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大众日报》和胶东《大众报》的三批新闻干部随同10万大军挺进东北,来到安东(今丹东市)开创辽东地区的新闻事业。白手起家创办《安东日报》第一批新闻干部刘敬之、刘云沼、李干从庄河登陆进入丹东,在地方党组织安排下,接管了安东地方维持会主办的《辽东民报》及该报社20余人和所有设备。此后,又从辽东军区调来报务员,从山东招收青年学生,在社长陈楚的带领下白手起家,于1945年11月22日办起了辽东的第一份党报《安东日报》,社址在今丹  相似文献   

2.
1945年10月下旬,我东满人民自卫军直属第三支队奉东满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之命,于安东市(今丹东市)西郊三股流,一举歼灭安东敌伪武装之一部——王光部队,从而粉碎了安东敌伪势力妄图诱我离市,以内外夹击方式消灭我军的阴谋。这就是安东人民所说的“三股流事件”。“三股流事件”发生后,使驻安东的苏军终于看清了蒋日伪合流,反苏反共反人民的事实真象,从而同意并协助我军迅速解决了敌伪组织,建立起我党领导的安东省、市民主政府。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在安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都有影响的大事件,却在近年来的一些书刊中,出现了其发生时间说法不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心中有我可爱的祖国,写满了苦难、坎坷和跋涉;在我的生命中有我可爱的祖国,丰胰的身躯上孕育希望,结满硕果。纬延的群山是她挺拔的骨骼,奔腾的江河是她鼓动的脉搏,她用5S年的含辛茄苦,鼓舞华夏子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每当旭日从东方升起,我便看到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迷雾不能遮档,乌云不能覆没,改革的车轮阔步迈进,驶入新世纪的历史长河每当鲜花悄悄地绽放,我便看到风光无限的美丽祖国动荡和摇撼不会让她折枝弯腰,风吹雨打不能令她踏然失色,她是一裸参天的大树。祖国长春,祖国不老,祖国风华正茂,每天都奏响着改革发展的乐章,每天都…  相似文献   

4.
正1954年,我因家里贫穷而失学了。正当我苦恼之时,恰逢解放军到我们家乡征兵,我十分高兴,赶紧报名。因为我出身贫农,又有点文化,所以很顺利地被录取了。我们新兵在县城集中训练了半个月后,就乘火车出发了,过长江,渡黄河,火车一直把我们拉到了东北的安东(今丹东)。在安东休整的几天里,我们才得知部队将要过鸭绿江到朝鲜去。我们是坐在闷罐子车去朝鲜的,而且还被提前告知了许多纪律,比如不准高声说话,不准开车  相似文献   

5.
1927—1929年期间,不论是中共满洲省临委、还是省委,对安东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都十分重视。因为“安东是鸭绿江口中朝界线,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范围之下,地位非常重要,有日厂、丝厂、码头、铁路等广大产业”。安东不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有较强的工作阶级基础。基于这种认识,早在1927年12月24日,《中共满洲省临委关于目前工作计划决议案》就提出,“安东(铁)路工人应在最短期内,找出线索,派同志去工作”。之后,省临委和省委多次提出,要在“安东开工人短期训练班,培植工运工作人才”,“安东应首先注意到铁路工人”,建立“安东——铁路——鸭绿江伐木公司”产业支部,健全安东地方党  相似文献   

6.
党旗,你迎着 80年的风雨向我们走来;党旗,你携着多少先烈的鲜血向我们走来;党旗,你伴着多少仁人志士奋斗的身影向我们走来。望着你,我仿佛又看到了烈火中永生的江姐、许云峰;望着你,我仿佛又看到了人们心中的焦裕禄、孔繁森;党旗,你在我的心中像不落的太阳,照耀着我从红领巾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成长成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知道,红领巾是用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那么倍加珍惜,爱护它,每次洗干净,都要放在书包下,叠得均均匀匀、压得平平整整。而我对共产党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电影、电视和书本上,那一…  相似文献   

7.
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一天又开始了。我从书柜里取出一叠诗稿,准备利用休假编一本《我想有翅膀》的诗集献给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时光流逝,有些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和心情下写出来的,已经变得模糊了,但是重读我在香港和澳门回归时写的两首诗,仍然令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记得在观看香港回归仪式现场直播以后,我泪流满面地冲进书房,一口气写成了200多行的长诗《香港与大海》。搁笔推窗,已是东方既白。时隔两年,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澳门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耳边萦绕着《七子之歌》的深情旋律,我蘸着欢欣的泪水,笔不停挥,把满腔自豪写进了《妈祖…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象征殖民统治的英国米字旗将从香港落下。以紫荆花为基本图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体现出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体现了香港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的景象,花蕊上的五角星体现香港人心中热爱祖国。花呈白色表示有别于代表祖国其他部分的红色,即体现一国两制,区旗简单大方,紫荆花突出;美观。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  相似文献   

9.
正"少年强,则国强"。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着一代又一代"祖国花朵"茁壮成长,负起时代赋予的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国栋梁之责任使命……为此,有这么几首歌,陪伴和见证了一代代"祖国花朵"时刻点燃心中那团火焰,薪火相传,奋勇向前,拼搏奋斗!它们是: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共产儿童团团歌》、问世于1950年4月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令人难以忘怀。而1978年10月被定为新时  相似文献   

10.
1974年9月19日上午,金秋的北京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在首都机场,一架来自日本东京首航北京的日本客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从飞机上下来的乘客中,有一位耄耋之年、精神矍铄的老者。早已在机场迎候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及罗青长、董其武等人走上前去,一一与老人握手,热情欢迎他来到北京。老人身体硬朗,声音洪亮,与廖承志等人寒暄时,他热泪盈眶,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激动而欣慰的笑容,心中不时地回荡着:“祖国,我终于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1952年6月,我作为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副师长吴怀才的警卫员,跟随吴副师长所在的华东高干实习团到达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又转乘卡车到达朝鲜前线。战斗打响后,吴副师长问我愿不愿意当保卫干事,我坚持到汽车连学开车。3个月后,我已经能熟练地驾驶苏式嘎斯51型汽车行驶在前沿阵地的运输线上了。  相似文献   

12.
党员心声     
《军队党的生活》2008,(6):86-87
唱不完的是献给党的歌,道不尽的是我爱你祖国,中华儿女愿祖国更富强,戍边军人盼祖国更祥和。——65581部队闫孟三党是延伸的铁轨,我心中的列车随你远行;党是今生的目标,我要拼搏努力追求梦想;党是温暖的太阳,我要在信仰中勃发力量。——68222部队刘金荣党员要奉献多一点,埋怨少一点;付出多一点,回报少一点;吃苦  相似文献   

13.
温暖的记忆     
齐鹤苓 《党课》2010,(16):116-117
“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省遥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回响。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我们日日夜夜把你们挂在心上。”这是我儿时通过高音喇叭常听到的一首女高音独唱,我的台湾情结大概就是从那时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于。我深情地D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1月28日,新架的“义东线”(朝鲜义州至中国安东东坎子)送电第二天我带几名青工去巡查线路。大约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巡查到九连城东虎山下一面艾河的一座桥附近休息。只见从公路上开来十二台  相似文献   

16.
祖国在每个人心中都刻有深深的印记。在幼儿园里,老师告诉我们说:祖国是我们的国家,祖国就像我们的妈妈。——我爱妈妈,我爱祖国。作为"60后"的一代,这种情感常常在我心中演绎和升华为一个个眼中飘过的意象,让我情不自禁。每当此时,祖国的每一座山峰都像母亲的乳峰,每一条河流都是母亲的乳液。趴在淙淙流淌的山溪旁,双手掬起清澈的溪水,让那份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的侵华日本宪兵屋内芳雄,在晚年时的忏悔行动之一,就是向当年被他逮捕并杀害的中国抗日烈士张惠民(张新生)的亲属悔罪下跪…… 1 张新生,原名张永兴,1896年农历3月4日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北沟村。因家境贫寒,三四岁时,随父母逃荒到东北,在辽宁宽甸落户。1915年小学毕业,因成绩优秀,考取了全国知名的天津南开中学。在这所学校,勉强读了三年半,终因无力交纳学费而退学。1918年初,回到了家乡宽甸,经考试,应聘到本地的基督教会小学当教师,不久,又成了家。为了实现他的报国大志,1920年,他离别了父母,携妻子女儿三口,来到了安东(现丹东)。经当地友人介绍,在商业学校任教,同时,还担任安东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和天津《大公报》安东分馆经理。  相似文献   

18.
1950年,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那年我16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一团卫生队的护士.7月,部队奉命从雷州半岛乘火车抵达安东(今丹东),准备秘密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19.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他的老部下、开国上将陈锡联撰文《追念敬爱的老首长》,寄托哀思,他写道:“小平同志是我敬爱的老首长。我有幸曾长期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尤其是战争年代,他和刘伯承元帅带领我们浴血太行、逐鹿中原、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的情景,总在眼前浮现。小平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关心爱护部属的长者风范,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难忘。”  相似文献   

20.
张小芳 《党史纵横》2014,(11):61-62
正《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这首歌曲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嫂夫人饭香里诞生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词曲作者张藜、秦咏诚都是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辽宁省大连人,他们也都是东北鲁艺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秦咏诚师从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劫夫,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作曲家。著名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作曲就是秦咏城。《我为祖国献石油》鼓励了新中国几代石油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