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闻星 《创造》2004,(2):8-9
"中国制造之都",这是广东东莞人前久在传媒上做的一条广告用语."某某之都"的美誉,中国其他城市也可如此自诩且不去管,但"广货"盛行天下却是国人普遍认同的事实,这其中尤以东莞为制造产地的商品最为显眼.  相似文献   

2.
王湘华 《求索》2010,(11):197-199
王鹏运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是清末"临桂词派"的代表,一生以填词为趣,以词籍校刻为官余乐事。他校编的《四印斋所刻词》,旁采博搜,精妙绝伦,并与朱祖谋合校《梦窗词》,从而开创晚近词籍校勘之学。校词作之误、校字词之误、校倒文错简、校脱漏衍文、编辑遗佚,尽量达到存真复原的目的,其校勘方法、校勘原则和校记处理均有特色。王鹏运词籍校勘之学对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与词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莞,是一块宝地。它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香港只100公里,水陆空交通极为便利。东莞充分发挥其地缘、人缘优势,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了成千上万海外客商来此投资办厂。有着血缘的台湾商界更被这块宝地所吸引,纷纷登上这片热土。到目前,在东莞投资的台商已达数千家,从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都已存此生根落户,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东莞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电子王国”、“鞋业王国”。  相似文献   

4.
黄浩苑 《半月谈》2020,(8):62-64
东莞是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外向型经济起步,汇聚了众多制造企业,被称为“世界工厂”。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传统要素扩张发展模式在东莞难以为继。2017年,东莞推出的“倍增计划”掀起了新浪潮,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这座城市加速推进。在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断升级的“倍增计划”成为东莞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8,(3)
这些年,在艺术文化的发展上,东莞也逐渐显露出了它的野心。音乐剧是他们的突破口。起步是有些晚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东莞有兼容的文化氛围,东莞人也知道自己的积淀不深并且能够面对现实,况且,它还有强劲的经济实力作为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纲五伦──访韩随想之二本刊特派记者桑玉成座落在韩国全州市近郊的一所高级中学的入口处,赫然刻着"三纲五伦、传统教育"八个大字。这显然是这所学校的"校是"。事实上,无论是刻着这个"校是",还是没刻这个"校是",韩国的中学都把"三纲五伦"作为其道德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东莞会馆主要作为同籍举子来京赴考的居所。取消科举后,由于东莞县在京没有商业会馆,当时的东莞籍商人赴京就到东莞会馆暂住,成为东莞人到京城的驿站。东莞会馆在北京有老馆和新馆之别,人们一般把位于烂漫胡同现门牌127号的东莞会馆称为老馆,把位于上斜街现门牌56号的东莞会馆称为新馆。清代,东莞会馆主要作为同籍举子来京赴考的居所。取消科举后,由于东莞县在京没有商业会馆,当时的东莞籍商人赴京就到东莞会馆暂住,成为东莞人到京城的驿站。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8.
2002年国庆前夕,在广东省东莞市东方酒店,松滋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与松滋籍在东莞务工经商的代表聚集在一起,举行了一次题为"身在东莞,心系松滋"的座谈。就如何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创业等问题,25名代表各抒己见,气氛异常热烈……这是松滋市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有效催生"领头雁"所组织的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4城区加上28镇,其制造能力之强,国内罕有对手,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如今,东莞面临的,是由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据黄埔海关统计,东莞市继2008年8月进口负增长后,10月出口首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东莞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广深港经济走廊中段,北靠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因在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东莞曾是有名的"制造业之都""世界工厂",而近年,东莞开始重塑竞争新优势,创新驱动在东莞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态势明显。在政府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东莞市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完善,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主体数量不断增多,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广深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5,(2)
<正>农产品直接对接,丰富了东莞市民的"菜篮子",也带动韶关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出远门,新鲜到家。自从韶关农产品专供店在东莞陆续开业后,韶关的优质农产品丰富了东莞市民们的"菜篮子",韶关的大米、茶叶、芋头、青瓜、红茄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是莞韶对口帮扶在社会民生上一大举措。在东莞建10个韶关优质农产品直供销售门店,其中市级3个,镇街级7个。通过直供门店建设,将东莞消  相似文献   

12.
从15年前第一批台商踏上东莞这片土地,胼首胝足创立基业,到2000年东莞台商捐资兴学,创立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一批批眷属团聚东莞。今天,东莞台商社群已经与东莞的经济人文环境紧紧结合,形成风格独具的“社区”,台商的企业、家庭、  相似文献   

13.
孙霄汉 《岭南学刊》2011,(3):118-123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劳动者与投资者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成就"东莞模式"的重要条件。在金融危机中东莞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了劳资关系总体稳定,但在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劳资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劳资纠纷的隐患给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压力,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劳资关系构建,把握劳资双方特点,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拥有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之不尽,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相似文献   

15.
希望之灯,在孔孟之乡点燃宿传登2000多年前,山东省的济宁市曾经出现过两位杰出人物─—孔子(前551-前479)和孟子(约前372-前289);今天,在这片土地上,血液生命平衡医学又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血液生命平衡医学的创始人王保平...  相似文献   

16.
正"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这个常常出现最近两年介绍东莞的文章中的例句,让很多人开始对曾经的"世界工厂"东莞有了一个新的印象,但在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东莞,"五占一"的比例已经是过去式了。"五占一"的提法始于2015年。这一年东莞的智能手机生产出货量达到2.4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18.7%,所以当时也有人说是"六占一"。一年之后,东莞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变成了3.02亿部,占全球的比值变20.5%,"六  相似文献   

17.
蔡晨瑞 《两岸关系》2001,(11):20-21
要想使台商扎根东莞,就要解除台商的后顾之忧。这包括建住房、办医院、盖学校以及其它配套的措施。据说,东莞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广东的一些大型台资鞋厂后,有一个惊人发现: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惠州、鹤山等地星罗棋布地集中了上千家由境外投资兴办的制鞋厂,其中60%以上的是台资企业,所生产的各式鞋子,占了祖国大陆总产量的60—70%,成品鞋出口仅东莞就占了全世界鞋类出口的1/10。这些鞋厂和相关配件厂上下游配套齐全,鞋子款式几千种,足不出珠三角,即可找齐制鞋所需的所有原材料、工具以及生产设备,俨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成品鞋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魏群  郭芳 《小康》2008,(3):52-68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东莞建市20年。这是一个当下最具争议的城市。上世纪末,这个城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火箭的速度,进入了史上最富有的时期。刚刚过去的2007年,东莞GDP突破3000亿元,富可敌省;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城市排名中,东莞从第15位跃升为第8位;《2007年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显示,东莞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后劲双双领跑广东,位居全省第一。争议如影随形。进入本世纪,"东莞模式"正在逼向极限土地、电力等资源日渐匮乏,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急速上涨,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难以为继,环境容量难以为继,社会容量难以为继,旧的"东莞模式"亦难以为继。同时,物质上的富有终难掩盖其人文发展的缓慢,以及社会管理的滞后——农民的惯性依然顽固,社会治安更加严峻。越富有,反差越强烈。原于人文素质积累的速度远无法匹敌财富积累的速度。这显然不能简单归咎于人们对东莞的偏见。当局者也并不迷。自上而下,务实的东莞人已经直面问题,开始了经济社会的双转型。然而,这并不比当年的共同脱贫来得更容易。毫无疑问,转型必然发生。但转型的主体是谁?转型的动力何在?未来在哪里?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这里可能是经验,但也可能是教训。  相似文献   

20.
从晚清的1905年(光绪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成立后,经过辛亥革命,直到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日本侵略军尚未大事入侵北京以前,在玉洲潭农业大学这地方的人物与事件极多。东莞张仲葛先生,年已八十五岁,乃余老师辈,忘年交,他是张湟溪先生之子,张次溪先生之弟,家学渊源。仲葛先生1936年毕业于平大农学院,早余十年。他从1931年开始在此生活了多年,接触面很大,且悉心记史。余之所知者,多半获自张公。余之所历者,亦稍晚期“风去楼空”后之实物对照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