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它的发展取向是和平的,走的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国家的复兴,一方面要吸收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战略条件。雄厚的物质基础、不竭的创新精神、先进的思想文化、稳定的国际环境、强大的军事实力等是实现当代中国崛起的战略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意义凸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环境问题也上升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是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当前,环境问题即是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慧娟 《学理论》2009,(4):156-157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及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在国际社会中,“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等热点问题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仍有广泛的市场,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安秀伟 《学理论》2010,(15):1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利于中国实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只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肖晞 《理论视野》2011,(6):51-54
优化国家安全战略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议题。随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的调整,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议题迅速扩展,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和挑战趋于复杂,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维护受到更多制约和挑战。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化,应以国内安全为基石,持续夯实国家实力基础,并力争将国家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致力于成为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6.
黄颖 《党政论坛》2011,(15):38-39
21世纪是中国谋求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期,这一历史性进程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并以增强对世界文明和国际社会文化影响力为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国际责任。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复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次贷危机的发展趋势,结合结构主义理论架构,分析我国和平发展战略将会面临的经济环境,可以看出,外围国家需要警惕内生型金融危机。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更需要建立内需型社会,这不仅是今后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5)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充分的现实依据。从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到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模式赢得认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安全观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安全观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为国家安全建设指明方向。回顾历任领导集体在不同时代做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观,对今天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慧东 《学理论》2012,(21):17-18
中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也必须果决反制菲、越的侵略挑衅行为。因为这是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制止侵略行为、防止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失控化、捍卫南海和平的需要。果决反制挑衅,不仅不与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相冲突,反而是对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有力维护。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