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的倒退与民主的尴尬:泰国政变的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泰国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看守内阁,接管了国家权力。这次政变的爆发,与他信政府在利益、道德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关,也与泰国民主发展不完善,即民主的尴尬有关。军事政变一方面作为结束遭遇合法性问题的统治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它严重影响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完善的民主制度是解决政治纷争的有效方法,只有它才能为政治体系提供长久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1957年9月17日,沙立·他那叻元帅及其美国装备的部队夺取了泰国政权.在一个军人长期在国家的政治和商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国家里,这种行动肯定是另一次政变,虽然这种情现在当吋是不大明显的;以披汶·颂堪为首的前政府之被推翻是泰国政治制度转变的一个转折点,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简单地评论1932年立宪政府成立以来泰国政府的发展,并考察沙立政府在政治独裁下的当前动向的.1937年6月立宪政府之建立,结束了五百多年来的专制统治,在专制统治时期,君主被当作神化权力和政治权威的唯一源泉,这整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结构是等级划分越来越森严.人民从出生就被讥育着必需一心效忠国王.专制君主在十九世纪所受的西方影响,使  相似文献   

3.
泰国政治格局转型中的利益冲突与城乡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年初以来,泰国政局持续动荡。在泰国政治格局转型过程中,“反他信”派与“挺他信”派之争的实质在于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前者是以军人、官僚、地方政客、城市中产阶级为核心的既得利益集团,要求重建“多党并立”格局;而后者则是以新兴产业集团与农村贫困民众为核心的政治联合,要求固守“一党优势”格局。长期以来泰国的发展失衡是引起城乡分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构建各派政治力量都能接受的平衡利益格局,已成为化解此次政治危机,进一步完善泰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试论军人政治与民主化进程——以土耳其1980年政变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土耳其遭遇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届政府无力应对,最终导致军队干预.稳定国内局势成为政变后军方的首要任务,构建新的权力架构是政变的逻辑延伸.1982年宪法是文官政治恢复的重要标志,翌年全国大选则是恢复文官政治的实质性步骤.恢复文官政治使土耳其政变获得了异于南美洲国家军事独裁的特征.土耳其军方发动政变,旨在维护自身利益,其客观后果则是民主事业的"归位".1980年政变并非土耳其民主发展的悲剧,而是土耳其民主框架的"理性收缩";不是民主发展遇到的挫折,而是民主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泰国现代政治史是一部军人政变史。从1932年以来的近60年中,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构成了泰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间,也偶而被暂短的文人政权所打断,但充其量,也只不过象漫漫长夜偶尔一道闪电,它是泰国政治进程中的希望之光,但极不长久。军队在政治中的特殊作用使泰国成为世界上军事政变最多、权力交替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自1932年第一次军事政变以来,泰国共发生了16次军事政变,颁布过14部宪法,举行过  相似文献   

6.
一、泰国现代政治发展历程概述泰国现代政治的发展应追溯到1932年由泰国民党发动的6·24资产阶级性质革命。这次革命采用了政变形式,在政变成功以后成立了以披耶·帕凤中校为首的临时军政府,签署了泰国临时宪法,确认建立君主立宪制,结束了泰国持续约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制,泰国政治从此进入全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二战期间,泰国在銮·披汶政权统治下,对内实行军人独裁政治,鼓吹大泰族主义,并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对外投靠日本,妄图借助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南亚扩张势力。鼓吹“日本第一,泰国第二”。从而构成了泰国政治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2014年5月,泰国军政府上台后,承诺将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促进社会和解,治理国家和进行全方位改革。而今,军政府关于3个阶段泰国民主路线图如期实施,但政府仍面临几个问题,如时间有限、经济未见好转、改革的阻力和矛盾等。笔者认为,泰国能否走出"政变、还政于民、政治动荡、政变"的恶性循环,从目前情况看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军队在泰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1932年泰国政体改变之后 ,泰国的政治发展史是一部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统治的历史 ,其军队动辄就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干预政治。1973年10月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是泰国政治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与民众对军事独裁统治已经忍无可忍。“10·14事件”标志着泰国政治由军人专制统治向议会民主制转变的开始。1992年5月“五月风暴事件”使素金达政府被迫下台 ,反映了泰国人民反对军人干政、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开启了泰国民主化的新阶段 ,使军事势力从此脱离政治 ,返回它传统的职能 ,而且为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比以往任何…  相似文献   

9.
拉美军人与政治:一项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美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 ,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9世纪前半期 ,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 ;1 9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 ,军人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军人干政现象并未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在冷战时期 ,军事学说的变化 ,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政治危机 ,促使一些拉美国家在 60年代以后建立了军人政权 ;80年代后 ,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 ,但真正民主的文人—军人关系的建立仍有待于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任一雄 《东南亚》2001,(3):13-19
沙立是在 195 8年 10月通过改变上台的。在此之前 ,从 1932年起 ,泰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宪法、政党、选举、议会等西式民主机制也随之出现在泰国 ,到沙立政变上台 ,泰国已经有了 2 5年民主政治尝试的历史。在这 2 5年民主尝试的历史中 ,沙立本人几乎是从头至尾的参与者。他从校级军官时起就成为披汶的重要支持者 ,194 7年第一次参与政变 ,政变的首领为屏·春哈旺中将 (查猜·春哈旺之父 )他当时已晋升少将。 195 2年任上将陆军副总司令 ,195 4年升任陆军司令兼国防部长。众所周知 ,在泰国 ,陆军司令从来都是事实上的最有实权的人物 ,这…  相似文献   

11.
泰国军事政变频繁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是世界上军事政变最多、权力交替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自从1932年第一次军事政变以来,泰国共发生了16次军事政变;这期间,约4/5的时间由军人执政。军事政变几乎全部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自然是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本身诸多因素相联系的,其中涉及本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权力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军队本身的特点等。这里仅就泰国的具体情况剖析政变的各  相似文献   

12.
纵观泰国84年的民主化历程,会发现泰国的民主发展陷入一种文人与军人交替执政的"怪圈"之中。为了探寻"怪圈"现象的形成机制,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为充裕要素所有者的泰国劳工阶层从国际贸易扩张中获益,经济状况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其政治自主性和积极性。进入21世纪,利益共享和优势互补促使劳工尤其是农民群体与新资本集团结成联盟,开始从国家发展理念、社会运动和民主机制三个层面,同王室与传统资本集团的保守要素联盟进行对抗,并最终导致了泰国民主化进程呈现怪圈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泰国政变团发动了一次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的政变。政变团声称这次政变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国家政治制度,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它便授权乃比里起草一份《黄书皮》——《国家经济计划》。反映泰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观点的《黄皮书》的草成,引起保皇派的惊恐和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党右翼的不满,而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党左翼则力促实施这份计划。于是在保皇派、人民党右翼和人民党左翼之间,便围绕着这份计划展开了斗争,直至乃比里第一次被逐出泰国为止。因此,认真探讨乃比里的《国家经济计划》及其经济思想,对于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泰国一九三二年政变史、泰国近代思想史,以及正确评价乃比里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严冰 《亚非纵横》2007,(5):8-11
去年9月19日泰国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建立以政变领袖颂提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以临时总理素拉育为首的过渡政府,人们曾认为这将结束因反他信运动造成的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军方也承诺将尽快“还政于民”。但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国局势并未稳定,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临时政府加快了制定新宪法、举行全国大选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泰国的政治危机自他信执政后期起便始终未能平息,国内外社会就其原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在简要回顾这些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变量对泰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使后政变时代的社会运动扩大化与持续化,造成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割裂与对抗,而且严重威胁着泰国的传统政治和社会秩序,并指出泰国政府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1964年 4月巴西军人发动的政变成为此后拉美国家一连串军事政变的开端。六七十年代 ,中南美洲多数国家的文人政权相继被军政权所取代 ,军人统治成为 60年代至 80年代拉美政坛的一个鲜明特点。这一时期的拉美国家军人政权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巴西、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国为代表的保守的右翼军人政权 ,二是以秘鲁、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等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军政权。导致拉美国家该时期一系列军事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拉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的不是民主政治的进步而是军人独裁的产生 ?拉美国家的军政权为何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7.
相比美日、美韩、美菲、美澳这四大亚太同盟关系,美泰同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发展近年来磕磕绊绊,时而游离,时而受挫.截至2014年底,在美国亚太五大缔约盟国中,泰国是唯一未与美国建立外长加防长的“2+2”年度对话机制的国家.一方面,美泰对彼此的军事安全需求仍很强大,军事同盟2012年获得有力提升,全方位军事合作也在向前推进,尤其是泰国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协调国”的地位无可替代.另一方面,美泰在军事合作中相互间也存在诸多不满.泰国政治斗争导致政府频繁更换,2014年泰国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陆军司令巴育将军随后担任总理.美国认为,泰国内乱迟滞了美泰军事合作,同时泰国非常注意美泰军事合作对中泰关系的影响,让美国觉得泰国在同盟问题上三心二意.泰国则不满美国借出售武器监控泰国军队,很多泰国学者还担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会给亚太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局势,引发国家间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8.
2016年8月7日,泰国举行了第20部宪法的全民公投,这是军人自2014年5月发动政变推翻英拉政府、接管政权以来,接受的首场“民意大考”,备受关注.公投选票设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你是否同意新宪法草案?第二个为:你认为在国会选举之后5年内,上议院是否有权与下议院一起参与决定总理人选?公投最终结果是:投票率为59.4%,投票者中,61.35%的人赞成新宪法草案,58.07%的人同意上议院参与选举总理.①新宪法大幅扩充军方政治权力,引发诸多争议.本文将探讨此次新宪法公投所反映出的泰国政治力量格局变动,及其对泰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85年3月15日,巴西民主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前米纳斯吉拉斯州长坦克雷多·内维斯当选巴西总统,结束了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军人统治,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当选总统在就任之前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变革社会的宏图大业。改革巴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担历史地落到了副总统若奥·萨尔内的肩上。人民期待着萨尔内新政府对巴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从而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19日泰国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建立以政变领袖颂提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以临时总理素拉育为首的过渡政府,人们曾认为这将结束因反他信运动造成的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军方也承诺将尽快“还政于民”。但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国局势并未稳定,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临时政府加快了制定新宪法、举行全国大选的步伐。8月19日,泰国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并以57.81%的微弱多数获得通过。8月24日,国王批准新宪法生效,它将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第18部宪法。素拉育宣布将于12月23日举行大选。这使泰国政局的走向趋于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