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是志愿者之校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作者通过调研,分析影响当前深圳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借鉴大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经验提升深圳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城市之一,在志愿服务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学生志愿者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得出深圳三所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因素。大学生志愿服务要实现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作出新贡献,需要广搭志愿服务平台,包括搭建学习平台、搭建实践平台、搭建保障平台、搭建宣传平台,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本文主要以CNKI、超星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及特点、动机与机制建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推动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许钰晨 《学理论》2013,(32):397-39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志愿服务活动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平台,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林琳 《学理论》2009,(28):220-221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性,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各种权利保障不够到位等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务现状调研,了解他们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的责任感及志愿服务的态度,对现状进分析后并反思,认为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协调一致,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整体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的相关数据,考察志愿服务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结果不受样本异质性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社交能力、信任感和公平感,进而影响了幸福感;参与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幸福效应"不显著,而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和多渠道参与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多渠道参与。  相似文献   

9.
林显东 《学理论》2013,(8):291-292
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高校志愿者服务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平台。通过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志愿服务机制的创新思考,这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教育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具体实践中,普陀区探索形成了"七个抓"的工作方法。一、抓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出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以及宣传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微文化"平台和志愿服务的有机统一,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6)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对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具有必要性,但也存在问题,可行途径如下: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周井娟 《学理论》2013,(33):226-228
利用"志愿乐活"调研小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且被动参与居多,自发参与的比例不高,注册志愿者更少;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对个体以后是否会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及投入程度等影响较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强行摊派、不被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黎丽萍 《学理论》2015,(7):244-245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仅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更应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和研究传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志愿服务则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发展志愿服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共产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党员的志愿服务理念彰显道德理想的引领力是新时期维护和体现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被志愿"、不配套、走形式等现象反映了当前基层治理中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面临的困境:服务组织行政化、服务平台摆设化、服务结果低效化。要让党员志愿者愿意、能够而且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必须强化三种机制:动力机制、承载机制和保障机制。要真正使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既要解决相关的制度缺失问题,更要解决党员的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展志愿服务 弘扬志愿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通过无私奉献和团队合作,通过服务他人,加强社会认同和彼此沟通,体现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惠互利,对于增强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愿性、实践性、组织性、多样性等与普通志愿服务所不同的独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其独特性,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德育实践的平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拓宽大学生的眼界与胸怀,切实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对驻保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实行社工专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合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沈小丹  叶定剑  张逸阳 《学理论》2012,(25):221-222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年龄结构、视野与生活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提出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强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0)
志愿服务承载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蕴含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不仅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的时代要求,而且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能使教育主客体发生双向互动。高校要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