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还任重道远,在诉前、诉中、诉后分别存在"无人起诉""举证不能""迟到正义"等困境。亟须建立协同起诉机制、创新诉讼证据规则、采取多元裁决机制,实现有人起诉、有据可证和及时正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环境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将公民个人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即没有把其纳入原告主体范围。本文认为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公民环境公益诉权、消减检察机关公益"诉累"、弥补原告主体资源不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无法可依、无钱可诉、无力起诉、无心起诉是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需要加快完善立法、设立公益基金,实现外力驱动,让公民能诉、可诉;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内力驱动,让公民愿诉、想诉。通过外驱和内驱两个方面四个维度的共同推进,实现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利,对我国环境利益的保护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公益诉权的行使存在着争诉、滥诉和不愿诉的冲突,诉权冲突给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建构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解决环境公益诉权冲突的目标,应建立诉权主体的序位选择机制,重塑诉权主体秉承社会责任和利他精神的心理,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期不断推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一)诉前之"无人起诉"困境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会因"有法难依"而"无人起诉"。首先,没有合法机关可以起诉。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范围,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只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到底哪些"机关"可以起诉,从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到现在,未见出台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环境公益诉讼解释》也只规定"检察机关"等可以"支  相似文献   

5.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还存在相对较窄的受案范围使诸多权益受损无法获得救济,起诉主体的过度限制剥夺了部分权益受损者的诉权,行政不作为诉讼的结果使部分权利救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抽象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拓宽起诉主体;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我们应从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法律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范围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决定其应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而立法不完善、检察机关的双重领导制及业务经费保障不足等是制约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主要因素。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不适用和解、调解等纠纷解决机制,在特定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撤诉。要推动人民检察院有效行使其法律监督职能,必须完善立法,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沛 《理论研究》2007,(2):40-4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我们应从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法律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范围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障程序正义。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参加民事公益诉讼的应协调其他适格原告,以适应原告多元化后的民事诉讼制度,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基于程序保障主义和原告多元化,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并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当事人,应赋予检察机关充分的民事公益诉讼监督权能。  相似文献   

10.
公益诉讼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已较成熟,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制度亦较为完善。我国新修民诉法中虽增设公益诉讼机制,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尚不明确,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比较发现,将提起公益诉讼之权力赋予检察机关,明确有关组织的范畴,排除行政机关的参与,方能保障公益诉讼机制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公益诉讼属"特别诉讼"类型,其制度设计必然与传统诉讼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原告的选择上,检察机关在其自身能力、机构独特性、政策指向方面均优于环境公益诉讼之其他原告。  相似文献   

12.
博览     
《正气》2001,(4)
与“诉”有关的法律解释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诉”字的使用概率可谓独占鳌头,概括起来,常用词语和解释就有如下之多:起诉——指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为。应诉——指被告针对原告起诉提出答辩的活动。撤诉——指诉讼提起人撤回已经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胜诉——指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得到法院有利于自己的判决。败诉——指诉讼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得到法院不利于自己的判决。上诉——指当事人对原审法院判决不服,依法向上一级法院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活动。申诉——指当事人对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行政裁决不服,依法向上级…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刘煜 《理论学刊》2020,(4):110-118
行政滥诉作为目前行政司法审判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已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最小化交易成本,进而达到社会成本的最低化,这是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规制行政滥诉行为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激励机制的构建上,如何减少对行政滥诉者起诉的激励,也是目前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行政案件审判中引入调解、和解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提高诉讼成本减少对行政滥诉者的起诉激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当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可能性时,法律允许特定的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为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环境而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从实体法上来说,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方面的缺失.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要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理论学刊》2012,(5):108-11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的确定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其前提是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是一种专门公益诉讼,不应对其进行环境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的二元界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应当包括检察机关、政府环境管理机关、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应当根据公权主体优于私权主体的原则,按照政府环境管理机关、检察机关、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先后顺位来行使环境公益诉权.  相似文献   

18.
林秋 《世纪桥》2008,(12):54-55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9.
政府依职权公开信息作为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重要行政行为,在时代演进过程中已不可避免地带有公共利益属性。对依职权公开信息的违法行为,目前单靠公民监督还存在制度不完善、个人能力不足等情况。从检察机关探索行政公益诉讼的成功经验看,探索政府依职权公开信息公益诉讼能够进一步突显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诉讼属性,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政府依职权公开信息作为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重要行政行为,在时代演进过程中已不可避免地带有公共利益属性。对依职权公开信息违法的行为目前单靠公民监督还存在制度不完善、个人能力不足等情况。从检察机关探索行政公益诉讼的成功经验看,探索政府依职权公开信息公益诉讼能够进一步突显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诉讼属性,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