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对张国焘问题的处理.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一连发了四五个文件,这在党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文件主要有:1935年9月12日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1936年1月22日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1937年3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1938年4月1815I的《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以及1938年4月19日的《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党内报告大纲》。这几个文件,虽然从名称上看大同小异.有些接近.但其背景、内容和措辞却大相径庭,体现了中央处理张国焘问题的谨慎负责态度和高超政治智慧。现根据相关材料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1935年9月,张国焘企图以武力胁迫党中央南下的阴谋失败后,又率军南下,在四川马尔康县卓木碉成立的伪中央,演出了一幕“黄袍加身”的丑剧。对于张国素成立伪中央的时间,党史教材和许多老同志回忆中说法纷纭,有“10月”、“10月5日”、“10月15日”、“12月中旬”和“12月5日”等几种。为辨明史实,对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时间进行考证是必要的。关于成立伪中央,张国焘曾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在阿坝停留了几天后,沿大金川南下卓克基……我们旋即在卓克基举行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两个重要决议:一是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诞生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国曾经建立了局部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935年12月25目,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17日,党中央在《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和《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在解放战争中,1948年8月1日,毛泽东复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4.
正1933年1月,中共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开始调整政治策略。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指出,中华民族已处在生  相似文献   

5.
对于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时间,党史教材和许多老同志回忆中说法纷纭,有“10月、“10月5日”、“10月15日”、“12月中旬”和“12月5日”等几种。《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四期发表秦生撰写的文章——《张国焘伪中央成立时间考》,认为“10月15日”之说是准确的,有下述材料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6.
博古曾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追随者和执行者,由于他的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但遵义会议后,他能正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为党和革命事业做了很多工作,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1935年6月12日,红一、四方面军前锋部队在懋功东南的达维地区会师,这之后,6月26日至28日、8月4日至6日、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在四川功县(今小金县)的两河口、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以及松潘县境西部毛儿盖召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仍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博古在这些会议上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反对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在党中央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博古为主任.12月17日至25日,博古参加了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  相似文献   

7.
毛儿盖会议     
《党史天地》2007,(8):58-59
毛泽东主张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 陈昌浩发言支持毛泽东主张 1935年6月25日下午,张国焘、陈昌浩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在川西茂县两河口镇相会了。  相似文献   

8.
中民 《党的建设》2009,(6):58-58
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又专门成立了蒙古工作委员会。1945年,乌兰夫在中共"七大"上作为蒙古族共产党人的代表,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乌兰夫率奎璧、克力更等一批蒙古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建于1931年11月7日。但却少有人知道,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后,中共中央被迫提前打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面旗帜。即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对外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表明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22日,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  相似文献   

10.
《党史天地》2007,(8):80-80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又多了一员大将” 林育英汇报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2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聆听了季米特洛夫作的《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主义而统一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向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批评了妨碍实行这个方针的“左”倾关门主义。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于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中国剪报》1995年5月27日五版刊载的一则摘自《北京青年报》的文史稿——《毛儿盖会议毛泽东遇险》。文章大意是说红军长征途中的1935年8月4日,党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召开会议,红一方面军的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会上就红军主力是“南进”还是“北上”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说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周恩来费尽口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张国焘向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军长何畏使了个眼色,何畏在说了几句言辞激烈的话之后,竟随手掏出手枪,甩手就向对面的毛泽东开枪,坐在何畏旁边的徐向前把何畏的手枪往上一推,子弹打在房顶上,留下一片密密麻麻的弹孔。这则文史故事尽管说得有鼻子有眼,又十分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号《诗刊》上。创作时间注明为“1935年10月”。此说为中外采用至今。实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1935年9月。其依据是: 一、《七律·长征》是中央红军翻越岷山之后的即兴之作。据《聂荣臻回忆录》记述:1935年9月17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岷山山脉的重要关隘——腊子口,22日到达哈达铺。又据李安葆《长征史》记述:从哈达铺出发后,于9月27日,率中央红军到通渭县的榜罗镇宿营,在这里召开了榜罗镇会议。9月29日到达通渭县城,进行一天休息。1935年9月正是“三军过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来,与腐败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瑞金时期:“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 [个案]谢步升,今天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却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枪决的第一个贪污分子,时间是1932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及原属红一方面军建制的五军团、九军团南下,在四川卓木碉自行成立“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自封为“主席”。他以他那个“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名义,通过所谓的“决议”,宣布撤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等人的职务,开除他们中央委员的资格及党籍。张国焘的电报还发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瓦窑堡。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传》中的两处说法有误:一是1935年11月5日董必武和中央机关从甘泉县下寺湾出发,于11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二是中央到达瓦窑堡后成立了负责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的“五人党务委员会”.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现有资料,可以确定董必武到瓦窑堡的确切时间应该为1935年11月7日;“五人党务委员会”是在中央机关在到达瓦窑堡之前的下寺湾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在1933年1月28日第48期的《红色中华》上,登载了以毛泽东、项英、张国焘、朱德名义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七日"发表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该《宣言》提出:"(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  相似文献   

17.
<正>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的那场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和命运的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朱德始终处于最前沿,力挽狂澜,居功至伟。从《朱德谈红二方面军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前后的经过情况纪要》(1960年11月9日,以下简称《纪要》)披露的一些史实看,1935年9月到1936年10月这段时间里,朱德与张国焘面对面的斗争,以红  相似文献   

18.
曾中生,1900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四期生。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5月,先后担任鄂豫皖边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鄂豫皖分会主席、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1935年8月中旬,被张国焘派人用绳索勒杀于四川卓克基北面密林中。在被张国焘关押期间,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多篇军事著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平反昭雪。1984年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自己青年时期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根据推测,在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前,他应该已经接触过北京有关报刊上所刊登的《宣言》译文;根据有关回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应该读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宣言》和《国民》杂志刊载、李泽彰翻译的《马克思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两种版本;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拜访陈独秀时,很可能通过陈独秀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正在核校过程中的《宣言》全译本.陈译本《宣言》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曾多次认真研读,受到深刻影响,以致毛泽东在日后的回忆中均强调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是陈译本《宣言》.  相似文献   

20.
《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发行。1931年12月至1935年1月,邓小平担任《红星报》的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