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0,(3):64-6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相似文献   

3.
陈渝 《群众》2023,(5):51-52
火树银花不夜天,灯彩璀璨贺新春。秦淮灯会是南京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叶亮,自从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培养对象后,更加注重非遗技艺的有序传承、创新发展、经济带动和品牌塑造,推进秦淮灯会品牌国际化输出,为推动非遗与旅游、创意、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盛大开幕。我院作为唯一高校再次获邀参展非遗节,与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共同为社会公众奉上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人权》2011,(1):56-59
无论是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家表演的《飞弦踏春》,还是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上,把有着“世界屋脊”和“雪域高原”之称的西藏及其独特的藏族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全世界游客面前,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都得到了展示,为海内外观众奉献了一场“非遗”盛宴。半个世纪以来国家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翔实的资料证明了中国政府在保护藏族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是国家和区域重要的文化象征资本和文化资产。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传播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有助于湖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现。然而,当前的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和传播内容缺失等问题。基于湖北非遗对外传播实践的现状,建议官民结合构建非遗对外传播多元化主体,“译”“介”兼为形成非遗对外传播多形态模式,数字赋能建设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资源,政产学研协同优化非遗对外传播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于干千  程小敏 《思想战线》2015,41(2):120-126
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缺失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餐饮界的一大憾事。从现实需要出发,中国饮食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应该是首选。鉴于当前中国饮食文化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对照世界申遗的“规定动作”,亟须对我国现有各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饮食类项目进行系统摸底普查,并按照非遗标准圈定体系完备、类目界限清晰、史料翔实可靠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项目。同时,打破申报项目非遗界定的单一性,拓宽在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寻找饮食项目的范围,深入挖掘中国饮食承载的文化与传统,重点考量饮食类申遗项目的民族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正>我省是非遗的资源大省。目前,全省共有七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9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3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35位,设立了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  相似文献   

9.
6月15日,以“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盛大开幕。我院作为参加布展的唯一高校再次获邀参展非遗节,与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们,共同为社会公众奉上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0.
<正>濒临失传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正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所说:“除了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除了我们写汉字说汉语之外,所有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的一切,几乎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亮点一、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报名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有240多个,为历届世博会之最,超过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6,(1)
正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27项,省级名录312项(466个项目保护单位),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57人、571人;国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别是1个、13个;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分别是5个、19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6个。以上项目中的绝大多数为"农村非遗"。目前,在非遗工作方面,我省主要是以保护为主,在"挖掘和促进乡村旅游"方面略有尝试,尚未形成常态化工  相似文献   

13.
于靖园 《小康》2023,(1):26-27
<正>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三个字背后,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既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我国继昆曲、古琴之后,作为第三个“申报成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全人类所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充分展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和沪上一帮摄影同好,前往西北郊某镇(注:嘉定区徐行镇)采风,适值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非遗嘉年华群众民俗文化活动。当地的民间手工艺源远流长,黄草草编工艺闻名遐迩,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文化保护项目,此外,风筝扎制、蒸糕制作等也已入选区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现场所见所闻深有感触,引发了对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地区,尤其是特大型城市郊区如何实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江南丝竹、黄杨木雕、黄道婆棉纺织技艺、剪纸……这些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和精湛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的当代生活既遥远又陌生。然而,在徐汇区长桥街道,居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高大上”的作品,不少孩子还利用课余时间刻苦习学、练为特长,化身非遗“小使者”。蔚然成风的“非遗”,正成为百年长桥的文化坐标。  相似文献   

17.
高邑 《乡音》2023,(5):23-24
<正>“看,高邑上央视了!”“哇,原来非遗也能这么美!”今年春节期间,由高邑县政协策划组织的“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引起了巨大轰动,每场活动都人头攒动、赞誉不绝。南岩乱弹、高邑刻瓷、葫芦烙画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现场展示,赢得了游客啧啧称赞。央视13台连线活动现场,并在《新闻联播》做了专题报道。一时间,高邑名声大震,高邑“非遗”声名在外!  相似文献   

18.
文化强市     
2006年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绍兴10项入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中国旅游竞争力城市绍兴列全国19位浙江省第3位绍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全市拥有文保单位275家,其中全国文保单位16家,省级文保单位48家。在绍兴老城区8.3平方公里之内就有各级文保单位54家,文物保护点120处,古建筑270处。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绍兴市有10个项目入选,入选数目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一,也是除了北京之外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绍兴的水乡风情和山水风景名胜秀甲江南。近几年绍兴市编制完成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9.
尹萌萌 《新东方》2013,(5):49-53
作为文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国家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代表。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非遗的重要,并对其开展了保护工作。东亚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主导力量。中国有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需要传承与发展。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立法体系的对比,笔者试提出改进行政体系、完善认定传承人标准、合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与培养公众意识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淑娟 《人民论坛》2013,(12):126-128
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很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认识薄弱.部分保护“非遗”的提法不符合“非遗”的基本原则与观念;存在理解“非遗保护”方面的误区;不能科学地认识保护“非遗”的主旨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我们根据相关的法律规范与理论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