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丽 《山西青年》2023,(3):93-95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承载体,近年来一直广受各国学生的青睐,国际中文教育中一般以中华才艺课和茶文化活动来进行传播。本文结合中国茶文化在现行的跨文化教学以及文化活动设置中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较多可以改善之处,故结合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所提出的历史观与文化观,总结出了构建茶文化传播的文化符号,举办当地特色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的茶生活等主要的应对措施,以期在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传导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湖州地处浙江省杭嘉湖平原西陲,是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湖州自古就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丝绸文化、茶文化和湖笔书画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湖州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总目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特色发展之路,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酒的文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原本是一种饮料,一种用高粱、大麦、青棵、米、葡萄或其他粮食与水果通过发酵而成的一种饮料。当酒一旦与“文化”牵手,便有了身价,就堂而皇之地同“茶文化”一样登临大雅。  相似文献   

4.
林城避暑地,南明茶飘香。历时四个月的“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07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南明茶文化节于7月30日圆满落下帷幕,其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及与现代都市相得益彰的黔茶品茗,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游人,南明茶文化的底蕴进一步凸现。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3):121-121
时下有一种人似乎很受年轻人追捧,这种人就是“达人”。例如,对化妆用品了解深入的,被封为“美丽达人”;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被誉为“茶艺达人”,等等。那么,“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不仅是一物质文化,而且是一精神文化,更是一利国利民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不但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效益,还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其“和谐包容”、“天人合一”、“清醒宁静”的精神尤为时代所呼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茶文化元素融合到整个社会建设中来?湄潭县的回答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扩充总量、提速赶超,建成最美“中国茶城”。  相似文献   

8.
李牧 《当代贵州》2010,(11):29-29
为期5天的贵阳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于2010年5月27日在贵阳市人民广场正式开幕。作为贵阳避暑季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旨在推动贵州茶文化和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让市民真切感受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话说奶茶     
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君不见!不但流传于东瀛形成了日本的茶道,也影响到国内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分支。比如:藏族有酥油茶,蒙古族有奶茶,土家族有擂茶等等。我这里只说奶茶。谁让自己早成了“塞外客”呢!半辈子飘泊于大草原上,不知不觉中竟和奶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日不会此“君”,便会产生一种惘然若失之感。这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哥们儿的影响,据说,牧人们恋奶茶恋得更邪乎。那就不仅仅是“惘然若失”了,而是一日不喝便要大犯“茶瘾”。一位老额吉(老妈妈)对我谈无茶的感受说:“没着没落,难受啊!浑身骨头…  相似文献   

10.
张雨薇 《世纪桥》2012,(23):155-156
摘要:俄罗斯茶,源自中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喝茶成风。俄罗斯的炊茶,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茶却在他们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们不仅喜欢喝茶,而且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的独特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何苒 《共产党员(河北)》2014,(10):F0002-F0002
2009年,湖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陈社强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领军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变发展战略。进驻安化黑茶产业,并于当年正式推出“华莱健”系列黑茶产品:“创业的最初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而黑茶,给了我最好的契机。”自此,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服务和茶文化传播为—体的三农企业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5,(11):66-67
2015年5月29日,以“多彩贵州·生态茶香”为主题的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隆重开幕。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省委书记赵克志出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绍坤,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等出席,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致辞。  相似文献   

13.
傅传耀 《当代贵州》2005,(22):29-30
历史上,黔北大部分地方是“其味极佳”的茶叶生产地。今天如何发掘当地悠久的茶文化,拓展黔北茶叶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黔北百万亩茶海的战略构想,其中一些观点亦可举一反三,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  相似文献   

16.
谢寿保 《新湘评论》2009,(12):31-31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安化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段,自古就以产茶闻名,素有“茶乡”之誉,茶文化底蕴深厚。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最盛时,安化资江沿岸的小淹、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集镇,茶行、茶号多达300余家。时至今日,安化还保存着许多老茶行、风雨廊桥、茶亭、茶碑、茶钟等诸多茶文物,它们是几百年来安化茶业发展沧桑历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中,有一尊河北唐县出土的白瓷塑像,“上身着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卷,盘腿趺坐,仪态端庄”。据专家考证,这尊瓷像所塑的就是被人们奉为茶神、茶仙、茶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的作者陆羽。他身世如谜,经历传奇,一生漂泊,独行云山泉石之间,“不羡黄金垒,不羡白  相似文献   

18.
少时,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读得心潮起伏,激情喷涌。悟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之深意。在梁启超的笔下,少年之中国,中国之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源”,是那么美好、“有力量”、“思将来”、“能进取”、“敢创新”,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9.
“华盛顿共识”理论范式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模式”提法便应运而生。“中国模式”自有中国逻辑,把“中国模式”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中国模式”有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中国模式”还在路上,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妨碍在理论中提升“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0.
晋江设市以来,制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打造“品牌之都”,取得显著成效。至2007年,已先后荣获“中国鞋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纺织工业基地县(市)”、“中国拉链之都”、“中国陶瓷重镇(磁灶)”、“中国石材之乡(永和)”、“中国伞都(东石)”、“中国休闲服装名镇(英林)”、“中国内衣名镇(深沪)”、“中国运动服装名镇(新塘)”、“中国织造名镇(龙湖)”、“中国夹克之都”、“中国典范品牌城市”等13项国字号产业区域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9件、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项;获中华老字号企业1家;国家免检产品88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