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此名句形容公证行业,还真是有几分恰当。公证不就是一种既联系着百姓所谓江湖.也代表着国家所谓庙堂的法律制度吗。江湖,离国家公权利很远,庙堂,代表国家,离江湖不近。  相似文献   

2.
张驰 《法人》2005,(5):18-21
在经历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品牌损伤后,中国企业家们终于开始觉醒。一方面是国内知名品牌屡遭侵权——中国家电巨头海信集团和照明设备“萤火虫”商标被西门子公司恶意抢注、京城地产大佬潘石屹的“现代城”遭遇侵权,或许就是鲜活的例子;而另一方面,国外企业挥舞着品牌大棒杀气腾腾地奔向中国市场。“DVD4C专利联盟”将中国的DVD生产厂家冲得人仰马翻,花旗银行的“商业方法”大规模专利申请让中国的银行家们惊出了一身冷汗。观察人士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品牌意识甚至正在成为企业战略的第一要务。如果说,数十年前的中国企业曾经历了打造品牌的辉煌历程,那么到了今天,品牌的保护和延展,则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一道新的战略课题。一次次商标争执已经让中国企业家们意识到,商业品牌已经不再是偏安于地球某一隅的图案或者文字,而是应该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尔、新科等企业的品牌保护行动为标准,中国的企业开始了世界商海中的品牌突围。  相似文献   

3.
吕忠梅 《法人》2008,(2):102-105
经营企业就是管理风险,不回避风险。公司法律风险是一种商业风险,管理人员有责任像管理企业商业经营的其他风险一样管理法律风险。——杰克·韦尔奇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最近在一次讲演中指出,为了我们企业的成功,我们什么招数可以说都尝试过了,绞尽了脑汁,但就是有一种东西尚未真正成为我们的共识,那就是企业家精神。 张军说,我相信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由于企业家精神是难以用一引起指标(如体力、学位和经历等)来定义出来,所以不存在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市场。因此,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不能“买到”的。所以,企业家的出现必然是一个“自己选择自己”的结果:即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来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按照我的这个思想,一个企业能不能搞好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  相似文献   

5.
“若想成为企业家,就意味着你必须是一位天生的探险家,带着乐观的态度去做那些每个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未知之事……作为企业家,我知道成功就是听从你的头脑并且跟随你的内心.”全球第一家即时用车软件优步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给优步中国团队的一封邮件中如是写道.  相似文献   

6.
罗超 《刑警与科技》2013,(17):172-175
<正>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步入到"作秀狂欢"中,所幸的是仍有不少成功人士刻意保持低调。因为他们深谙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谋略和一种胸襟,所谓"曲高者,和必寡"。深圳市明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祖栋相对于"秀派企业家",他有另一种脸谱,那就是低调。入安防,掘人生第一桶金或许,历史还会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界曾经流行的许多新名词,大都是源自于对珠三角一带企业群落的形容——洗脚上田、能人经济……而与这些流行新词伴生出的,则是一群崛起于这片"田间地头"的人物——成功企业家。如今中国安防行业匆匆几十载过去,历史风云变化,命运  相似文献   

7.
廖原  孔志国 《法人》2006,(8):14-17
市场经济改革日渐深入的中国,正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但是,当提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它究竟应该贴着商业的标签还是纯粹是道德层面的符号,人们对此并未达成一致。如果把慈善与企业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它无疑是属于道德的;如果把企业的宣传推广与企业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它无疑是属于商业的。我们期待,在这样的争鸣中,中国企业家能够找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20世纪的企业家昕犯最多致命的错误是腐败.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是泄密.这里的泄密,实际上指的就是公司商业秘密被非法披露、公开。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知识经济界临时代,特别是智力成果日益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情况下,商业秘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秘密武器.准拥有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9.
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位企业家的主帅,靠着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胆识,使自己的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着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行为,使企业步入强企的行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他就是西安市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监狱该不该办企业?监狱生产是否影响了罪犯改造?对监狱经济认识不统一严重制约着监狱经济的发展。组织罪犯劳动是改造罪犯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尊重中国的客观实际,把握监狱经济的特殊规律,处理好特性与共性的关系.坚持监狱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商业领域,有一句话是“做熟不做生”,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开发市场通常是先找就近的区域产品市场,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扩张的立脚点。这是企业的普遍发展之路,也是大多数企业或者企业家的经验之谈。 在平安城市的安防监控工程建设中取得不俗成绩的艾立克电子公司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请看本刊记者采写的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富而有道     
《法人》2006,(5):56-56
2004年春天胡润首次完成的“中国内地慈善企业家排行榜”,昭示在中国,一种被叫做“第三次分配”的新的财富分配方式已经在中国浮出水面。第三次分配,就是企业家对社会应负有的责任之一。当然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为慈善机构和希望工程捐了多少钱,而  相似文献   

13.
阮加文 《法人》2008,(1):14-26
中国企业高管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是“企业家要学法守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建立和健全一种制度——使所有的中国企业塑造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塑造一种愿意承担责任的现代企业文明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10A):76-80
在中国安防产业发展的25年中,近十年是中国安防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安防企业凭借一个产品、一项技术或是抓住了某个机会使企业迅速发展。但是,在企业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很多企业却失去了方向感。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员工都会产生困惑:企业家困惑于找不到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员工则丧失了创业期间的激情和干劲,越来越难以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甚至就渐渐从市场中消失。  相似文献   

15.
潘石屹 《法人》2007,(12):70-70
在潘石屹看来,符合人类新文明的新企业形态只可能在中国诞生,不可能在欧洲,也不可能在美国中国这十几年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但大家对这些企业家的共同的认识是,文化水平低,没有知识。另一类就是从事像IT这种高技术产业的企业家,他们往往受过非常好的知识教育。如果极端地划分,中国企业家可以分为二大类:  相似文献   

16.
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益性法律服务一般人认为.公益就是政府主办的为公众服务的事项.实质就是不赚钱的。笔者在撰写本文前,翻阅有关资料并了解到.在中国,“公益”为后起词,是五四运动后才出现的.是“公共利益”的缩写,是相对于“自利”而言的。鲁迅在《准风月谈·外国也有》一文中提到:“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公益,只问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在西方的教科书中常常提及公益是一门实践学问,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从政治学角度谈一些关于依法治国的问题,从中国政治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角度来谈依法治国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现在其实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讲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可能政治发展方式也在转变。刚才张小劲老师对四中全会《决定》的解读非常全面,我也想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四中全会是否带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式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江湖上结拜的原始含义是为了义, 因而结拜又叫结义。但当江湖上的结拜 蔓延到政治领域之后,这种结拜就变了 味,就演变成一种用江湖的形式所掩盖 的政治企图。有政治色彩的结拜,就是要 造就短暂的利益共同体--兄弟联盟。 这种结拜也会形成兄与弟的江湖亲情, 有时还要举行仪式、交换名帖。名帖上写 上信誓旦旦的话语,发誓赌咒要同生共 死,富贵共享。这一切不管是真的假的, 还真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这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位企业家的主帅靠着丰富的经验和惊心的胆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快速的发展,他靠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行为。使自己的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步入了强企的行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是人们对他的真实评价,“科学发展.诚信奉献”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标,他把西安的经济繁荣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把长安区的城市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义务,从他身上彰显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的崇高品德和良好的风范,他就是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西安中长实业公司总经理于安民。  相似文献   

20.
弱势与强势     
阮直 《检察风云》2014,(21):33-33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弱势一族都植根在江湖,庙堂之上哪个不是强者?其实那是他没在官场混过,凡染指过官场者郜知道,官场的规矩相比于江湖(社会)那可是乘法对减法,江湖(社会)的规矩是对生人不对熟人,对台面不对台下,对对手不对朋友。江湖(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松散的利益关系,不双赢就分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