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千回百转仍生机勃勃的动力、穿越层峦叠嶂仍清醒的明灯,历尽艰难险阻仍能顽强向前的密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这一理论的真理本性使然、是对马克思主义运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时代与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这是我们百年大党守正创新、勇于突破的光辉印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新突破,内在要求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持续深入推进“两个相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苏宇 《人民论坛》2012,(17):174-17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第一次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飞跃,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有机结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引领中国革命正确方向,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注重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在于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把实践经验加以概括",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月群 《新东方》2006,(11):8-10
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新开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本文拟就《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概论》课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时代化就是密切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能够回答时代问题,引领时代潮流,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列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这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从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主旨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和时代化在实践意义上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8.
刘平 《传承》2014,(5):37-3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范例,延安整风运动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统一,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形式,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维护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杨文圣 《前沿》2013,(2):46-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整体过程.学术界有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合法性、历史轨迹和主要经验、现实化形态与学术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马晓 《求索》2011,(3):91-92,1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时代化实质贯穿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全过程,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开拓党的事业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开始了其历史进程。在其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了一条自己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执政、改革的实践历程,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着眼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不脱离人民群众和注重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周国琴 《求索》2012,(7):179-1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与时俱进地自觉推动理论创新和创造。不断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规律性认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前提;从方式方法来看,守正创新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方法;从现实路径来看,“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党的历史使命、百年奋斗历史总结和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战略使命和风险挑战,明确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向全党提出了伟大号召。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的新认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必须做到“五个坚持”,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把“六个必须”贯彻落实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工作中去,坚定不移续写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首次提出“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突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辩证关系。对此毛泽东曾精辟论述:“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相辅相成和互动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人民群众的观点,与中华文化求真务实及经世致用、变法应时及与时俱化、重民贵民及以民为本等思想传统相融共通.这些共通性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厚土壤和内在动力,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源头活水和实践基础.深入探究二者的共通性、实现路径和相互作用,对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宝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每一个"化"实际上都是两个"化"的对立统一。中国化与化中国、时代化与化时代、大众化与化大众是三个矛盾统一体,其中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的两次飞跃,既是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两次选择的过程。在两次飞跃中"三化"的使命是有巨大不同的,第二次飞跃的任务比第一次更艰巨、更伟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的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过程既是从理性到感性的理论建构过程,也是从继承到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然逻辑,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首要前提是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特别是"三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还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紧密结合现实实践和时代条件,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