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对美国提出严厉批评的国内国际背景,联系俄美关系近期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提出了俄美关系将进入一个以矛盾和斗争为主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俄罗斯争取大国地位的目标与美国维护单极世界地位理念的矛盾、俄美在俄罗斯近邻周边的挤压与反挤压的斗争将趋于激烈、俄罗斯国内政治表现出的权威主义趋向已逐渐成为俄美关系最为严重的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俄美关系迅速恶化并深陷危机的基本原因是:美国忽视俄罗斯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俄希望西方承认俄罗斯及其建立的安全体系;俄美对各自在世界体系中的作用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文章强调,奥巴马"重启"战略几乎没有涉及对俄罗斯具有头等意义的重要战略利益.俄美最主要的利益不在双边关系领域,而是在与第三国的关系方面.本文认为,俄美如不开展建设性合作,就无法落实各自的利益.因此,俄应建议美不是"重启",而是重新调整美俄关系,在两国根本利益和优先方面的基础上与俄做一笔"大交易".  相似文献   

3.
苏美对峙曾经在近半个世纪中构成国际关系的主轴,1991年苏联的解体导致作为苏联主要遗产继承者的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一度出现转机。然而,与经济机制日益成为国际关系运行的基本机制这一世界性取向相悖,俄美关系中仍然掺杂着复杂的权力、安全、文化等众多机制性因素,这不仅决定了俄美关系在近4年时期中态势多次转换,也使其未来的前景取向呈变幻莫测的走向。本文试对近年来俄美关系的三次态势转换及导致这些转换的内在机制作一初步分析,从中透视其可能的前景走向。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蔓延激化全球既有矛盾,深刻改变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政治、经济与安全图景。近来,俄罗斯领导人和智库专家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化进程、大国关系进行深度思考,认为在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加速重塑之际,俄罗斯迎来克里米亚危机甚至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战略机遇。在俄罗斯战略界看来,新形势下,俄罗斯需要重塑对外政策思想,巩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就享有特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全世界的特殊责任,深化欧亚一体化合作,巧妙运筹俄中美三角关系,借助多方力量平衡对华关系,谋求实现俄美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5.
"9·11"以后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努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从"帝国"旧梦中解脱出来,从国内稳定和外交方面努力重振大国地位.在俄美关系方面,俄罗斯抓住"9.11"以后的机遇,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伙伴;但普京认识到俄美关系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远不如俄欧关系更具实质性,俄罗斯的命运在欧洲,特别是旧欧洲;另一方面与中亚诸国在反恐、反核扩散以及缉毒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同时还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进行集体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羽 《当代亚太》2003,(3):19-22
本文分析了俄美关系改善、俄罗斯安全战略、外交政策调整对世界安全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造成的现实和潜在影响 ,并对形势的近期发展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7.
金融制裁通常指国际组织或主权国家根据相关的制裁决议,针对特定的个人、组织、实体或者国家实体所采取的一系列截断资金流的惩罚性措施。随着全球金融化和美元化的发展,凭借美元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美国把金融制裁发展成为其对外政策中一种新型的非对称权力。2014年开启的美欧对俄罗斯以金融制裁为主导的大国博弈新模式,提供了研究金融制裁的鲜活案例。从手段上看,美欧对俄制裁处于蓄势阶段,未来美欧对俄金融制裁是否加码还需继续观察。从美欧试图迫使俄外交转向的目标来看,目前对俄金融制裁尚未成功,制裁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过金融制裁已经给俄罗斯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美、俄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主要表现为三方力量对比、内外处境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上面。三国关系变化与国际大环境变化相互影响,导致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特点。展望未来,中国应正确认识中美俄关系的变化态势,既看到自身与美、俄两国的分歧,也要认识到与美、俄两国广阔的合作空间和众多的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中国从...  相似文献   

9.
俄美太空合作既是苏美太空合作的延续,也是双方太空发展需求的产物。冷战结束后,俄美关系缓和为双边太空合作开创了新局面,两国在火箭发动机、国际空间站等领域加强合作。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不得不依赖俄罗斯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提升了俄罗斯在双边太空合作关系中的地位。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俄美地缘关系不断恶化,太空制裁与反制裁频发,太空合作项目接连中断。同时,两国的太空自主力量建设,尤其是美国太空商业公司技术进步,销蚀了太空合作的基础。太空政策理念冲突也阻碍了俄美太空合作的持续。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波及俄美太空合作,太空关系安全化态势逐渐显现。俄美太空军事力量建设加剧了太空军备竞赛,恶化了太空安全环境,为太空治理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新政府开始奉行新的外交理念并拟再次"重启"美俄关系,这不仅是其新外交理念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遏制中国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与俄对抗政策失效后的不得已选择。美俄关系拟"再重启"的领域包括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战略稳定与军备控制等。然而,虽然特朗普意欲"再重启"美俄关系的意愿明显,但美国国会、舆论界以及精英群体中明显占据优势的反俄情绪势必对其构成极大牵制;美国不可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双方在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崛起与打压、遏制与反制等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此外,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围绕"东扩"与"反东扩"的矛盾与分歧不可调和,双方军事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程度也难以缓和。所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美俄关系"再重启"的限度。本轮美俄关系即使实现了"再重启",最终仍有可能"重蹈"之前的"覆辙",美俄之间竞争及对抗的关系模式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来说,该地区丰富的石油储备和独特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战略地位(作为沟通欧洲与亚洲运输走廊的角色),日益受到国际上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欧盟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冷战结束后欧盟制定了诸多政策项目,并对高加索地区国家提供人道和技术援助,但是欧盟对南高加索政策的发展和变迁,不仅取决于欧盟自身及其成员国对该地区局势的认知和理解,还受到国际层面(美俄、美伊的博弈)与地区层面(北约和难以构建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欧盟的南高加索的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了欧盟调整南高加索政策的主要动因,强调欧盟的政策除了要协调内部机构以及成员国之间分歧,还应该纳入到更为广泛的地缘视野中加以审视,并处理好与美、俄之间关系,兼顾美俄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姜昊求 《当代韩国》2023,(1):116-128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俄乌冲突走向长期化,美欧与俄罗斯陆续推进制裁与反制裁。国际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加剧,对各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大,各国政界、学界基于自身不同状况及所处的不同国际环境,对自身经济安全进行了重新认识,各国学者提倡维护经济安全的声音日趋增多。韩国学界也对经济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多数韩国学者基于韩国所处国际环境界定韩国的经济安全,并对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因素、韩国核心产业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分析韩国学界经济安全问题研究趋势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近期韩国学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的俄美关系,相当紧张;俄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令世人关注。 九十年代,俄美关系冷热不均。从1992年俄美首脑在戴维营联合声明“俄罗斯和美不把彼此视为潜在的敌人”,“两国关系的特点是友谊和伙伴关系”,到俄美关系“极其困难”的1999年,普京声明俄为“幻想”没有敌人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俄美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和合作与竞争交织期之后,相互间的正面较量和互不信任达到了冷战后前所未有的程度。美俄不  相似文献   

15.
在普京总统第三任期内(2012-2018年),俄美关系不断恶化,因乌克兰危机陷入持久对抗状态;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俄美对抗更加剧烈。俄美两国对彼此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认知差异大,对国际法和国际机制的观点不同,缺乏互信。同时,两国在战略军事、欧洲地区安全新体系建构、独联体事务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严重的利益矛盾。在普京总统第四任期(2018-2024年),俄美关系将向消极的方向发展,其基本特点是两国关系继续恶化,但以不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为"下限"。  相似文献   

16.
张秀杰 《当代亚太》2005,(11):25-30
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邻国,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安全意义.从巩固中国北方边境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继续重视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是中国对蒙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中蒙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俄蒙关系、美蒙关系对中蒙关系的影响,制定稳妥的对蒙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就任以来,对美国核政策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奥巴马核政策的目标是:在确保美国核武器安全、可信和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的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签署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相关协议,提出并倡导"无核武器世界"理念,重塑美国在核问题上的道德形象,恢复美国在国际核裁军和防扩散领域的影响力和领导权,重振国际防扩散努力,增进美国的安全。奥巴马对美国核政策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全球核军控和核裁军、国际防扩散努力,以及地区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核政策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对华战略新动向,即在中美博弈加剧、中俄实力对比根本逆转之后俄对华外交的新态势。该战略动向表明俄希望以外交弥补实力不足,巩固和增强其在中俄关系中的主动性,拓展外交空间,与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进攻型战略不同。其政策表现为在中美之间实施平衡外交,在保持中俄关系发展的同时尽力构建与美良性关系,既不与中结盟,也不联美制中;为弥补在中俄关系中的实力不足,以俄印关系对冲中俄关系,谋求在中俄印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增强战略能力,使其在中美俄关系中更加主动。本文首先分析界定平衡与对冲概念,建立分析框架;其次分析能反映出俄对华战略新动向的精英言论、体现俄对华战略新动向之外交行为及战略新动向产生的根源;最后在对俄罗斯平衡与对冲战略的政策效应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19.
"通俄门"是美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政治斗争的产物,它产生于2016年大选期间,起源于斯蒂尔的报告。在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民主党积极利用"通俄门"来打击特朗普与共和党,其他反特朗普力量也想借此来削弱特朗普执政的合法性。共和党没有全力阻止对"通俄门"的调查,加上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等原因,进一步导致"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通俄门"加大了美俄关系改善的阻力,特朗普行政团队的建设和国内政策议程的推进也因此受到影响,它也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把俄罗斯视为"小伙伴",偏袒叶利钦,不遗余力地支持俄罗斯的私有化与市场化改革。但是,20世纪末期的俄罗斯却陷入了经济动荡与政治转向的困境之中,这为美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美国将俄罗斯政策的受挫归咎于俄罗斯人的愚钝,而俄罗斯认为自己是受美国压迫的受害者。结果,美俄之间由此陷入了相互"认知错误知觉"的怪圈,美俄民众相互间的反感情绪上升,美俄关系也因此冷淡。这对后来美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