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为了学习绘画,20多位年龄在4岁到13岁的深圳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专程自费前往欧洲,走入绘画大师的故乡,在大英博物馆、罗浮宫、篷皮杜艺术中心等地游历,在欧洲街头写生和素描。这些结束了艺术之旅的小画家近日回到了深圳。  相似文献   

2.
散文化的中国画刘伟线条和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两大基本媒介。中国绘画的主要媒介是线条,色彩只起辅助作用;西方绘画的主要媒介是色彩,线条只起辅助作用。因各自所使用艺术媒介上的差异,就形成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造型和审美上的主要分野。受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巴蜀画坛上有一名宿将,他稳健持重,谦和待人,讲究兢兢业业的研究艺术和做人。他就是成都画院从艺三十余年的高级画师万启仁先生。 万启仁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哥哥、姐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文学艺术环境的熏陶中,耳濡目染,使他从童年时就爱上了绘画艺术,并立志将来成为画家。他中学毕业后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美院附中,直读到大学本科,196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一位地道科班出身的画家。 在美院八年的艺术和技巧的磨炼,造就了他深厚的艺蕴和扎实的功底。朝鲜国家艺术院院长油画家樸先生来访时对他的油画功底十分赞赏,称赞他的素描与色彩融合自然和谐,深沉而不失明朗,含蓄而不失了然。  相似文献   

4.
郝丹 《台声》2005,(4):82-83
王路刚先生出生于1964年11月14日,祖籍河北省晋县,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1998年毕业,之后继续进行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现任北京紫东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他通过在中央工艺美院的系统学习,对绘画艺术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他潜心于各画派的笔墨技法,广学百家,兼收并蓄,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5.
读书     
《杜尚访谈录》他为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画上胡子,把小便池送到展览会当作品展出。他就是杜尚。一个蔑视艺术,把生活视为惟一艺术品的人。在本访谈录中,杜尚展现了他自己的一生,这一生是由热衷绘画,学习先进流派,后来却又放弃绘画,甚至放弃艺术构成的。当杜尚否定艺术,放弃艺术时,他却因此成为20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肖巩 《今日上海》2011,(8):54-55
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职位中,徐庆华不仅是最年轻的一位,其在艺术造诣上也独树一帜。他成名干篆刻与书法,但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强烈兴趣驱使他也涉足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尤其他近年来更是以书法瓷艺蜚声沪上,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色彩的韵律     
《今日海南》2008,(6):44-45
张建雄的油画作品用绚丽色彩和生动笔触传递健康向上的意境和情调。绘画语言轻系飘逸,形成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粗细相间的韵律,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画面上呈现冷、暖、灰种种鲜明而协调的色调。让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对色彩的强烈欲望以及色彩所引发的激动与张力。  相似文献   

8.
一 个艺术家在艺术上成就的 早晚,常被人称之为“少年得道”或“大器晚成”。夜冰先生当属于后者。他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饱经战乱之苦。他走的是一条自学、自创、自强不息的艺术之路──生活是他的导师,人生是他创作的主题。 夜冰先生是地道的自学派和苦学派,他的艺术征程发端于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抗日战争年代,解放后他自学完大学课程,系统地攻读了绘画理论,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的进修班等进修学习,特别是他在青年时代因借调参加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的陈列设计及绘画制作工作,有幸结识了中国当代的一些名家,诸如董希文、…  相似文献   

9.
徐波 《台声》2003,(5):41-42
说到游三辉,知道的人不多。他1948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早年学习素描、水彩、油画及国画;成年后长期从事广告艺术及建筑、室内设计,是一位在书法、绘画、摄影、金石篆刻逗点文等方面均有相当造诣的多元性艺术家。游三辉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博览群籍,转益多师。尤其着力汲取于右任、张大千两大家的艺术精华;以于体草书作为朝夕必读课本,其山水画作完全传承大千先生的画风,泼墨泼彩层层相叠,与大风堂形神并似。为再学习,再迈进,他先后拜大风堂嫡传弟子孙云生、孙家勤为师,成为大风堂再传弟子。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在春花飞扬的季节,游先生带着他…  相似文献   

10.
韦国 《青年论坛》2000,(2):75-76
笔墨是中国画的最根本要素 ,笔墨精神决定绘画生命的全部 ;色彩乃绘画中流动的生命 ,笔墨精神与色彩成为中国画线脉的分水岭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成为中西融合意识的理论框架 ,换句话说 ,即艺术当随时代  相似文献   

11.
从凡·高、高更、马蒂斯开始,东方绘画艺术对西方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西方现代画家从一味写实逐渐转向对纯粹色彩、线条以及绘画自律性的研究,开启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骆恒光     
《今日浙江》2013,(5):62-62
骆恒光是上世纪70年代浙江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在“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之际,书法在长时间沉寂之后的第一次苏醒,首先即以技法精良作为最主要标志。骆恒光应运而生,以其一手醇真得令人叫绝的米芾书风,以其出入古典法帖的专业风范,以其点划精到无懈可击的深厚功力,独步浙江书坛,成为当时浙派书法中青年的标杆。若论对传统技法的娴熟把握,即使当年美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们,在艺术上恐怕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相似文献   

13.
品质生活     
《小康》2008,(8):102-103
李平——"民工日记"个人作品展在京举办职业画家李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诠释一种最基本的绘画理念:艺术表现真实的存在。他始终以一个旁观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诗书画院书家袁生中是以水墨人物画和花鸟画出入于当代中国书坛的.20多年来,他之所以那么执著于国画人物画的的创作,是因为他认为人物画这种艺术形式最适合于抒发他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表现他独特的审美个性和艺术才华,也是他做为一个艺术家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使然.袁生中是靠自学成才的.他自幼就酷爱绘画,早年曾习西洋油画.多年的油画功底使他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后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书进修班学习,这成为他绘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  相似文献   

1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是我国诗词创作中一种高妙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境界,也是评价和衡量诗词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毛泽东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妙手著诗词,神笔绘画卷。他挥动如椽彩笔,把色彩、线条、构图等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入诗词,大手笔地泼墨挥洒,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艺术图画。它们色彩绚丽,构图奇妙,意境隽永,体现出强烈的绘画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带来浓郁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5,(10):58-61
<正> "清品,此帧墨韵甚足,堪称上乘。"(《墨竹图》)"华滋,闻似文君春鬓影,此帧极佳。"(《墨兰图》) ——李震坚观其画后题"随心所欲不逾矩,自成格局。"——刘江《许继善花鸟画选.序》当今中国画坛,流派纷争,变幻莫测。但真正的艺术总是能为人们所理解,杰出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是不会被时代埋没的。尽管他已经到了高龄。许继善,字长安,1928年1月生,陕西扶风绛帐镇人。他自幼喜爱绘画,高中时代便拜在陕西美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冯友石先生的门下,成为冯先生最得意的学  相似文献   

17.
北京,798艺术区,“天真者的绘画工作室”掩映在绿树丛中,透明的玻璃窗内陈列着色彩夸张、构图奇特的画作和创意恣肆、富有想象力的手工艺品。  相似文献   

18.
谢建华 《前沿》2012,(20):167-168
康定斯基是著名的抽象派绘画大师.但他的绘画抽象风格和抽象的绘画理论观念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本文通过对他的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的分析,从画面的物体形象、构图、色彩,以及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等方面整理出康定斯基绘画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孙明南 《现代领导》2010,(10):41-41
上海知名油两家陶俊,出身于绘画世家,他的父亲陶亚杰是上海著名国画家。陶俊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自幼对绘画就有向往和追求。他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然而油画爱好却始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陶冶。如今,陶俊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荷》系列油画,以梦幻般的意境、独到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美术界的关注和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陈师曾是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领袖,是“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他的艺术思想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北京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陈师曾的艺术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其1921年发表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陈师曾在学习和创作中也身体力行他的文人绘画主张。陈师曾的绘画才能是全面的,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精,技法也相当纯熟。 师曾在人物画方面虽不专长,但各种体裁内容、各种表现方法,无不兼擅并长,既能师古,又能创新。画人所不能,特别是风俗画的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