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曾经旁听过一些公开审判,听到有的诉讼当事人在法庭上陈述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使用一些污辱性的语言,如“某高丽”、“某回子”等,而法庭审判  相似文献   

2.
来信照登     
编辑同志:我旁听了几起案件的公开审理。为了维护法庭秩序,一般都悬有不许吸烟的“禁令”。遗憾的是,开庭时法庭上烟雾腾腾,不少参加旁听的公、检、法机关人员,甚至连坐在台上参加审判活动的个别人,也在那里“吞云吐雾”。这是十分不严肃的,必须要坚决纠正!公、检、法机关人员在督促旁人在法庭不要吸烟的同时,更要自觉的维护与遵守法庭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原告:黄萍、昶亮被告:黄险峰诉讼请求: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无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开庭时间:2006年3月30日上午9:30审理法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临近开庭,因为旁听队伍庞大,法院不得不临时换了一个大法庭。原告代理人首先出现在法庭上,他刚刚坐稳,就被记者们层层围住。但他拒绝采访,走出了法庭。再次回到法庭时,他简单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再三请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隐去原告的名字。因为堵车,被告姗姗来迟。9点45分,在表姐和朋友的搀扶下,他艰难地走进法庭,和代理人(他的表姐)同时出现在被告席上。被告:我不姓黄,我是昶险峰开庭…  相似文献   

4.
秋天 《中国律师》2000,(3):40-41
法庭内,被告席上空无一人,“被告人”、“代理人”的名签很寂寞地排列在桌上。审理进行到法庭辩论阶段时,原告的代理人实在是有点“孤枕难鸣”,这使看惯了法庭上急风暴雨、一波三折的我,我估计今天这案子恐怕出不了“彩了”。不料,路转峰回,法庭判决时,审判长宣读的判决书竟达万字,庭后,原告又给记者展示了一份“为名誉而战‘绿谷’99系列诉讼活动大事记”,这一切都引起了旁听记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5.
逃匿在外的女毒枭,在同伙被公安机关抓获并移送给法院时,竞狂妄地潜逃到法庭旁听法官对同伙的审判。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的她却被人民法官法眼识破“天机”,在法庭上被逮个正着。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歙县人大代表包秀群受邀观摩县法院的法庭庭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一但近日受邀旁听该院王村人民法庭“午间便民法庭”的开庭,感受不一样。他风趣地说:“这回我打了一次无准备之战,是饿着肚皮听完庭审的。不过,等到当事人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我反倒不饿了”他介绍,王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参加了一次法庭旁听。被告是一位厂长,因犯有贪污罪而被检察院提起公诉。面对这垂头丧气、愁容满面的站在被告席上的厂长,不免令人有些怜悯。但是同在旁听的那些干部和工人对我说:“别看他现在这副窘相,在位时却是盛气凛人,不可一世啊!”我问  相似文献   

8.
写下上面这个题目,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有些事情,总是抱着‘像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惟恐说出来在当事人面前大跌眼镜:律师在法庭上连说话的权利都受那么多的限制,我们花钱请你做什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律师在法庭上有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权利,具体说来就是律师在法庭上要依法替当事人“说话”。这本是有法可依,“天经地义”的事,可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一、想说啥不让你说啥随着审判制度的改革,法庭由“查案”变成“听案”,有证举在法庭,有理讲在法庭。开庭前,律师们大都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售拳擦掌”,可有时开…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18日上午,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一个大型社区,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的法官正在该社区的巡回法庭上,公开宣判一起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被告是一位名叫肖昌勇的19岁四川小伙子。上午10时左右,法庭宣布一审判决:“被告人肖昌勇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免予刑事处罚”。当审判长宣布“被告人当庭释放”时,紧紧牵挂着这位小伙子命运的上百名参加旁听的社区居民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0.
看了本刊1958年第五期选录的“没有旁听群众也发表一大套公诉词”的大字报,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在法庭上洋洋洒洒地发表长篇大论的公诉词是不好的,这样会事倍功半、浪费人力和时间的。但是,是不是没有旁听群众就不用发表公诉词了呢?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在法庭上,调查事实阶段只是对犯罪事实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伹对犯罪性质、情节和如何量刑则尚未认定,而辩论阶段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辩论阶段,检察员  相似文献   

11.
叶竹盛 《政府法制》2012,(10):38-39
2012年1月13日下午4时,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一位负责清洁的阿姨像往常一样,细致地清扫着法庭的里里外外。这一天,法院门口一大早就聚集了数百名前来旁听的村民,法庭上的受审者是大三里塘村的村干部。  相似文献   

12.
我旁听过的庭审中,有一次是对死刑犯的宣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犯罪过程,而是他在法庭上和他母亲的一个眼神交流。那是五六年前了,在合肥中院,当时是对一个犯罪团伙进行公开宣判,这几个人犯下了故意杀人、伤害、抢劫等罪行,在之前的庭审中,经控辩双方质证等法定程序,法院已经作出过判决,其中主犯是死刑。主犯没有上诉,高院已复核裁定其死刑。现在中院进行公开宣判后,就会对主犯执行枪毙。几个罪犯被法警押着,鱼贯进入法庭。第一个便是主犯,他剃了个葫芦头,五大三粗的。他脸上的表情很奇怪,那就是没有表情…  相似文献   

13.
田文昌:实践中有些法庭审理显得很罗索,公诉人每宣读一件证据,都要问法庭是否准许,每次审判长都很严肃地说:“本庭准许。”非常烦琐。张军:控辩审三方在法庭上运用一些语言,特别是一些程序性的语言,我觉得要么是很不正规,要么就是太程式化、规范化。本来应该用白话讲的,也用让人听着别扭的所谓法言法语。如果是第一次,为了显得规范,未尝不可以用,再接下来可以且应当比较随意一些。并不是说使法庭不严肃,随意,目的是让控辩双方和被告人容易理解和接受,让旁听的群众觉得自然。太程式化了不行。田文昌:控辩双方辩论也好,回答问题也好,有些时候,…  相似文献   

14.
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公诉人”,他把一个个贪官送上了法庭,数千个犯罪分子领教过他的威严。在审判成克杰的法庭上,面对成克杰的翻供和狡辩,他代表法律和正义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辩驳。作为“监斩官”,他见证了这位共和国有史以来走上断头台的最高官员的最后时刻。他叫方工,一位嫉恶如仇的高级检察官。  相似文献   

15.
陈真 《检察风云》2002,(8):26-27
一位逃匿在外的女毒贩,在同伙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移送给法院之时,竟狂妄地潜入法庭旁听法官对同伙的审判。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的她却被人民法官法眼识破“玄机”,在法庭之上被逮个正着。  相似文献   

16.
我看到一份报纸上载有《旁听席上的小听众》一文,报导安徽省某县人民法院在公开审理两起刑事案件时有上百名少年儿童列席旁听。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有碍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是违反法庭纪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第五条明确规定,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不准参加旁听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这一规定有其重要意义。未成年人身体发育还不健  相似文献   

17.
开庭:无知送性命械斗酿惨剧虽然不是第一次去法庭旁听,然而这一次和以往却是不一样的。法官老师已经在楼上穿好了法袍,我跟着他一起下楼。法庭里法警已经安排旁听者坐好。当被告走进来的时候,背铐已经换成了前铐,脚镣也已经摘了下来,被两个法警带到了法庭中间。这和我们在英美电影里看到的并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的法律地位,法律作了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员以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且监督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这一规定明确指出,无论是在第一审法庭上,还是在第二审法庭上(包括审理上诉案件和抗拆案件),只要是公诉案件,出庭的检察长或者检察员都是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现的。国家公诉人担负着两项仟务:一是支持检察机关的起诉,二是实行审判监督。他既是国家公诉权力的行使者,代表国家指控犯罪;又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维护者,代表法律监督机关对法庭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相似文献   

19.
雷书彦 《中国审判》2021,(21):62-63
“车载便民法庭”开到家门口,晚上巡回庭审“不打烊”……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车载便民法庭”首次驶入渝东南武陵山片区,集中开展巡回审判与法治宣传活动,部分市人大代表受邀参与旁听了庭审。  相似文献   

20.
2002年9月27日下午。庄严肃穆的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法庭内,座无虚席,旁听的人们都以凝重的目光注视着审判台。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名瘦小略显文弱的男子,大约三十六七岁,看上去老实、木讷。从外表上看,很难把他同“杀人犯”这个触目惊心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他叫陈国忠。2002年6月2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