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1日,武夷山五夫镇中心的500多位同学在欢度国际六一儿童节的同时,迎来了中荷友好小学落成典礼。荷兰驻华大使闻岱博先生及夫人、教育部官员及福建省副省长王美香、南平市市长陈桦、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等与同学们共同庆祝由王世襄老人捐建的中荷友好小学。王世襄祖籍福建闽南,曾任中央文史馆员,是著名的文学家、文物收藏家,  相似文献   

2.
王世襄,字畅安,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1914年出生于京城官宦世家,小学、中学在北京美侨学校读书, 燕京大学文学硕士。曾任中国营造学社主力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解放后先后任职故宫博物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国家文物局,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王世襄兴趣广泛,喜爱古诗词, 曾从事音乐、绘画、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的研究,均有论著。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研究,他曾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及“2003年度杰出文化人物奖”。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业界膜拜的名字,从2003年王世襄藏品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来,其藏品在拍卖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4.
正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业界膜拜的名字,从2003年王世襄藏品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来,其藏品在拍卖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王世襄被民间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尽管他本人生前对这一俗称颇有微词,但这一名号已成为对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王世襄以微薄的财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丰富、涉猎范围之广都值得关  相似文献   

5.
文物?彝跏老     
一九八五年九月,王世襄耗费近四十年心血才写成的两部中国古代傢具专著之一《明式傢具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每册售价为四百五十港元,但却被一抢而空。不久又出版了英文本和法文本。这一类专著,西方学者早已写出好几本,而中国人自己写的,这是第一本。欧美文物、博物馆界的专家们认为,王世襄所做的工作,是任何外国学者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6.
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杨汝岱两袖清风走遍大江南北,如今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是喜欢走,只是走得不同以往:住有住的要求,吃有吃的讲究,还有对钱的关心、礼的规定…… 行的爱好 爱走,这是杨汝岱的一个特点。 还在县、地工作的时候,因为爱下基层、跑农村,得了个“草鞋书记”的称号。 1990年,新华社记者报道:8月17  相似文献   

7.
子迦 《前进论坛》2011,(1):59-59
近日细细翻阅了袁荃猷先生的刻纸集《游刃集》,深为其中淳厚巧妙的古韵、清新活泼的生机而折服。因为以前读过其夫王世襄先生之书《锦灰不成堆》述及该集的文字,于是更觉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8.
新书快报     
行内人说,你一定要看董桥,字字句甸郡泛着岁月的风采。董桥写自己所藏的新旧清玩,这些有生命、有故事在里头的文人宝贝,如梁启超的遗墨.王世襄的玉钗葫芦,张充和的书画,林青霞的新书……从故事里走出来的,是清玩.更是人物,淡淡地栖身古雅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1,(36):15-20
潘跃新先生,一位活跃的法律人,投资人,文化人,上海目鼎盛股权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决策委员会主席,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任君合律师事务所海南、上海分所主任,曾任全国律协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律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律师教育专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客座教授。潘跃新先生曾任中化国际副总裁,中化物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熟悉上市公司的产业投资、资本运作、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公共关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刘青山、张子善案件是在建国初期“三反”运动中查出的一起党的领导干部严重贪污盗窃国家资财案件。刘青山,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被捕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专区专员,被捕前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有关资料显示,1950年到1951年短短一年  相似文献   

11.
李迅 《黄埔》2011,(1):28
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先生是辛亥元老、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烈钧将军的二公子,他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相似文献   

12.
中将唐天际     
毕一功 《黄埔》2011,(2):24-26
唐天际,原名唐时雍,1904年生于湖南省安仁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四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唐天际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党代表,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红五十团团长,中  相似文献   

13.
“要不是日军侵略,怎么会有那么多家破人亡?”时隔半个多世纪,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90岁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民革中央顾问林上元不禁感慨。林上元的外公张难先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元老,与严立三、石瑛并称为“湖北三怪”,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湖北财政厅长、浙江省主席等职;其父亲林薰南,是国民党中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作为黄埔军校第18期学生,林上元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军队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49年投奔解放区,先后任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民革中央常委兼祖国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7,(8):32-33
辜胜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家,曾任湖北省副省长、武汉市副市长。自然,有关武汉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他是一个再适合不过的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5.
提起大名鼎鼎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无人不知。而提起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的朱启钤却鲜为人知。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总理却有过—段交往趣事。朱启钤号桂辛,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北洋政府时代,曾任交通部部长、内务部总长、  相似文献   

16.
陶铸(1908~1969)是富有文采的资深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文革"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排名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的第四号人物。  相似文献   

17.
黄汲清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地质科学大师。解放前,他曾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是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奠基阶段杰出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后,他曾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是新中国地质科学事业腾飞时期卓越的学术带头人。黄老不仅是伟大的、成就辉煌的科学家,而且是优秀的、积极热情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他对参政议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黄老在“文革”以前,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除了长年累月出差考察外,几乎每次会议都参加…  相似文献   

18.
头一回看见那张明代紫檀无束腰裹腿贴底罗锅枨画案(见本文黑白图片),是在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赏》这本书里,后来有机会见到实物时,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子。我完全被它粗犷、沉雄、浑穆、朴厚的气势所感染。它为什厶会让我这么激动?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明白,正是这画案的写意性掩盖了它的真实内涵是令我激动的真正原因。这还得先从裹脚说起。清前期以前的木家具,裹腿做得挺多,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后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7,(1)
正廖士翘是黄埔军校创建初期著名教官,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攻工兵地形筑城战术,曾任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科主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高级教官,后参与步兵学校筹备建校,曾任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育长。是国民革命军早期工兵、步兵兵种教育先驱者与军事教育理论家。无论是史载资料,还是民间流传,对于廖士翘在黄埔军校以及民国时期军事教育领域之贡献,都少有报道传闻。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名闻中外的历史学家。他一生矻矻于学,多有建树。晚年时虽然目盲肢残,仍坚持学术研究和著述,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才思及坚韧的精神,在学林中有口皆碑,成为后代学人的楷模。 陈寅恪生于1890年,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陈三立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曾任吏部主事。陈寅恪虽出身宦门之家,却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