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尔贝·加缪是当代法国的重要作家,具有世界声誉。他的作品在我国拥有不少读者。可是,对加缪的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本刊组织的这一《加缪研究专辑》,目的在于进一步介绍和分析这个具有独特思想和风格的作家,以飨读者。专辑第一部分是四篇论文。《〈局外人〉》,荒诞的言语》细致地剖析了加缪的代表作的语言,从统计的方法的入手,指出这些手法的效果,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荒诞人生底蕴的深层探索》研究了加缪以“荒诞”为主题的三部曲,描画了《局外人》到理论著作《西绪福斯神话》,再到剧本《加里古拉》的发展脉络。《笑声中的忏悔》评价了中篇小说《堕落》,作者从主人公的笑挖掘下去,探索人物的灵魂,并指出加缪的意图。《加缪哲学思想简介》主要分析《西绪福斯神话》的哲学内容。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加缪的创作和思想。专辑的第二部分是一组译文。《戏剧家——加缪》指出戏剧是加缪偏爱的领域,加缪通过各种题材力图创造当今时代的悲剧。《〈局外人〉》的心理学》的作者从自身的写作特点出发,欣赏加缪的内心分析。《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认为荒诞概念是悲剧性人道主义的一种形式。《一个模糊的世界》分析了加缪的短篇小说集,深得其中的奥秘。《〈鼠疫〉评注》指出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现实精神。《倨傲的忏悔》分析了《堕落》的主角与俄狄浦斯的相似。这几篇译文对加缪的小说、戏剧和创作值倾向进行了颇有特点的分析,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者都认为小说《堕落》是加缪叙事的一个“断裂”,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小说中,滔滔不绝的主人公克拉芒斯看起来颇像一位精神病患者,事实上,他的确遭到了社会的精神迫害,成为精神谋杀的“受害者”:而在摆脱“审判”、寻求疗救的过程中,他却又变成了精神谋害的“刽子手”。在这个意义上,《堕落》不是加缪叙事的“断裂”,而是潜在地延续了加缪叙事中的“谋杀”主题,并深化到精神谋害的层面。从表层结构来看,小说展示了克拉芒斯的精神疾患及其治愈的过程,而从深层来看,则是加缪对现代人“病根”的揭示与“疗救”。在病的隐喻与疗救过程中,显示了加缪对启蒙者“诊断者”、“疗救者”角色的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3.
杜燕 《法国研究》2002,(2):199-206
《鼠疫》(LaPeste)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 (AlbertCamus)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名叫奥兰 (Oran)的城市。自从一天早上 ,该城的里厄医生 (Dr.Rieux)在无意中踩到一只死老鼠之后 ,奥兰城的噩梦就开始了 :鼠疫患者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恐惧和不安笼罩着这个城市。《鼠疫》一书通过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面对鼠疫的不同态度 ,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荒谬和孤独的城市。《白鲸》(MobyDick)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 (HermanMelville)的一部作…  相似文献   

4.
“分断问题”代表作家──金源一的文学世界吴生根金源一是韩国“分断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初期带有存在主义倾向的小说到最近以日本殖民地时代的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常青松》,其作品不论在量上或在质上,都显示出相当大的变化。尽管如此,人们仍把他称为“分断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比较罗伯-格里耶《在迷宫》和加缪《局外人》两部小说,说明罗氏和加缪在表现荒诞和反抗荒诞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继承和超越。以反传统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艺术形式揭示并反抗荒诞是两者小说最为重要的相似之处,而且这种倾向也始终贯穿在法国现代和后现代作家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6.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59)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尔。出版过戏剧作品与两部著名的小说:《异乡人》和《瘟疫》,以及两册沉思集,《薜西弗斯的神话》和《反叛者》。1957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图根据加缪的主要作品以及他早期的一些日记、随笔,并联系他的家庭背景,对他的“荒谬哲学”作深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神话意识体现在对神话传统精神的继承和新神话的延续创作上。加缪对神话传统的继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直接引用神话中的元素和典故;二是提炼神话涵义投射于作品之中;三是神话成为一种意象,内化为作家的思维范式。《局外人》以其对文明的挣脱与反抗,演绎了新时代的人类回归自我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小说如何面对荒诞的世界──谈加缪的《局外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说家而言,他之所以愿意选择一个故事来创作一篇小说,经常是为了通过叙述这个故事来传达一种待定的人生体验;体验作为一种。动理现象,是主体在感觉基础上对切身经历的一种反应,它具有客观性。文学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文学同现实的根本关系,这条规律是不变的,只是各时期作家所采用的反映世界的方式并不一样。加缪同样也是通过作品来反映他所看到的世界,更确切地说是他所感受到的世界。我们在这里仅着眼于分析加缪的成名作《局外人》,分析加缨如何通过小说来反映世界,即分析小说反映世界的方式。我们首先看看加缪创作《局外人》…  相似文献   

9.
Ⅰ荒谬无非是我们不知道或不想费神知道的逻辑的倒错形象外界事物通过瞳孔反映到视网膜上的是一个颠倒的形象,然而,我们习惯了,总以为这是正的。这种本来的荒谬是存在主义的揭露对象,然而,并不是存在主义第一个揭露荒谬。在这个问题上,维昂和萨特是一致的。四十年代,鲍里斯·维昂一度追随存在主义,他同萨特的关系比较密切。萨特,德·波娃,加缪及《现代》编辑部的成员经常出席维昂的家庭舞会,维昂的妻子就在该编辑  相似文献   

10.
莫尔旺,勒贝斯克于1964年写道:“加缪去世了,我们只能进行假设:我冒昧地说,死神戕害的与其说是一位文学家,一位小说家,不如说是一位戏剧家”。加缪的文论、小说和戏剧无一不以荒诞、孤独、自由、死亡、正义、放纵与节制等为主题,其始终如一是罕见的。应该承认,自从加缪创作生涯伊始,对戏剧的兴趣便占居最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一直  相似文献   

11.
马莅骊 《新民周刊》2012,(23):96-96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超脱》的开始,是法国作家加缪的这句名言。亨利的故事看上去也像是加缪的那个"局外人"的故事。面对同样荒诞的世界,他努力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他小心翼翼地选择自己的职业——代课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充满了悖论。作为教师,就像亨利在接受那看似虚拟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16世纪Botticelli笔下的维纳斯,还是20世纪法国作家加缪对Sisyphe神话的新诠释,或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节(Complexe d’Oeudipe),都体现了希腊神话对于西方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他在他的著作《神正论》中把自由与必然的问题看成是理性的两大迷宫之一,并认为它“困惑着几乎整个人类”。而“自由”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又是他整个哲学的目的。他在《存在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14.
纪念巴氏诞辰200周年是对作家及其作品再认识,并给《人间戏剧》正名的良机,也是澄清东西方对“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理解的良机。我们应力戒机械反映论的困扰,正视西方文论的偏颇与成见,以确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放 《法国研究》2000,(1):44-52
纪念巴氏诞辰200周年是对作家及其作品再认识,并给《人间戏剧》正名的良机,也是澄清东西方对“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理解的良机。我们应力戒机械反映论的困扰,正视西方文论的偏颇与成见,以确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波伏瓦的《模糊性的道德》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并且从美学、自由、行动和时间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其模糊性的特性和体现,最后提出要建立一种模糊性的道德。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如果每个人真的做他该做的事,那么每个人的存在将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17.
萨特撰写《存在与虚无》时即开始勾勒一种有别于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1),运用这种方法创作了《圣热内,喜剧演员和殉道者》等4部传记作品。萨特通过对人物生平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传达一种基本的人生观:生命不是随波逐流,命运永远由个人主动选择造就。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为传记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构成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翰 《法国研究》2011,(3):18-26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发生在西方的重要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关注具体的存在问题。它对中国现代和当代思想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存在主义成为中国“入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中国接受存在主义的过程,重点分析其在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中的作用,并认为,存在主义将继续成为中国文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局外人》简论邓有堤中篇小说《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缨的成名作,出版于一九四二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主人公莫尔索即作品中的“我”,直面读者,以极其冷漠的口吻,好象叙说他人的故事似的,讲述了他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小说分为两部,按时间先后顺...  相似文献   

20.
阿尔贝·加缪是全世界早已公认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是多彩的:有极富抒情色彩的散文、深含哲理意味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的戏剧、短小精悍语言隽永的短篇小说。加缪由小说《局外人》一鸣惊人,初露头角,《鼠疫》一书又轰动文坛。四十四岁就获得了世界性的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史上,他的地位与萨特不相上下。而作为哲学家的加缪却颇受非议,毁誉不一。萨特曾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