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干部学刊》2001,17(4):42-44
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文建设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崭新课题.大连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吸收和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文化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思想文化与国外优秀文化教育相对接创新中,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对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导干部职工切实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担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一、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系统回答了发展怎样的文化、怎样发展文化与为谁发展文化三个根本问题,习近平的文化思想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广阔的时空维度中汲取文化思想资源;以时代问题为逻辑起点,将和谐作为重要目标,在社会系统中构建全面而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并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战略思维推进文化思想的发展;引领人民的生活夙愿,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以服务人民作为文化思想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仁"的思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思想支撑;"道法自然"思想为教师和学生抚平焦虑的情绪;"心学"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深厚道德思想和哲学意蕴,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  相似文献   

5.
"同心"思想发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于我党与统战成员为实现国家独立与解放、统一与富强、文明与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同心"思想简单而言就是指统一战线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同心"思想在统战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揭示了统战文化的核心理念,深刻反映了统战文化的基本向度,为统战文化有无价及价值大小提供了判断标准。以"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就要将"同心"思想融入统战文化产品、统战活动方式和统战核心理念中。以"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统战文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实践,能够促进统战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进而促进统一战线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文化热"的悄然兴起,使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找到了可以借助力量的支点.企业文化作为开放的产物,从植根中华沃土的那天起,就不仅作为一种企业现代化管理思想产生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变企业和职工的文化思想也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同时,作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唤起职工主人翁意识的源泉,又使其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精神支柱的奠基石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素质、企业精神.塑造和培育企业文化,也就是不断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归根  相似文献   

7.
文选德  ;周建刚 《求索》2014,(11):4-10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中"是指"执两用中"、"无过不及","和"是指"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强调均衡、稳定、差异共存。"中""和"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原生性智慧,发端于上古,逐渐由原始的宇宙观、自然观演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和"思想在今天为解决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矛盾仍然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党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坚持"三贴近"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探索出了"科学理念引路、先进文化育人、政治工作兴企"的路子,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稳人心、贴近生活感人心、贴近职工暖人心的氛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市民强则区强,区县强则市强,省市强则国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思想,作为西部直辖的重庆市必然要走"文化强市"之路才行,而作为重庆主城区核心地带、两江新区关键区域的江北区走"文化强区"战略也是必然的。可见,要走"文化强区"之路,提高市民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法国自由思想家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开拓性地将孔子和苏格拉底进行平行比较,力举中国儒学文化精神、自然神论和道德哲学,为之后启蒙作家追寻"哲人国王"的理想开辟了路径;同一时期的哲学家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书简》和《思想录》则通过"摩西与中国"问题的思考,将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通定位于通过不懈地"寻找"和"观察"来发现共同人性,从而给予了彼时的欧洲人高度的哲学启示。我们也就此反观了作为全新的"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其对基督教文化所起到了复杂而深邃的"哲学注释"、"哲学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帅 《前进》2017,(3):43-44
<正>如何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围绕中心,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是当前做好宣传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为此,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左云县委宣传部通过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分析查找工作短板,确立了以"两论"为龙头、联席例会制度为抓手,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健 《求索》2014,(11):11-15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萌芽于远古时期,成熟定型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争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之中;融摄佛道的宋明理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和"思想既体现为政治上的一种执政理念,也体现为道德伦理上的行为准则,还体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它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领域,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3.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思想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二为"思想,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的"二为"方针。毛泽东"二为"思想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是推进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价值,探索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九尾狐作为承载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其在先秦两汉时依托"长生"、"谶纬"等思想成为祥瑞的高级代表,以此宣扬统治者道德品行及政治行为合乎天意;从唐代开始,九尾狐逐渐沦为民间崇拜中的"妖神",唐代之后进一步退化为受人贬损的"妖物"。九尾狐走下神坛,其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既是中国古代祥瑞思想变化的缩影,又可在某种程度上视为民间信仰与世俗文化发展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五粮液集团党委在开展职工思想教育时,除了继续采用大小会灌输、大众传媒广种薄收、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等传统教育方式外,还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运用手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企业文化,创新实施了不受固定模式和时间、地点限制的思想工作"无意识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19.
徐同来 《传承》2010,(24):150-151
孔子、老子作为儒、道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对我国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和老子皆论述了"道"这一概念,并且孔、老之"道"最后是发展到了殊途同归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陈洪源 《传承》2009,(4):106-107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