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应铭 《世纪风采》2008,(7):40-42
毛泽东曾说过:“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这是对被誉为“特务王”的李克农的最好评价。李克农是中共情报和特务机关的首脑,他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党长期以来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人物。国民党也有一个大特务,这个人就是毛人凤。李克农与毛人凤曾有过一次斗智斗勇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美名。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李克农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什么使他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又是什么使他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呢?关键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3.
笑笑     
《党建文汇》2014,(9):60-60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网友第一次见面吃饭。一个男孩举杯向一个女孩敬酒。问:“初次见面,你贵姓?”女孩说:“干!”男孩一口气把酒喝了.又问:“你贵姓?”女孩又说:“干!” 男孩愣了一下.说:“这位美女可真豪爽啊!”只听女孩无奈地说:“我是说.我姓甘。”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毛泽东四次 点将要陈龙 第一次是1945年8月,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确保毛泽东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和副部长李克农提出几个人请毛泽东选择,毛泽东问:“你们那里不是有个陈龙吗?”“有,就是这个同志的脾气不好。” 康生答。“听说他带兵打过仗?” 毛泽东又问。  相似文献   

5.
"胎中勇士"的来历1955年国庆前,身兼中央调查部长、中情委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位我军唯一没有指挥部队打过仗的将军,被外界称为"最神秘"的上将。李伦则是李克农最小的儿子。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任上离休。李伦未出生就为保卫革命干才立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5,(1):80
笑话>>得罪了老公:中午吃饭可能得罪你爸了。老婆:怎么了?老公:吃饭时我讲一个成语狗仗人势时,被饭噎着了,只讲了前三个字。你爸爸问我:你是说我吗?我这时候才说出最后一个字……>>机智有个朋友去男友家见父母,男友母亲上来就问朋友会不会做  相似文献   

7.
<正>八1941年回到延安后,李克农被任命为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李伦被送进延安自然科学院,与一大批十四五岁的男女娃们吃住在学校,过起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李伦不愿老待在后方,渴望上前线去打仗。1944年6月,他先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的抗大二大队,此后又在1945年2月进入延安炮兵学校。1947年初,李伦听说华东野战军在战斗中缴获了不少榴弹炮后,就独自一人,步行千余里,来到鲁中山区沂水县华野司令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说过:“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这是对被誉为“特务王”的李克农的最好评价。李克农是中共情报和特务机关的首脑,他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党长期以来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人物。国民党也有一个大特务,这个人就是毛人凤。李克农与毛人凤曾有过一次斗智斗勇的较量。  相似文献   

9.
心疼     
快乐大叔  郭庆晨 《党课》2007,(10):94-95
从公交车上下来,女儿挽着我的胳膊.一边走一边问:“爸爸,腿疼吗?”我说:“不疼,没事儿。”女儿又说:“别老是没事没事的。看到您摔倒,我可心疼了。”我半当真、半开玩笑地问:“知道心疼爸爸了,真的吗?”“真的。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心疼,现在知道了。”我看了看她,俩人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0.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其夫人时,突然主动向在座的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一时茫然不知所对.毛泽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正>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沈容回忆:1946年1月,我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工作。我们搬到翠明庄的时候,李克农是代表团秘书长,主管内部一切事务,大家叫他"管家婆"。李克农长得很魁梧,神态严肃,自有一股威慑人的力量。有一天,吃罢午饭,我跟着李克农回到他的住房。李克农问我:"小鬼,有什么事?"我说:"想给你提点意见可以吗?"他说:"说吧。"  相似文献   

12.
正1946年1月,我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工作。我们搬到翠明庄的时候,李克农是代表团秘书长,主管内部一切事务,大家叫他"管家婆"。李克农长得很魁梧,神态严肃,自有一股威慑人的力量。有一天,吃罢午饭,我跟着李克农回到他的住房。李克农问我:"小鬼,有什么事?"我说:"想给你提点意见可以吗?"  相似文献   

13.
正1965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李宗仁夫妇时,突然对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说:"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来宾不知如何回答。毛泽东沉思片刻后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一代伟人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说成是总结经验,可见总结经验对于事业发展、个人进步的极端重要性。总结经验,是最基本的任务。总结经验,就是对工作过程进行回顾与复盘,总结"为什么做、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特别是对于那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是怎么发现、怎么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李克农病逝,党内军内齐悲。董必武曾赋悼诗:“三十年前事已赊,知君才调擅中华。  相似文献   

16.
李克农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对党无限忠诚。当时他的工资也不多.还要缴纳党费.还要捐助一部分钱给“济难会”,用以救济死难者的家属.因此.很少能照顾到家庭。他的三儿子李伦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谈道:“1934年初.父亲在江西苏区工作的时候.用一家商号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母亲写了回信.她也让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母亲也不限制我,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17.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18.
艾迪 《党课》2011,(7):104-106
一位法师的弟子问师傅,你都怎么修行?师父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弟子很怀疑,平常人每天都在吃饭睡觉啊!师父说不同,别人吃饭的时候百般思索,睡觉的时候干般计较。我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休息的时候就休息,所以不同。  相似文献   

19.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万方中 《廉政瞭望》2014,(10):57-57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毕业后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