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民生财政是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民生财政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从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与民生双保障的发展方式,说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分析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选取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方程,采用弹性系数法作为分析方法,对目前的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估计,揭示其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均GDP3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首要目标。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CDP3000美元前后的发展过程,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型与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关口"。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在广西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防城港市人社部门以“服务经济、改善民生”为宗旨,以“人才优先、民生为本”为主线,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切实转变作风,就业工作向“四大”模式转型,突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三类重点群体,狠抓政策落实、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五大关键工作,就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涵盖基层治理和农村政治在内的系统改革过程,在市场化导引下产生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发展的滞后或者停顿都会给整个社会的转型带来不确定的结果。农村市场化改革所激化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飞速前进,同时也使原来的乡村社会体系、农村政治空间和基层治理体制发生了全方位的根本性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客观上也为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发展带来契机,使得基层自治和乡村民主政治转型具有现实的必要和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解决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成绩有目共睹。但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的转型,一些新的民生问题正在凸显。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概括当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省类区先进县的沙湾区,要按照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等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继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强化社会民生保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策性银行需要进一步转型。本文分析了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探讨了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8.
谈新疆毒品态势的严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故称西域为新疆。①新疆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的一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谱写了新疆发展繁荣的辉煌篇章。进入新的世纪,一个更加美丽的新疆、发展的新疆、充满着无限生机活力和美好前景的新疆,一个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的新疆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是一个涵盖基层治理和农村政治在内的系统改革过程.基层治理变革和乡村民主政治转型已成必然,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系统的有机构成,它的变革既是农村市场化改革发展的配套举措,更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系统环节.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条道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民营经济、民生事业、民主政治”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农村建设为突破口,紧紧依靠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要构建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政绩观念和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线是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其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目前,我国开始进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而"十二五"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必然伴随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三个重叠”,即经济社会体制转型与经济社会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叠。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为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无论从新疆的实际,还是从国际国內的大背景来看,民族宗教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大问题。正确处理新时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民族发展,发展国际交往和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乐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践行"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多重转型时期。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但是转型期由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既得利益的“刚性”,我国的利益分化现象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政府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应充分发挥其调控职能,来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保证经济社会顺利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涉及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作出了全面部署,意味着和谐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一个重大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要求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经济乏力、村落空心化、乡土文化衰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城镇化、农民增收与继承传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等矛盾,通过以政府为主导,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传统村落特色产业;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乡村人才吸引力;以文化为抓手,加强对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民生供给为保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真正实现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传统风貌、有基础配套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夹江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思想解放风暴、项目推进破难、产业转型助推、交通城建攻坚、文化旅游破题、招商引资突破、社会民生改善、和谐稳定巩固、效能建设提升、创先争优奋进"等十大行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突出机制创新激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科学发展观,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演进,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上要解决的是发展、改革、稳定、民生四大问题。其中,发展是根本,改革是推动力,稳定是保障,民生是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11青岛人均GDP超过11000美元,这标志着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基于国际上有较为成熟的方法和青岛相应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研判其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既会呈现这一阶段规律性共性特征,也会呈现特殊背景下的个性特征。为此,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产业方面要以高端产业发展引领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