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手机短信在危机信息传播中扩散迅速,效果显著."广元蛆虫柑橘"手机短信历其实现强效传播,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运用博弈理论探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实现强效传播的原因,对于构建科学完善的手机危机短信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端阳 《学理论》2010,(15):162-163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以快捷、方便、经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短信的语言虽然简短,却传达大量的信息而又不失礼貌。分别论述了手机短信和礼貌策略的关系及手机短信中最常用的一些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涉及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的价值选择。对其证据能力的不同选择,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目的的能否实现。在我国,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如何,理论界说法不一。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及实践,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国情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是我国诉讼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在电子证据的立法和实践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社交网站上的媒体证据运用也不例外。近年,社交媒体证据在婚姻诉讼中的使用率激增,办理此类案件的律师如何挖掘其中的相关证据,尤其是对这些证据在诉讼中如何运用,都具有探讨的价值。在学习专家学者理论和分析诉讼律师实践的基础上,探讨美国社交媒体证据在婚姻诉讼中的运用,由此对我国的诉讼立法和实践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4)
言词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又被称为"人证",是指以人的陈述作为表现形式的各种证据。和与其对应的实物证据相比较,言词证据具有内涵丰富、易于收集和保存、证明力强等优点,在刑事证据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言词证据又有诸多缺陷,在司法实践中,对言词证据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其对刑事案件的证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也对公民的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于是电子证据这一以高科技电子介质为载体的证据形式也随之进入新刑诉法的司法视域中,对我国原有的证据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在对电子证据进行搜集和取证的同时,如何判断其真实性及法律效力,就成为目前公安司法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谢剑 《学理论》2009,(10):96-97
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的传播形式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近年来,手机短信诈骗已渐成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涉案金额大、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犯罪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手机短信诈骗方式、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8.
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作用勿容质疑,但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在对测谎技术的发展历史作简单考察的基础上,从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可采性方面对测谎结论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测谎结论具有证据价值,并进一步对测谎结论的审查判断和测谎证据的规范化予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欧洲人权法院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与英美法系国家迥然不同。欧洲人权法院并没有就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制定系列指导性的纲要,而是采取个案中具体考量的办法,重点考察公权力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是否给整个诉讼程序造成不公,以及获取证据与案件关联性的有无及强弱,在此基础上决定证据排除与否。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非法手段获取口供等非法刑事证据的现象大量存在于刑事诉讼之中.非法刑事证据产生既有立法上的原因,也有实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杜绝非法刑事证据的出现要着眼于诉讼制度和诉讼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