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概况洛阳曾经兴盛一时,素称“九朝古都”,实际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源头,道学首创于此,儒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根植于此。而传承至今的“洛阳三绝”——龙门石窟、牡丹花会、洛阳水席,更给这个城市平添了几许魅力。  相似文献   

2.
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到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除有数以万计的大小石雕佛像外,还有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碑文石刻,成为书法艺术的珍品。文物保护部门选择其中的精华,制成《龙门二十品》,供游人购买。周总理陪着外宾来到宾阳南洞,见洞口售有这种拓本,拿起翻阅,连连赞赏,很想买一本。便问:“多少钱一本?”服务员答:“500元。”总理遗憾地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放下来,陪着客人继续  相似文献   

3.
我欲乘风归去赞歌这次悻了“惜春常怕花开早”的常情。才过三月,未曾谋面的牡丹已成清谈的主题每年一次的洛阳牡丹花会更成为家信中的主旋律。白天决定去会会这“花中仙子”,入夜便蒲满洒洒飘起绵绵细雨,临到出发又善解人意地抛出一个浅笑。朱自清先生说逛南京象逛“古...  相似文献   

4.
山东菏泽素有“中国牡丹之乡”的美誉,与河南洛阳并称中国两大牡丹观赏胜地。牡丹花的销售行情一直很好,当地很多企业大户、种花能手都想扩大种植规模。菏泽市政府也想把牡丹种植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土地从哪儿来?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牡丹花就是人们喜爱的名贵花卉之一,牡丹花开艳丽,繁荣似锦,被誉为花王,牡丹花型硕大,姿态优美,艳而不俗,也是画家笔下常有的创作题材,历代专攻牡丹的画家多如繁星,大家辈出,且手法风格各异,故有"牡丹好画出新难"的说法。在当代,有一颗专攻牡丹画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值得世人去关注,他就是燕赵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邢泽青先生。  相似文献   

6.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我想把这首诗用在当代著名牡丹画家刘红芳身上再贴切不过了,这不仅是因为诗中嵌有她的名字,更主要的是她笔下的牡丹凝香含情、典雅绝伦、醉人心魂,确有天下无双之娇容。刘红芳生于洛阳,长于洛阳,成名于京城。她天资聪颖,是一位既勤奋又有才华的青年女画家,在花鸟画中她专攻牡丹。由于她从小与牡丹一起成长,备  相似文献   

7.
徐美霞  ;徐方方 《传承》2010,(6):74-75
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唐代被奉为国花,从宫廷到民间,人们对牡丹有着狂热的喜爱之情。宫廷、官邸、寺院、普通住户都大量种植牡丹以求观赏。唐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牡丹的种植技巧,在长安还出现了专门出售牡丹的花市。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相观赏。唐代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牡丹花的艳丽芬芳,而且还有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唐代被奉为国花,从宫廷到民间,人们时牡丹有着狂热的喜爱之情.宫廷、官邸、寺院、普通住户都大量种植牡丹以求观赏.唐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牡丹的种植技巧,在长安还出现了专门出售牡丹的花市.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相观赏.唐代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牡丹花的艳丽芬芳,而且还有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举办好洛阳牡丹花会,近几年,我们洛阳市委宣传部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南宁、郑州、石家庄、武汉、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召开洛阳牡丹花会新闻发布会和洛阳旅游推介会。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吸引了大批新闻媒体参加,对举办好牡丹花会起到了先声夺人的宣传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做好会前准备。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间很短,但需要发布大量信息。因此,必须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有关部门编辑、制作全面介绍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川风光、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和  相似文献   

10.
牡丹花鲜艳富丽,气味芬芳,有超逸万卉的“天香国色”之誉。提到牡丹,人们不仅会马上想到种植面积很大的洛阳牡丹、山东菏泽牡丹,而且会说到柏乡县仅有的七株汉牡丹。区区七株汉牡丹,何以闻名华夏,且代代传颂不息?追寻汉牡丹的踪迹,它确有许多不同凡响之处。汉牡丹的历史最悠久。牡丹作为“天香国色”的一种落叶小灌木,在我国虽然种植年代久远,但多是用于药物,如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的中药“丹皮”,即指牡丹的根皮。一直到隋、唐时代,牡丹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植物花卉。而柏乡汉牡丹,最晚在汉代已作为观赏植物来栽…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5,(2):78-79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 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 称。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 "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宋人欧阳 曾赋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来称赞洛阳牡丹。牡丹的自然美质哺育了历代数 不尽的花鸟画家,而盛产牡丹的洛阳更是以其自 身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造就了当代著名中国书画家 --李炳焱先生。  相似文献   

12.
慎己所好     
正有清一代,皇帝吃个饭、用个膳,讲究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一旦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立马就被撤下,而且十天半月之内,即使皇帝再想吃这道菜,也不会出现在膳案上了。对皇帝定下如此严格的家法,据说是因皇帝的饮食嗜好也是"核心机密",不能为外人所知,再亲近的人也不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16)
正人工的绚烂,敌不过自然的平淡;自然的平淡,更是一种高级的绚烂。"明朝的紫霞仙开了,咱们去双塔寺看牡丹去。"这是前段时间太原的朋友们打招呼时最打动我心的一句话。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明代典型的无梁殿建筑,殿前花圃中有一株明代栽植的牡丹花,被称为"紫霞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种之一,堪称太原牡丹之祖。  相似文献   

14.
豫西洛阳这座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以它的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旅游者,而且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洛阳人观赏牡丹的风俗也由来已久,相传唐宋(六一八——一二七九年)时期,每逢花期,花农们搭棚、吹笙,聚成花市,招徕顾客。全城男女老少关门闭户争相前往看花。如今,洛阳人观花的习俗一年胜似一年。一九八三年,洛阳市政府将牡丹定为市花,定每年四月十五日——四月二十五日举行牡丹花会。政府不仅提倡观花,并资助、组织  相似文献   

15.
文苹 《黄埔》2014,(2):92-93
正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著名牡丹画家刘红芳就出生于举世闻名的牡丹之乡——古都洛阳。刘红芳,红芳阁主人,一级美术师,现居北京。现任世界名家  相似文献   

16.
第六届国际牡丹花会于4月22日至28日在山东菏泽隆重举行。“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联合协作,共谋发展”,海峡两岸各界人士纷纷莅临,共襄盛举……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雍容华贵,美艳绝伦,历来被奉为花中之王。牡丹原产于中国陕甘秦岭一带,野生。唐宋时盛产于西安、洛阳。明嘉靖年间,牡丹的种植中心经安徽毫州而逐渐转移至曹州——今山东菏泽,至清代更盛极于世,素享“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盛誉。今日菏泽,牡丹栽培面积近2万亩,品种600多个,分为九大系列、六大花型。菏泽牡丹除销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几十个大…  相似文献   

17.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雷雪芹,便是一个如牡丹花般的女人。因为如花,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因为如花,她的世界无限美丽。这种美丽,既来自于她秀丽雅俊的外表,更来自于她睿智广博的内心,来自于她对生活、人生的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1)
<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以其雍容华贵被誉为花中之王。其实,牡丹不只极具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牡丹产业已逐渐由过去单一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油用牡丹以其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独特优势,显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牡丹之都"山东菏泽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围绕牡丹花做文章,将  相似文献   

19.
和茜 《今日民族》2014,(11):60-61
<正>在高山深谷间奔腾的怒江水,不仅塑造了峡谷人民豪爽不羁的性格,也使这里的美食有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体味怒江的美食,感受的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有怒江人"奔腾"的民族性格和怒江不一样的民族风情。怒江的招牌美食,首当其冲的要数傈僳人的"手抓饭"。"手抓饭",顾名思义是用手抓的饭,不用筷子、不用调羹,以手抓菜、用手喂食。"手抓饭"最初来源于丰收时节,辛勤劳作一年的傈僳人为欢庆当年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而准备  相似文献   

20.
关华 《小康》2005,(2):80-80
美食文化原本讲究的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深藏于帝王家宴的美味抵不上民间厨房的菜香。洛阳、西安、开封、北京为中国历史四大古都,如今历代王朝的背影尽已远去,新年之际,今人不妨置备一席昔日的宫廷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