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荣辱观,是人们对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辱的总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辱?这是每个人一身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时刻都要作出认真回答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志士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是革命者无尚的光荣;以卖国求荣,背叛理想和同志、苟延残喘为奇耻大辱。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从普通一丘雷锋811人P的休干部佳裕禄.M平凡岗位作出贡献的徐虎、李素丽到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张鸣歧.都用自己的行动以至于生命,向党、向人民交出…  相似文献   

2.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3.
善待生命     
《民主》2016,(12)
正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放射出无限的光芒!是每个有梦想的人都会深思的问题。活着,有人为了追求高官厚禄,有人为了追求荣华富贵,有人为了追求爱情,有人为了追求梦想……人活着,总之得有一个愿望和目的。如果你非得要践踏生命像行尸走肉,碌碌无为,漫无目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生命和人生,无疑是虚度光阴,白来人世一趟!当然你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有可能历史不会记住你,可你的内心充满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1)
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人发展的理想境界。以此为理论基点,首先探讨了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两个维度,回答了"人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之后围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影响人发展的众多要素,并结合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重点考量了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态路径,从而具体回答了在现阶段"人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安全:一年丧生20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人的生命始终是最宝贵的,应当像对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一样,把重视公共安全作为一个基本国策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6.
煤炭生产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个矿工的生命和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生产中去,山东新汶矿务局良庄煤矿采煤一区党支部在实践中摸出了规律,他们的经验是: 抓住“四种人”做工作一是不懂安全生产常识的人。党支部认为这些人有三种情况;一是文化水平低、入矿时间短的新工人;二是上安全业务技术课  相似文献   

7.
三、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的主体结构 (一)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内涵与外延。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企业家?什么样的人应当或者有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现代企业家?什么是社会主义企业家?既然要研究企业家队伍建设,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不可以不做出最起码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魏兵 《求知》2020,(1):45-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强调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明确指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要求。因此如何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校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24):18-18
生命偶然,人生短暂,人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这是每一个有灵魂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必定会思考的问题。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忙忙碌碌,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只有偶然独处时,或在无眠的静夜,这个令人惆怅的问题才会突然来到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0.
尾数的分量     
一位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临时职员.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招聘者经一番测试后,留下了这位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随后,主持人提了几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各具特色,主持入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几何人生     
胡子宏 《党政论坛》2010,(24):22-22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只是一个点,当你降临人世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就会慢慢铺展开。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显得如此渺小。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朝鲜的军力水平到底如何,是很多人关心却又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的问题。今年10月10日,朝鲜举行劳动党建党65周年大阅兵。从阅兵式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人认识了世界,也使世界认识了中国。它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然而作为滞后性很强的道德观念,作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程度如何呢?特别是在一个泛道德的国度里,作为代表国家未来的青年一代的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程度如何呢?这是一个急待回答的理论问题。这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大型调查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对主体人与客观事物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涉及利益关系,即如何有效地协调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要理解和回答这一问题,应当在密切关注现实的基础上,注意把握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马克思早期主要研究和批判的是法哲学,因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其关注的重点。在对黑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2)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上的难题。而需要对于有生命的人来说是无比重要和具有本质性意义的,马克思就曾做过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相关论述。在充分认识需要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对人在满足需要方面的本质做了进一步探索,并得出追求人类利益是人在满足需要时的本质,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让人比较满意的回答,从而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尤冕 《瞭望》1984,(43)
邮电通信应当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目前,我国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形势,引起各方面的深切关注。我国邮电通信落后的原因何在?如何迅速赶上来?本期的专题报道从几个方面,回答了这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随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突出问题。从政府官员到专家教授,从企业老总到小公务员,从下岗工人到失地农民,人们都在谈论我国当前存在的种种收入分配问题,每个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但又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那么,究竟应当怎么看收入分  相似文献   

18.
生命偶然,人生短暂,人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这是每一个有灵魂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必定会思考的问题。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忙忙碌碌,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只有偶然独处时,或在无眠的静夜,这个令人惆怅的问题才会突然来到我们心中。哲学家福柯的人格魅力之一,在我看来就是他极力倡导并一生不懈  相似文献   

19.
胡孝四 《学理论》2009,(27):153-15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价值观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回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演变,以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作为理论依据,对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提出如下基本见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与社会互为价值主客体,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最高价值目标。国家社会要不断创造条件以实现上述目标,同时,个人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及道德潜能,为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这样,个人与社会之间才能逐步建立起真正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矛盾与选择;那么,怎样才能摆脱矛盾的困扰,使自己的人格达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呢?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在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有没有可以继承的人格精华和力量?回答是肯定的: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吸收丰富的养料,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再塑自己的人格。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民族文化中的所有健康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