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拟从历时角度,运用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研究泰戈尔英诗中译情况。多元系统论很好的解释了在不同时期中国对泰戈尔译介的热忱度是由泰戈尔诗歌翻译在整个中国新文学系统中的地位决定的。但决定这种地位的却是社会环境,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同时中国译介泰戈尔热忱度的改变也暗示了中国对印度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翻译文学的地位归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解。争论的焦点一直存在于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的关系。从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的关系问题来探讨翻译文学的地位问题,可以得出翻译文学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始终处于中心的枢纽地位,但同时他又受到作家和读者的限制.本文揭示了翻译家面临的这种一仆二主的尴尬处境,并建设性地提出翻译家在面对作家和读者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思潮的渊源,从女性主义文化批评的视角揭示翻译这个黑匣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讨在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主义翻译观和中外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期望在颠覆父权制二元对立中心话语的同时能建立多元共生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始终处于中心的枢纽地位,但同时他又受到作家和读者的限制。本文揭示了翻译家面临的这种一仆二主的尴尬处境,并建设性地提出翻译家在面对作家和读者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依照多元互补的翻译标准,译名应该从多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全面具体地作用于翻译实践当中.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分绝对标准、最高理论标准和具体标准.好的译名是实现了综合功底的译名.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形象思维在文学翻译中至关重要。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及文学翻译的相关理论,论述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形象思维的规律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交际中读者角色和译者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读者与翻译标准的关系,提出了对目标读者的几种分类办法.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翻译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翻译界、出版界与读书界对俄罗斯文学的热情高涨实有其因:人们从中发现旧俄专制的国情与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相似;中国启蒙先驱者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获得鼓舞,确认了由文学启蒙到思想革命对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俄罗斯文学深沉的人道主义精神最让中国人感动;俄罗斯文学犹如大草原一般宏阔、雄浑、苍凉、悲怆的整体风貌,优秀作家千姿百态的独特风格,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具有极大的审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为忠实、通顺和美,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了三项要求及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蕴, 熟谙中西文化的功底,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翻译实践中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美的认识、挖掘和再现,翻译工作者应具备强烈的文学审美意识,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翻译单位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复杂且众说纷纭的问题。国内外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划分翻译单位的方法。一般而言包括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语篇等。确定合适恰当的翻译单位无论是对翻译本身还是翻译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以句子作为合理的翻译单位,并对句子作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做了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可译性一直存在争议,把语言学引入文学翻译之后,风格标记将风格具体表现出来,风格标记的诞生大大提高了风格的可译性。文中借助标记理论对英国著名历史小说《艾凡赫》的风格翻译作对比研究,探讨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中的原文与译文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动态关系。表现主义美学提出了"艺术即表现性形式--抽象"的理论,并认为形式与抽象是对立对应的概念,两者共同担负文学翻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翻译实际上是各种互文本问错综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本文初步探讨互文性理论对的文学翻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的影响,切实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的翻译实践中,人的主观创造性(艺术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它决定翻译的性质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将来,如果机器翻译成功了,客观规律性(科学性)就转而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翻译就可以成为科学了,但是,语言的任意性符号系统(arbitrary symbols)的本质,决定机器翻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文学翻译的繁荣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青岛的文学翻译出现了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青岛文学翻译的繁荣是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现代文学翻译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新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法律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功能翻译理论,探讨了该理论的理论来源和要点。同时从文本功能目的、忠实性原则、译者的地位、翻译标准多元化和语际连贯概念等方面入手,本文讨论了利用德国功能翻译派理论指导法律翻译实践的可行性及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革命开始为了能把国外的思想和理论更好、更精确地传递给国内大众,诸多翻译人员采取了欧式化的句型翻译.这些欧式化句法对于今天的翻译而言,可以称之为翻译腔.对于翻译腔,一些学者表明了对其的反对态度,担心翻译腔会影响汉语的纯度.因为文学作品和其他语言文本有所不同,它具有启发、审美和创新的内在要求.以Venuti的翻译理论为基础,意译知直译对于文学译作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需要在意译和直译中寻找平衡.语言具有选择能力,因此翻译腔的语句或句法如果不能融入汉语,将会遭受语言的自然选择,最终被遗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操纵学派的角度系统分析梁实秋、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译作《李尔王》,用操纵理论三要素之一的诗学要素对比其三人的翻译活动。笔者希望能够以此来突破翻译界陈旧单一的评价标准,转而从系统多元的角度分析其三人译作的合理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