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袁红叶 《云南人大》2009,(11):28-29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监督工作中,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从关注民意、维护民权、保障民生人手,坚持抓重点、求实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从讲真话办实事做起,监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立足丰衣足食,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理念,为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协组织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把关注民生、履职为民作为现阶段人民政协的突出任务,作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着力点,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以万 《公安教育》2008,(12):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应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从关注民生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相似文献   

5.
学习拔群同志关心民众、关注民生、关心各旅人民群众疾苦的革命精神。目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好中央的"三农"政策,夺取广西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旗帜鲜明地明确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战略部署和价值取向。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既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实际和直接利益问题,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007年换届以来,宜昌市猇亭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乡音》2007,(11)
今年10月15至21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表达了13亿人民的共同心声。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彻始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三农"、教育、医疗、社保、环境,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民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诚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令人感到无比温暖;十七大报告再次更系统更完善地从多方面阐述民生问题,更加坚定了亿万人民跟着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体现在公安工作上,主要是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社会治安问题。刑事案件高发,尤其是"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大力提高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警务公开的积极效应,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正> 古今中外,民生乃天下之第一要义。《左传·宣公十二年》最早出现"民生"一词:"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样定义民生:"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赋予了民生崭新的意义,民生问题已然是经济发展的信心之  相似文献   

11.
隋安臣 《中国民政》2007,(12):39-3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并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这些任务大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让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承担着社会建设与管理职能的民政部门要时刻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的民生意识就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计问题的认知和反应。领导干部有没有民生意识或民生意识强不强,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民生问题放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发展、维护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回顾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带着这一思考,我们对绥化市开展的乡镇干部助民服务队活动进行了专题调研,感到这一做法探索了农村党员干部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新途径,满足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需要,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次单独成章、系统阐述,并且细化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任务目标,民生问题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钧 《北京观察》2007,(12):7-9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题,提出了"民生六大任务"。这与社会政策理论中主张的公民的六项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协助党和政府解决事关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确保平等共享发展成果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民生"一词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把执政目标、工作重点指向民生,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19.
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各阶层所广泛关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市巴迪汽车销售公司经理杜景立自当选为吉林市昌邑区十七届人大代表以来,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积极组织带领全市小微企业家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履职尽责,受到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履职尽责提建议:"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全区小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