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钧祥 《中州统战》2001,(12):38-38
在西周初实行的周朝贵族内部层层分封中,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于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对此有基本一致的记载,但对蒋国故城的地理位置注释不够准确,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蒋氏出自姬姓。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其地光州仙居县是也,宋改为乐安,蒋为强国所灭,子孙因以为氏。”乐安县为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仙居县,南宋建炎初废,并非蒋的地望。西晋初学者杜预注解《左传》说“蒋在弋…  相似文献   

2.
王姓不同于单单出自某国、某地、某人的其他姓氏,而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尽管如此,其形成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即多数是以爵为氏,正如《姓氏考略》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姓,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姓,有出自虞舜 姓  相似文献   

3.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云:“赖氏,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赖亭,即其地也,昭四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里所说的“赖”,系古代诸侯国,因其国君为子爵,故称赖子国;“褒信”,东汉置县,属汝南郡,宋代属蔡州,即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位于息县城东北 35公里处;“昭四年”,鲁昭公四年,即公元前 538年。《左传·昭公四年》对楚国灭赖有明确记载:楚灵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舆榇”,意为置棺…  相似文献   

4.
超尘 《中州统战》2002,(4):37-38
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较多的姓氏,仅《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孙姓有“出自姬姓”、“出自(北十)姓”、“出自妫姓”三支。  相似文献   

5.
传说黄帝之子昌意有个儿子叫韩流,其后代以他名字中的“韩”字为姓氏,是为中国最早的韩姓。但是,姓氏古籍记载世系较详的韩氏则是出自采邑名和国名。如《元和姓纂》云:“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代为晋卿,曾孙厥生起,起生须,须生不信,元(玄)孙景侯分晋为  相似文献   

6.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 ,其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河图运录法》云 :“黄帝将有周昌 ,后以为氏。”《逸周书》云 :“商太史有周任。”但因周昌、周任均无世系可考 ,所以 ,唐、宋时期谱牒学家皆将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朝 ,认为周姓源于姬姓 ,是黄帝的后裔。据《史记·三代世表》及《史记·周本纪》记载 ,黄帝生玄嚣 ,玄嚣生极 ,极生帝喾 ,帝喾生后稷 (名弃) ,后稷被帝舜封于邰 ,别姓姬氏 ,是为周之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父 (即周太王 )为狄所逼 ,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 ,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 ,…  相似文献   

7.
伏羲与古羌人有着渊源关系。伏羲的支系很多,其中一支是祝融。《国语·郑语》说祝融有八姓:已、董、彭、秃、(女云)、曹、斟、彭部落在祝融八姓中居于领导地位。彭部落的始祖叫铿,是祝融吴回之孙,陆终之子。铿因为能作大鼓,声音宏亮,鼓彭彭,便称之为彭。《国语·郑语》:“大彭,陆终第三子日,为彭姓,封于彭,谓之彭祖,后有大彭氏,”《世本》云:“彭祖氏,大鼓子孙,以号为氏。”《史记》云:“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彭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相似文献   

8.
王姓源流 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历史悠久的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漳州姓氏》和《寻根问祖》等史书记载,汉族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一般都要根据其生平事迹,加上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胡姓最早的一支就来源于先人的谥号,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的“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的后裔,于西周初期被武王姬发封于陈 (今河南淮阳 ),建立侯爵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   胡姓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国,一个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 (姬姓 )诸侯国,国君为子爵,故称胡子国。…  相似文献   

10.
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元和姓纂·五青》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周公旦的第四子被封于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公元前662年,邢国被翟国攻占,后来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救邢,把它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其族人遂以原国名为氏。  相似文献   

11.
《诗经》风·雅·颂新论●庄严一一个“老课题”的“新诠释”正如《诗经直解》的作者陈子展所说:“两千多年来,治《诗经》者不乏大家、名家,其数量之多,又远不止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①但对风、雅、颂的诠释,基本上未超出“二重性”的理论框架。也就是一方面从内...  相似文献   

12.
超尘 《中州统战》2002,(5):38-39
关于高姓的起源,有以食不厌精邑为氏,以祖字为氏等几种说法。《广韵》云:“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于西周时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吕尚的后代子孙中,何人“食采于高”,史书无考。“高”的地望料未见有古籍记载,当代一些姓氏书依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高氏”条,注为“今河南禹县”,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古代姓氏的产生,有一种方式 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园、池 之类。郭,意为外城,即在城的外围 加筑的一道城墙。住在外城的人以 居处为姓氏,大概就是中国最早的 郭姓。那么,郭姓始于何时呢?清人 张澍《姓氏寻源》说:“《括地图》云: 夏禹御郭哀。《抱朴子》云:禹乘二 龙,郭支为御。《三一经》云:商有郭 崇。《白虎通》云:武王师郭叔。一说 箕子号郭叔。此郭姓之始。”这说明 夏禹时期已有郭姓。因夏禹建都之 阳城即今登封县告城镇,故中国最 早的郭姓出自河南。但是,由于夏、 商时期的郭姓之后无世系资料,所 以,一些姓…  相似文献   

14.
《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说杜康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据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 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无论按照哪一种说法,杜康都是中国第一个杜姓人物,出自如今的河南。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精神现象,其本原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最具权威性的论断是《乐记·乐本》篇所说:“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精书·音乐志》载沈约就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诏》所作《赛答》称:“《乐记》取公孙尼子。”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又《隋书·经籍志》有“《公孙尼子》一卷”,注云:“尼似孔子弟子。”公孙尼子当是今存《乐记)}最早的作者。虽然该书后来经历苟况、刘德及其手下儒生、司马迁、戴圣、诸少孙、王禹、刘向乃至马融等人的整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16.
僰人考     
先秦时期在今川南一带的僰人已进入阶级社会,建有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谓:“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僰道条引应劭语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载:“南溪,故僰侯国也”;《括地志辑校》卷四说:“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庆符县志·武功记》云:“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以上诸书皆已明载。“僰,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说,僰乃“夷中最仁,有人道,故从  相似文献   

17.
相传,上古时的颛顼帝,曾任命重为南正以司天、黎为北正以司地。后人总称掌天地之官为“重黎”。据说重和黎为兄弟,是颛顼的曾孙。重黎的子孙世袭其职,至商朝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为伯爵,称作程伯。西周末期周宣王时,重的裔孙休父(时称程伯休父)因入朝任司马,不再担任掌天地之官,他的子孙便以封国为氏,就是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籍对此都有类似的记载。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程氏出自风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二子:重、黎。重为火正,司地,其后世为掌天地之官。裔孙封于程,…  相似文献   

18.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大军事学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兵家和学者的推崇和运用。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故就其人其籍问题作一新的考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司马迁在此只讲到孙武的“国籍”,而他是齐国什么地方人,他为什么要到吴国去?宋代欧阳修等人编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编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对其记载得就比较系统了。两书俱称:“(田)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  相似文献   

19.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 (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称为 叔安。 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熟悉龙的习性,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 川(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为:“昔有 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 川。”关于董父的封邑,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河南临颍县境,即《太平寰宇记·许州》所载,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 又据西…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上的所谓复古,是指某一个时代或某一个流派的作家为反对当时流行的文风,而直接继承和取法更早的历史时期的文学传统。 刘宋紧承东晋。要弄清刘宋诗坛是否存在复古思潮,须先了解宋人对东晋诗风的态度。从现存文献看,对东晋诗风的看法表露得最完整、最明确的宋人是檀道鸾,他著有《续晋阳秋》二十卷,著录于《隋书·经籍志》。《世说新语·立学篇》注引此书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