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而现实中非法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等现象并未因此而有所遏制。此中,经济、社会等现实原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不是公共秩序与民间借贷秩序,也不是公民的财产权利,而只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是指催收高利放贷等非法行为产生的合法本息或合法债务,而不是指催收超出合法本息或合法债务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赌债、毒债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债务不属于本罪的债务.对于以暴力、胁迫等方法催收法律不予...  相似文献   

3.
数码照相技术以其速度快,易处理、存储、传输等优点而应用于司法鉴定中,但同时也存在易作假、清晰度问题、层次不清等不足之处,而给司法鉴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因车而起的矛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涉及到笔迹检验的案件也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例如由于占用他人车位、占道等停放问题,停放的车辆被人用硬物锐器划伤,并写上辱骂、恐吓等字迹;还有因为个人之间的矛盾,而将车主的爱车划伤或者刻划上字迹等.这类案件集中体现了文检专业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刻划字迹的检验.这种刻划字迹的检验属于书写条件变化字迹检验的范畴,是书写工具和承受物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字迹.所谓刻划字,就是利用各种硬性的非正常的书写工具,在各种硬性物体表面刻写而成的字迹.本文就汽车车身上刻划字迹的检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路斐 《法律科学》2009,(5):136-143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中,存在一些无法利用规范研究或价值判断等传统方法进行解释、而只能在“体制性”品格寻求答案的问题,即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社会传统及其互动而成的历史传承与国情现状塑造下的制度特性。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体制性”品格,在党政政策等上层建筑和人多地少等经济基础的互动中具有现实合理性,也由于物权法的固有性和土地制度的本土性而具有理论正当性。“体制性”品格的研究,有助于从政治目标、国情现状等视角分析设计我国法律制度,可导向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研究的纵深。  相似文献   

6.
《天津律师》2005,(4):16-17
委托贷款是我国现有金融法律框架下的产物。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在委托贷款中收取手续费,而委托贷款的风险全部由委托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7.
兴高采烈的异国旅程,因横遭导游辱骂而成精神苦旅。中国领队视若无睹,让游客怒火中烧。旅游结束后,游客愤而状告施行社,提出了赔偿精神损失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法伴随着经济而产生,且围绕经济解放而进行的等三大关系五大背景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法工作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制造商因生产出品质上有缺陷的食品、药品,造成消费者伤亡事故,并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三种:其中因对原料商等其他分工者监督不严而过失生产伪劣食品、药品或者因对消费者保护不周而使得消费者不正当使用食品、药品,进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分别涉及到制造商对其他分工者的监督义务、制造商对消费者的保护义务,在制造商刑事责任认定的问题上更为复杂,也是理论上应当关注的焦点.制造商和原料商等其他分工者的关系中,制造商对原料商等生产链条中的分工者存在着监督义务,但是该监督义务可以透过刑法上信赖原则的介入而减轻.而在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交往关系中,制造商负有严密保护消费者安全的注意义务,无适用刑法上信赖原则而减轻制造商注意义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生具有革命性和划时代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极大程度引发社会生产力的新一轮爆发,进而决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时下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属于弱人工智能范围,但该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刑法理论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重大影响。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改变传统犯罪的行为类型、影响刑事责任的分配与转移并且改变现有的刑事责任主体范围。不能因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是人,而就一定不能成为刑事责任主体;不能因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没有生命,而就一定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能因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没有人脑,而就一定不会具有独立意识意志(即辨认、控制能力);不能因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无法具体适用现行刑法中的刑罚,而就一定不能成为刑事责任主体。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一样可能是同时受自然法则(他律的、自然律的因果性)和道德法则(自律的、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支配的物种,从而推定其可能拥有自由意志,进而满足承担刑事责任或者成为刑事责任主体的最本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违法建筑(如"小产权房"等)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而居高不下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对违法建筑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违法建筑的大量出现,除了带来建设秩序、城市管理等诸多挑战之外,因违法建筑而引发的民事纠纷也日益增多。探讨和分析违法建筑的买卖、租赁、抵押等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版权法中的功能原则是指任何具有实用功能的因素都不能为版权所覆盖,而应保留在公有领域供人们自由使用.功能原则贯穿于版权制度始终,在版权获得、使用和侵权处理等方面应用广泛,对可版权主题的选择和排除以及侵权认定等具有重要作用.思想、观念、基本叙事框架和惯常场景等,因具有实用功能而不能成为可版权主题.表达的要素、工具类作品、功能性与艺术性不可分离的实用艺术作品等,也因具有实用功能而不能成为版权客体.在版权纠纷中,功能原则可作为一种抗辩理由.功能原则为版权制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视角中的山寨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现象,主要包括仿造名牌的手机等产品、模仿明星去做广告、模仿他人文艺作品和模仿水立方等知名建筑等.山寨手机采用了MTK芯片,绕过了被诺基亚等大型企业所掌握的手机的基础专利,并未侵犯被模仿厂商的发明、实用新型等两类专利权,但山寨手机侵犯被模仿厂商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山寨手机又因具有与品牌手机"相似的标识"而涉嫌不正当竞争、侵犯商标权.山寨明星的广告,因侵犯了明星的商品化形象权等而违法.部分山寨文艺、山寨建筑,侵犯了著作权.  相似文献   

14.
中美环境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伟 《政法论丛》2002,(6):26-29
中美之间在环境民事诉讼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除了法系、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等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外 ,在环境诉讼的某些基础性领域也存在变异 ,如主体资格是否真正扩大而产生的公民诉讼、环境诉讼的管辖、因果关系的推定、环境集团诉讼等 ,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比较研究 ,有利于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5.
模仿、续写、改写与合理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利华 《科技与法律》2004,45(3):57-59,76
对已有名著进行模仿、续写与改写等后续创作而形成新的作品 ,是常见的文学创作形式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后续创作不同于改编等演绎性创作 ,根据《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合理使用的认定条件及后续创作本身的特点 ,将原作的人物、场景等作为背景而体现了后续创作者自己的思想和风格的作品后续创作行为 ,属于著作权意义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死刑断想--从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兴隆 《法学评论》2004,22(5):18-27
死刑虽然具有遏制犯罪之效 ,但其大于终身监禁的边际效益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当代报应观念早已抛弃等害报复而演化成了等序报应 ,而等序报应并不一定要求对杀人者处以死刑。立足于等害报复而为死刑所为的辩护 ,既不合乎当代报应观念 ,也无法解释对杀人者并非全部处以死刑的现实。人权的普遍性决定了犯罪人的基本人权具有超然的不可剥夺性 ,废止死刑是保护作为人的犯罪人的基本人权的直接而现实的要求。限制死刑的国际标准与中国的国情并不冲突 ,中国的死刑制度应尽快与死刑的国际标准接轨 ,这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中国应该立即着手限制死刑 ,并在不久的将来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对立案、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具体表现为:依法纠正公安机关该立案不立案和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以及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等问题;同时还依法纠正漏逮漏诉问题。在这方面,检察机关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2006年以来,对应当立案而公安机关未立案的,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视野中的征收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征收与征用不同,不宜合并规定在一个条文中。征收的对象应当界定为“国家以外的其他人的财产”,在物权法中具体包括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以及采矿权等准物权。征收人因征收而取得物权,属于继受取得。因征收而引起的物权变动的时间,应为征收补偿款发放完毕之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呼唤"证人出庭"是一个叶公好龙式的伪命题,无论是法官、控辩双方、被害人,还是警察等都没有做好证人出庭的准备。其中书面证言确认制度、"大司法机关"体制、证人全程伪证责任等因素促生法官不情愿证人出庭的心理,而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缺乏"怀疑权力"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积极性。进而言之,目前关于证人出庭具体配套规则的对策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而我们要认真对待实践而不至于做脱离实际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民事司法鉴定工作应加强对弱势群体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因交不起司法鉴定费用,而无法对涉讼的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而无法进行鉴定,从而影响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需要建立诸如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等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