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作为一种舆论,它的力量在于报道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基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力量所在。记者则应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守望事件的真相,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尽管中外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个老话题,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重温这个话题,对做好新闻工作很有实际意义。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眼睛习惯于盯着新闻事实,却容易忽略隐藏在新闻后面的内心冲突和人性冲突。因此新闻对生活的表现一般来说较之文学作品虽然更真实,但也更表层。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饱含着生命个体复杂感受的生活在记者笔下常常被忽视。当我们试图从已成为历史的新闻报道中窥探人性真相时,所看到的人其实多是为新闻事件做证的人,很难看到有灵魂的人。  相似文献   

4.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09,(11):47-47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 何平 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09-10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观观照下的新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新华社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既是人民实践活动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能产生极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都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的艺术宣传效果,都植根于新闻事实的权威性。因此,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与生动的艺术效果,直接决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能产生极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都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的艺术宣传效果,都植根于新闻事实的权威性.因此,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与生动的艺术效果,直接决定舆论导向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及《午夜新闻》播报了农五师八十三团新闻,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八十三团的每个角落,突破了八十三团新闻《央视新闻联播》的零记录。这条新闻,就是八十三团电视站记者张英采编的。1998年,张英刚调入广电站时,因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新闻采访呢?我的回答是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的发现,是指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先知先觉,并作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判断。她使新闻线索确立,她是新闻采访的先导,她更是新闻写作前提的前提。也就是说,发现决定了新闻线索,决定了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更决定了新闻精品的成败,大记者、名记者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即发现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悟性”与“敏感”,西方新闻是所指的“新闻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指向记者的发现力。因此,我以为…  相似文献   

9.
余玮 《党史纵览》2013,(6):4-10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秘回故乡韶山、毛泽东畅游长江……伟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一段段珍贵的回忆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而这些照片连着同一个名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历史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而钱嗣杰则是用相机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他家有一本特别的相册,里面装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可现在出现在媒体上的虚假报道真是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就在笔者提笔写作此文时,又传来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说的是2010年12月13日,一支由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历史上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如在重庆担任周恩来秘书和英语翻译的新华社记者龚澍,承担我们党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可视为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2.
恽逸群是我国著名记者、报人和新闻教育家。他的新闻思想主要包括唯物辩证的新闻价值观、新闻的阶级性观点、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办报思想和求实开放的新闻教育观。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和长期投身报刊实践和新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传媒的时代。对这一说法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异议。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媒体无处不在,我们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的力量已经壮大到了我们不曾想象到的地步。既然媒体有如此的力量和作用,那么它也应该具有相应的责任。作为新闻信息流永不干涸、永不停息的推动力,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也就十分重要了。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是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生动体现。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15.
肖劲彪 《奋斗》2012,(7):21-22
作为一名全天候跑社会新闻的记者.从业的五年里,我见过太多的惨痛与悲伤。无数撕心裂肺的场面和那些流血的镜头虽然没有见诸报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有哲人说,有影子是因为有光的存在。采访社会新闻的同时,我也会被一些闪光的人性之美感动鼓舞,热血沸腾。我能够对他们表达的一份敬意就是,用镜头记录真实的故事,用笔触礼赞高尚的心灵,用真心来换他们的真心。  相似文献   

16.
张莹 《共产党人》2012,(12):54-55
正新闻浮夸不同于纯粹的虚假新闻。它有新闻的真实性因素,但记者在报道时对新闻事实进行了夸大,即本来是五六分、七八分新闻事实,却被说成了十分,使报道的"新闻性""可读性"增强了,更吸引受众"眼球"了,却如"注水肉"一般,品质下降了,受众反感了。新闻浮夸是弄虚作假在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表现。目前,一些记者和媒体制造虚假新闻的问题已引起从中央到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17.
“现场新闻”又称为“现场速写”。它一方面是提供新闻写作素材的客观“现场”;一方面它又是记者主观经过判断、归纳、提炼出的“新闻”。这说明它是用“现场”限制和规范“新闻”的类别。它不是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特写、见闻、侧记、散记等,是它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条线记者,跑机关会议是常有的事,写会议报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会议作为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在发布官方信息的同时,其中往往蕴藏着许多读者关心的其它信息,这就向记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在完成好“规定动作”时,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去捕捉会议新闻背后的新闻,充分运用“自选动作”,挖掘更深层次的新闻线索,披露更有价值的新闻,从而更好地为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19.
五官,通常是指人面部上的器官,包括眼、耳、鼻、嘴、喉等。光从字面上理解,它们似乎与记者写新闻毫不搭界,可是,引申开来,细细分析,它却又和我们的新闻写作大有关系,尤其是对于广大年轻记者来说,如果“五官学”运用得好,对于他们快速成长、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益处多多。平时,在许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内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厦门市的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栽进一个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对这名摄影记者的做法,网民们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记者传播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也困惑着许多媒体工作者,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水坑,记者是只管报道新闻,还是去提醒路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记者的身份谈起。记者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他是一个公民,这是自然身份;许多记者还是党员,这是政治身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是他的职业身份。多重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对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