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财务监督,评价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员的经营管理业绩,保证稽察特派员公正、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稽察特派员由国务院派出,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行使监督权力。 稽察特派员配备稽察特派员助理若干名,协助稽察特派员工作。 稽察特派员对国务院负责。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有企业自身以及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创新,从国资局到国资委,从稽察特派员到外派监事制度,标志着国有企业逐渐走向成熟稳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体制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国有改革举步维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一个普遍而且重要的原因。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表现入手,在深入分析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原因后,最后从改善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完善经理人市场,完善独立董事的功能和实现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相结合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冯宏舟 《法制与社会》2013,(12):148-149
本文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对改革中的国有企业里出现的经营者监督问题进行了一些法律上的思考,并将基本主题定为:以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为研究重点,对我国目前改革中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其完善提出一些意见。这样的"治标"之策的作用虽然有限,但是在当下国情中,对于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在实行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出现了颇为普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今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是当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作了多方研究,实践中采取了某些措施,但尚不深入,效果也不太明显。应该说,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机制有多种可供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所称公司指国有企业改制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着重研究其法律治理,以其有肋于该问题之解决。 一、“内部人控制”之含义及其成因分析 “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成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由国家发展 计划委员会派出,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稽察。 第三条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管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 依照本办法派出稽察特派员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名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商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后确定。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派出,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稽察。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考察了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的成败得失,指出:全盘私有化不符合经济规律,国有企业改革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保持国有经济相对较高的比重;应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扶持;股份制是改革国有制的有效形式,“职工股份制”不利于大型企业的发展,股份出售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4,(3):81-91
在当前的国企改革中,政府"出资人"身份和"监管者"身份的双重性以及国有企业"经济人"身份和"准政治人"身份的复合性,使得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难以厘定。这直接造成了国有企业在经营中的方向迷失,也造成了政府在面对国有企业时"放权"与"收权"间的举棋不定。对此,应当依据国有企业所肩负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与营利性国有企业,并进而改变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立法模式,从资本结构分类走向功能分类,明确政府在不同类型国有企业中的定位与职能,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政企"关系。这应成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应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而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深层次矛盾,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效益低下,无法脱困。笔者从国有企业的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国企改革中明晰产权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以求对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发展,稍尽绵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内部人控制”现象和控股股东问题,将长期并存。厘清董事与控股股东的公司法义务,进而运用法技术进行优化设置,对于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促进“两权分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我国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距今已逾30年,围绕着"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目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当前理论及实务界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这些理论上的认识误区指导下,我国大部分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仍然缺乏制衡、效率低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上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只有纠正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才能真正突破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瓶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警钟长鸣     
本刊讯 近日,根据国务院原稽察特派员在企业稽察工作中查出的线索,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成文逃避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监督,擅自将巨额外汇汇出境外和转借给境外公司等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其作出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理,全国政协依照程序撤销戴成文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其涉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化改革,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资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就难于顺利开展,国有资产也就无法保值、增值,起到支撑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必须从理论上对国有企业资产改革问题进行研究,认识问题实质,并且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解决。  相似文献   

15.
阳东辉 《法学家》2000,(4):70-74
一、股份制改造不是根治国企“顽症”的良方 综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不论是利润留成,利改税,还是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均未涉及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导致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内部人控制、企业短期行为等诸多病弊。随着党中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确立,随着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提出,在1993年《公司法》...  相似文献   

16.
欧美竞争中立政策将对未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在美国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经合组织国家重点关注竞争中立的情况下,我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空间有面临被严重挤压的风险。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政策将成为我国一个无法回避的议题。应该正确面对竞争中立政策,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竞争中立措施并以此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职务犯罪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源头上寻求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于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龙凤 《法制与社会》2013,(23):154-157
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停滞不前的困惑期。虽然国企改革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可国有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强化却将改革一步步引入了歧途。当前国有企业开始逐步扩张,几乎成为"垄断"的代名词,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违背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使社会矛盾激化。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企代理人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寻租行为的问题,是要解决国企中"少数人得之而私有"的问题,是要解决国企"与民争利"的问题,归根到底,国企改革的问题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解决国企的负面影响即是国家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20多年中,无论在哪一阶段、哪一时期的改革都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参与。国企改革都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不断地调整改革的目标,根据现实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时候甚至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由于产权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国有企业改革中问题百出,步履艰难。本文从我国对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界定的历史沿革出发,通过对国有资产所有权、股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析,理顺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的关系,以排除国有企业法人中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