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陈甲取 《政府法制》2012,(11):51-51
世人评说吴作人的画“落笔惊风雨,画成泣鬼神。”其笔墨传情,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吴作人为人平和,朋友索画,只要得便,他总慷慨相赠。但总有些人想通过朋友作跳板求画,长久下来实在不胜其扰。  相似文献   

2.
圆心与圆     
小时侯听别人讲:无论多大的圆都要有一个小小的圆心;长大了自己想:很多事情就像在画圆,有的人越画越成功,有的人越画越失败,有的路越画越宽广,有的路越画越狭窄。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画着自己的圆,每条路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中画着不同的圆,中国律师业也有着她的圆心,有着她的轨迹。中国律师从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到今日沉着稳健、坚定执著,关心她的人都早已看出圆心所在。律师业这个大圆日渐蓬勃,大圆内的小圆又是如何:刑事辩护是律师业发展的根基,随着大圆的旋转前进,“根本”的小圆却命运堪忧;“沉默权”在国外早已…  相似文献   

3.
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100万之类。而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从不讳言自己的画不好卖。  相似文献   

4.
转换     
曹康 《公民与法治》2010,(14):45-45
有位画家想画耶酥,但一时找不到一位形象纯真圣洁的人。几经周折,最后在修道院里找到了一位符合要求的修道士。耶酥画好后,画家就一举成名了,那位修道上“模特”也得到了很大一笔酬劳。  相似文献   

5.
鄢筱苒 《政府法制》2013,(35):35-35
清末重臣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还很矮。他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个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画,画上的三个矮子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名声,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张之洞把那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闹得满城风雨的画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  相似文献   

6.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或上万元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11,(2):55-55
宣判当天,中山市德成家政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徐文燕对齐萍萍的行为做了心理分析。她根据齐萍萍在法庭上写下的纸条,分析其笔迹,认为齐萍萍的笔迹横画短,字形偏小,表明她做事放不开,比较内向;竖画左倾,对人的态度比较消极;竖画上长,头脑聪明;顿笔竖,能克制自己;直捺,克制不活泼,反应比较麻木;平角折的笔划,显出个性柔中带刚。  相似文献   

8.
黄丹 《法人》2010,(6):88-89
这种空气中的湿,常年呆在北方的人是体会不到和理解不了的,画却能铭记其中  相似文献   

9.
画家严肃     
《法治与社会》2003,(11):77-77
严肃,女,1957年生,湖南安乡人,现为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研究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师,西安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张慧 《政府法制》2014,(6):26-27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每个人都堪称历史的参与者。但有些人的所作所为、所想所言,在国际舞台上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或做出了影响成千上万人命运的决定,或在画上生命的句点后永留史册。  相似文献   

11.
我与雕塑     
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么做了雕塑?这不重要,因为雕塑对一个艺术家来讲,它只能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表现形式。文如其人,画亦然。文章是写人,艺术也是在写人。我们画画的都是在"写画",写画就是写人,这不是我发明的,几百年前的画家就把"画"改成"写"了。不论干什么,归根结底,首先是做人。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买画     
于俊道 《政府法制》2014,(26):59-59
张之洞虽是晚清名臣,但长相确实不敢恭维,而且瘦弱矮小,怎么看都没有官样儿。 他刚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的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这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个下属。画作完成后,画家公然把它挂在自己的画展上,以此聚敛人气。其他官员和百姓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画展,想一睹张之洞的“芳容”。这幅画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将本来就长得寒碜的张之洞丑化得惨不忍睹,让人看后哑然失笑。不喜欢张之洞的人因此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政府法制》2011,(20):26-26
国画大师齐白石,其画名扬天下。然而,齐白石笔下斗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当年,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慕名前来的求画者早晚不断,使他难以应付。于是,齐白石就在门前贴出一张启事:"白石画虾,10元一只。"这天,有个想占便宜的人带着35元来求画。  相似文献   

14.
雷华 《政府法制》2011,(29):43-43
或许,你不会陌生子香港的出租车飞奔的面画,也不会惊讶于曼谷堵车堵到出租车司机看报纸的场景,更加不会觉得东京出租车跳表跳得太快。但是,你见识过不打表等人的出租车吗?  相似文献   

15.
豫人 《政府法制》2013,(12):45-45
著名画家吴冠中有一个保持多年的“毁画”习惯。他的画如果自己稍微感到不满意,哪怕已经完全画好,裱好,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条:“不满意的画绝不能让它流传出去,否则会害人。”  相似文献   

16.
市长的画     
凤凰 《政府法制》2013,(20):49-49
刘勇一直是小偷小摸,从没发过大财,但他做梦都想发大财。这天,刘勇得到一个消息,市长不但会画画,而且画得还很不错,一幅画少则能值十万,多则二十万。刘勇听了心里痒痒的,他想要是能弄到一幅市长的画就好了。后来,刘勇还真把市长的一幅画偷到手了。那是一幅山水画,刘勇偷得后欣赏一番,赞不绝口,果然是好画,他想这画肯定能卖二十万。这下可发大财了!刘勇笑眯了眼。  相似文献   

17.
彭德 《法人》2010,(11):82-83
雅梅的画,给人一种隔世的感觉,同现实的世界没有直接的关系 雅梅的画如同梦境。这梦境几乎都是黑白世界,宁静、清纯,玻璃杯似的一砸就碎。这种梦境,她画了十来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凌宏  张江 《刑事技术》2010,(6):60-60
笔迹检验是确认文件是否存在添改事实的方法之一,通常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添改人与原文件书写人并非同一人、且添改文字较多、具备一定检验条件的情况。然而,在笔者参与鉴定的一起添改变造文件案件的检验鉴定中,却是通过对一“横笔笔画”的准确鉴定确认了原文件书写人添改变造文件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09,(12):64-64
在魅力四射的上党古城,在风光旖旎的石子河畔,矗立着一座美丽如画的知识殿堂——长治九中。长治九中创建于1983年,现有初、高中教学班60个,学生近4000人,是一所大规模的市直完全中学。  相似文献   

20.
成莫愁 《检察风云》2011,(18):90-90
书画界有一句俗语:“好字不如烂画”。但我以为,有的烂画不如好字。一幅好的字也如一幅好看的画。如吴冠中大师写的汉字,画意甚浓,字亦存六法: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位置与传移摹写,搭配有致。字的可看、好看、耐看,具有了画的相应效果。而烂画,读之则味同嚼蜡,没看头也没收藏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