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幸福思想:满足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追求幸福梦想的内在动力;主动创造是实现幸福梦想的前提;物质幸福梦与精神幸福梦的统一;个人幸福梦与民族幸福梦的统一;人的幸福梦与生态幸福梦的统一;国家幸福梦与世界幸福梦的统一。其幸福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对现阶段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4)
习近平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理论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即基本内涵、现实行动和关键路径。要正确认识和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三种辩证关系: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和人民的梦辩证统一;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和现实行动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康礼芳 《学理论》2014,(7):25-26
中国梦作为我们的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个人梦的统一,彰显了人生的追求、进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与作为祖国未来的每一位大学生成长成才都有着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理解"中国梦"所包含的几个关系,明确其应承担的光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梦实现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过程。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与人民幸福这种高度契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梦不仅仅包含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着"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而这一梦想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现阶段,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民生为本,实现国家富强之梦,并不断地使国家富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论述,对于我们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梦是民族、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的梦与民族、国家的梦相互贯通。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中国梦是现代文明世界的梦,是融入世界的梦,它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实现中国梦,必须予以制度保证,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的提出者、追求者,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和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厘清其领导力量、动力依靠、精神力量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顶层设计角度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具体路径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改革,从而实现富民梦、强国梦、民族梦、强军梦、美丽中国梦、和谐世界梦。  相似文献   

8.
闫翃 《民主》2013,(5):15-1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简短但掷地有声的表述,明确无误地指出"中国梦"的实质和实现"中国梦"必走之路径。可以说,"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不仅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成为当代中国最耀眼的时代主题。笔者认为,民进只有把不断挖掘"以党为师"、"参政为民"、"立会为公"的深刻内涵,作为升华"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0)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和源泉。通过"中国梦"的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一致性。"中国梦"是华夏民族的复兴梦,展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对大学生而言,梦想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对民族而言,梦想是依托,是未来。本文阐述了"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突出主题、精心筹备。宣讲活动紧紧围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把"百姓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用"百姓梦"体现中国梦,用中国梦引领"百姓梦",着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严国民 《学理论》2014,(31):21-22
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翻开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而"中国梦"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并为其凝聚起最大的共同意愿。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有坚持"中国梦"的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国梦就会成为镜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党报告和高层会见中阐释了什么是"中国梦",我们如何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少年,作为我国的新生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所以我们现在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引领广大青少年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早日实现中国梦,则青少年的"中国梦"培育受到了国家、学校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复信中,我们可以读出两层特殊信号。好政策会更加倾向基层。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农村,中国梦的"舰队"要从农村起航。联系到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8,(11)
党的十九大强调全国各族人民要齐心协力,共同奔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也是中华民族从1840年以来最伟大、最值得实现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是党和各族人民沟通的桥梁,更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动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在走进新时代之际,我们更要全面领会十九大的精神,深入挖掘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与基本内涵,研究其现实存在的意义,探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始终保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和谐统一;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要始终保持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9)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丰富,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为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走中国道路,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是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轨迹、当前实际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曹永兴 《求知》2014,(7):46-47
<正>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并把这一目标高度概括为中国梦。天津中医药大学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思想实际,将中国梦落实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中医药大学的"天中梦"上,让中国梦根植于每位师生的心中,体现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教育兴,国家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重要基础和前提。2008年,市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4)
梦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和重大意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它是国家前进的恒久动力和崇高追求。目前,"美国梦"和"中国梦"是引起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个梦有交织,有不同,可以相互借鉴,有必要研究"美国梦"对实现"中国梦"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二,传承就是弘扬;第三,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