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法治》2011,(14):63-63
由于自己的照片被网站用于丰胸广告的宣传,演员张馨予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广东太平洋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侵犯了张馨予的肖像权、名誉权,  相似文献   

2.
"骚扰电话"令手机用户烦不胜烦,对电话号码分门别类进行不良内容标注的手机安全软件也应运而生。那么,号码被标注为"骚扰电话",是否会侵犯号码户主的名誉权?一家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司,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向广大手机用户推送好记且吉祥的商务电话吉祥靓号,用以在手机用户咨询法律问题时进行法律解答。谁知,他们推送的电话吉祥靓号被国内一款知名的手机卫士软件标注为"骚扰电话",在向对方提出清除该标注未果后,该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手机卫士软件的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请求判令手机卫士软件的开发商承担侵权责任。手机卫士软件的开发商认为,他们仅通过软件平台展示用户的标记,不存在侵权行为,拒绝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公司号码被标注为"骚扰电话",讨要名誉权能否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8,(9):58-59
刘某出于爱心,于2008年元月将其一只肾捐献给了他人。事后,当地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中称刘某为“A市捐肾第一人”。事实上,在刘某之前,还有陈某为他人捐过肾。许多人认为媒体的报道否定了陈某真正“A市捐肾第一人”地位,侵犯了其名誉权。  相似文献   

4.
据《法制日报》2002年12月19日报道,原中国足球队队员范志毅因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登载他涉嫌赌球的报道,状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侵犯名誉权一案,已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  相似文献   

5.
王军 《法律与生活》2011,(15):46-47
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是个体人权的基础要素。当人们试图借助、利用他人的形象、姓名、事迹来取得自己的利益时,一定要问问自己:我拿到应有的授权了吗?我是否可能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  相似文献   

6.
刘凯  李森图 《法庭内外》2010,(12):63-63
认为影片《沂蒙六姐妹》经改编将模范烈属李凤兰老人的事迹移花接木地嫁接给了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李凤兰老人的子女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山东电影制片厂、北京金典影业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权、公开致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万元。10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7.
保平 《当代审判》2003,(2):46-47
2002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奇的民事纠纷案:市民李山一纸诉状将邻居冯志告上了法庭,状告冯志侵犯了其名誉权和姓名权,原因竟是冯志教唆其饲养的一只八哥鸟经常辱骂李山。  相似文献   

8.
“本院认为,尚军作为公众人物,理应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但新闻报道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界限,更不能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为由侵犯其名誉权。尚军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作为公民的名誉权仍受法律保护。”读到判决书中的这一段,正在服刑的安徽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尚军,禁不住泣不成声。  相似文献   

9.
这起因族谱内容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引起的诉讼,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0.
紫云 《法庭内外》2008,(5):25-26
保键品专卖店为开拓市场。常常邀请厂家的一名顾问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当专卖店店主得知顾问解除了与厂家的聘用关系后。专卖店店主为了避免后患。向自己的员工及客户下发《通知》。将顾问予以“开除”。并声明不得与该顾问开展任何业务往来。顾问得知自己竟被专卖店店主“开除”后。认为专卖店店主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将专卖店店主告上了法庭。那么。专卖店店主的—纸“开除”《通知》。是否侵犯了顾问的名誉权呢?2008年2月20日。法院的判决对此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1.
“被遗忘权”背后的欧美法律“暗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昶屹 《法庭内外》2014,(11):59-60
正据报道,2011年,一名西班牙男子在谷歌上搜寻自己的名字时,发现一篇1998年有关他因断供而被迫拍卖物业的新闻报道,他认为其隐私被侵犯,于是将报社及谷歌公司告上法院,要求报社删除该篇报道,同时也要求谷歌公司删除该篇报道的搜索链接。2012年,西班牙法院以该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属于新闻自由的范畴驳回了其对报社的诉求,却判决支持了其对谷歌公司的诉求。谷歌公司提出上诉,该案最终打到了欧洲法  相似文献   

12.
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人身权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是公民、法人根据其行为表现,取得的有关其人格、素质、品德的社会评价的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民法通则对公民、法人名誉权实施保护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人格权的尊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的重要标志。民法通则公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以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名誉权,因而名誉权纠纷案件不断上升。特别是公民、法人控告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侵犯名誉权的案件更为突出。这类案件审理中难度较大。其中难题之一,是如何确认这类侵权的被告,即侵权主体。新闻报道或其他形式的作品侵犯名誉权,首先遇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介入侵权活动的,除了报  相似文献   

13.
百度空间内有对"互动在线"CEO潘海东的侮辱信息,潘海东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名誉权纠纷案。原告诉称,"百度网"系被告经营管理,被告经营的"百度网"除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外还向网友提供电子空间储存业务。该网站是目前最大中文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市场有着庞大的用户群,网络影响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从我院受理的几起侵犯公民名誉权案件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被告方确有过错的案件。如赵有芝诉赵桂珍侵犯名誉权一案。经查,原、被告人均系贩卖水果个体户,由于原告经常同被告的丈夫等结伙采购水果,被告赵桂珍听信别人传言,一天在水果市场上当众辱骂、诽谤原告与其丈夫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不仅使原告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原告丈夫因此怀疑她生活作风有问题。并将其撵出家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14日,因网络而为人们所熟悉的"国学辣妹"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她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湖南红网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30万元。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名誉权初探叶仁文我国《民法通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嗣后,司法实践中侵犯名誉权案件日渐增多。笔者在此要探讨的是,行政机关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构成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相对人名誉权的侵犯?对于这...  相似文献   

17.
案情1998年11月,某市纪委对该市某学校校长罗某(中共党员)任职期间贪污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其行为已涉嫌犯罪,遂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999年9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罗某有期徒刑3年。罗某不服判决,上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12月作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同年10月,市纪委决定开除罗某的党籍,并建议其主管机关市教委按规定开除罗某的公职。2000年7月,市教委召开党委会,对市纪委提出的关于开除罗某公职的建议进行了研究。市教委主任徐某提出:“纪委一再催促,找一下文件规定看是否必须开除公职。和法院联系一下,看…  相似文献   

18.
金川 《特区法坛》2007,(2):56-56,49
法院网讯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七旬老翁因错误指认小偷被诉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判决被告赵老先生向甄先生书面赔礼道歉,给付精神损害赔偿金300元。  相似文献   

19.
对《人民检察》杂志第4期刊登的讨论案例,笔者赞同最后一种观点,即对罗某应作无罪处理。本案中因为股东代码和交易密码不属于商业秘密范畴,显然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对于罗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是罗某主观故意是什么和其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本文就此两方面展开论述。一、罗某主观上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故意,也无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只有非法使用股民账户内资金进行股票交易的故意(一)罗某在主观上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故意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故意内容为行为人明知操纵证券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讨论网络侵犯名誉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目前我国保护网络名誉权的法律、法规,分析了网络名誉权的法律适用情况,提出了完善网络中名誉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