会对争端的解决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双方均衡实力无法打破的前提下,短期内最好的办法是保持现状,搁置争议。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26日至29日,美国民主党在波士顿举行全国代表大会;8月30日至9月2日,共和党也将在纽约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统选举年,美国各政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成为美国政治特有的制度之一,也是美国政治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 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 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亚太多 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7.
雏鸭胸腺生长指标的动态观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 )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ANAE 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 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日经贸合作新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三年来 ,中日两国和东亚地区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一些有利于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积极因素 ,即中日经贸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中国加入WTO ;中国将巩固和扩大对日本的出口 ,日本正把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转向中国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新发展 ;中日两国越来越重视与对方的经贸合作等。虽然也存在着影响中日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 ,但机遇占主导地位 ,两国的经贸合作将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打破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的默契,屡屡制造事端。深入研究分析,不难发现美国是钓鱼岛问题的始作俑者,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即旧金山和会及1972年美国交还冲绳时,纵容偏袒日本,导致今日中日两国在该岛问题上的争执。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战略目标是防止中日合作,保持两国适度冲突;维持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拉住日本;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崛起,从而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支配者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迅猛发展的经贸关系对东亚经济合作、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中日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我国却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总价格贸易条件和中日双要素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比较价格水平将得到提升,同时也将促进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从而改善我国在中日贸易中的利益分配;但也应积极防御汇率双向浮动给中日贸易利益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1月15日巴西顺利地举行了29年来的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参加本届大选投票的选民共有8200多万,其中约有85%的人是第一次参加投票选举总统,而几乎一半的选民年龄在35岁以下,选民投票率高达88.07%。这在巴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第一轮选举中,国家复兴党的费尔南多·科洛尔·德梅洛获28%的选票,居首位;获第二名的是巴西人民阵线的候选人、巴西劳工党领袖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他获得16%的选票。也就是说,没有一位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这样,两位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要在12月17日第二轮选举中再度交锋,胜者于1990年3月15日就任巴西联邦共  相似文献   

12.
美日安全同盟一直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为完整和最为牢固的军事同盟。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面向 2 1世纪 ,特别是在“9·11”的新背景下 ,美日军事同盟走向何处已成为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最引人注目的关注点。由外交官特德·奥修斯撰写美国普雷格出版社于 2 0 0 2年 6月出版的新著《美日安全同盟关系 :为何重要并且如何加强同盟》①在“9·11”后的反恐背景下解读了美日安全关系的发展状况 ,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首先 ,该书对美日在东亚的利益进行了界定。一是在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俄处于“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涵盖的“远东”…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日韩三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3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推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和中、日、韩3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应该是一个包含中、日、韩3国绝大部分产业领域的自由贸易安排,而不可能仅仅在部分产业和行业领域率先进行试验和探索;应该是一个包括中、日、韩3国全部领土的大自由贸易区,而不能是仅由3国各自部分地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自2009年开始走出因金融危机冲击而陷入的战后最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伴随日本经济的快速回升,中日经贸关系也呈现快速恢复和发展势头。日本经济回升势头的形成和趋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特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国并非共大陆架是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应首先明确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划界应适用并体现公平原则。"中间线"由日本单方面提出,并非习惯法规则,且不符合东海实际情况,故不应成为划分两国大陆架的界线;钓鱼岛等岛屿面积小、主权存在争议且位于两国中界,依照国际实践,不应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两国邻接东海的海岸线差异显著,因而"比例性"是公平划界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陈志江 《亚非纵横》2006,(1):20-20,62
我国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时说,2005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惟独中日关系是个例外。中日媒体年终回顾文章也为此论断提供了依据。例如,《人民日报》驻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中日关系风雨一年",《中国青年报》驻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在‘中国威胁论’声中度严寒"。日本共同社年底评出的中日关系十大新闻分别是:1.中国爆发针对日本的群众游行;2.小泉参拜靖国神社;3.日本政府批准民间机构开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出现的新变化是深化和细化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中的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今后的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共同应对周边事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利用日美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依赖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地区危机;依靠日美军事同盟,管理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9.
国旗 巴基斯坦的国旗是巴基斯坦的奠基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设计的。它脱胎于1960年12月30日在达卡上空飘扬的一面旗帜。当时,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的各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举行一次重要会议,决定成立全印穆斯林联盟。当时那面旗帜是绿色的,旗子上有一弯白色的新月,中央有一颗星。在达卡会议后的四十年的政治斗争中,这面旗帜一直被穆斯林联盟当作穆斯林共同体的政治信念的标记。 1947年7月18日,英国政府接受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要求,同意从1947年8月14日实施。巴基斯坦国民议会1947年8月11日召开会议,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里雅格特·阿里·汗把国旗的提案提交国民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内政治思潮的深刻变化是影响21世纪初中日政治关系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伴随强烈的民族主义引起日本对华政策倒退。小泉执政期间,日本决策机制受到首相个人因素过度左右,加剧了中日矛盾。这已引起日本社会特别是有识之士的警惕。安倍晋三是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背景下起步从政的,既受到这股政治思潮的熏陶,也目睹它给日本内政外交造成的创伤。安倍当选日本首相后不能不考虑摆脱小泉外交的后遗症,改善对华关系。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一定抑制后,中日政治关系便趋向改善,而中日政治关系改善有利于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但若日本政治右倾化再度抬头,中日政治关系可能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