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一跃而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高度增长和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新水法。  相似文献   

2.
一、在日本提起的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1.在日本提起的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在日本提起的以中国人为原告、以日本政府及企业为被告的请求战后赔偿的诉讼———亦即被称之为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从提起诉讼的时间来看,虽较之其他国家提起的请求战后赔偿诉讼来得比较晚,但现在却可以说在此类诉讼案件中居于重要地位。从2001年到2002年,几起诉讼案先后由法院做出了第一审判决。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主要是以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大屠杀事件(包括南京大屠杀、平顶山事件)、“慰安妇”及战时性暴力被害事件、强掳劳工、强制劳动事…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日本应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由此,日本新保守主义应运而生,这是由日本的经济地位的提高、国民意识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等条件而促成。到了小泉时期,不顾国内外人民的反对而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与新保守主义的歪曲历史、修改宪法、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等主张一脉相承。目前,新保守主义已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中国应该对此因势利导,并给与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宪法诉讼作为现代宪政国家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主旨不外乎权力制衡与人权保障,但各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却因国情而异。日本战后形成的宪法诉讼制度虽然主要取法于美国,但由于日本司法制度战前深受大陆法及其自身法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具体的司法实  相似文献   

5.
齐虹丽 《法学杂志》2004,25(3):86-88
战后日本经济法的理论曾对我国影响很大,但有时我们在引用日本经济法学的某些观点时却没能对形成这些主张的历史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事实上日本先后形成以经济统制为核心的经济法与以竞争为核心的经济法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当年强调“禁止垄断法是日本的经济宪法”有其特殊用意。日本经济法学派之间仍然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适应垄断资本集团的需要,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加强了经济立法,先后制定出一系列经济法和具体措施,对经济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战后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以实现工业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6—1973年)和经济低速增长时期(1974年至现在)。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尽管日本制定了《禁止垄断法》,但是,在日本经济申起更大作用的却是产业政策。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在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这些国际环境包括朝鲜战争、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日美构造问题协议、90年代的石油危机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日本政府正是根据这些国际环境地变化而不断调整着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从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迅速地崛起。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战后在不同国际环境下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并总结了日本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一九五五年,日本的国民收入总值只有239亿美元,到一九八一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便增至10401.08亿美元,①增加了四十多倍,现在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苏联而仅次于美国,成为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交通事故特别是汽车造成的人身事故,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增加,以往根据民法709条和715条所作的处理,对被害者的保护有许多非常不足的地方。从比较法上看,奥地利于1907年、德国于1908年、法国于1912年、都曾就汽车事故制定了特别法,日本也于1955年制定了汽车损害赔偿法(以下简称汽赔法)。汽赔法的要点是:①关于法律上的责任大致与德国法近似,即对于汽车提供者、驾  相似文献   

10.
<正> 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制定的法律措施所起的调整作用。达种调整是卓有成效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具有典型意义。为此,分析这些法律措施的特点,其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实施效果和利弊得失,对促进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日益重视起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是拥有中小企业数量最多、中小企业应变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振兴和发展,中小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并推动日本经济复兴,离不开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立法支持。本文从二战后日本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和立法入手,分析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小规模企业共济法》、《防止中小企业倒闭共济法》等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小企业法律,通过对其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的研究,提出借鉴日本中小企业法治建设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日本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经济改革。正是这场经济改革为尔后的经济“起飞”创造了前提。可以说,没有这场改革就不会有今日之日本。本文试就这场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一战后初期日本的这场经济改革,是在国内外各种基本矛盾空前尖锐化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揭开了日本战后史的序幕。战败与投降,正是这场变革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3.
一、一九四九年律师法的制定 1946年,日本在投降后的一片混乱之中,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为日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新宪法挂出了“司法独立”的招牌,规定“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裁判所及依法律规定而设置的下级裁判所”,并且标榜什么“保障基本人权”,保证法官作出“公正无私的判决”等等。因而基于新宪法,日本制定了裁判所法与检察厅法。尽管早在战后与制定新宪法过程并行,日本律师们已掀起了以律师自治为中心课题的修改律师法运动,但是,日本司法省为了放宽追究战争责任和保存战前干部,关于修改律师法的意见,特别是对于律师自治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的环境法治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军 《法学杂志》2001,22(2):58-60
战后日本的环境法治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 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为了经济复兴 ,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举国上下致力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由于忽视了环境问题 ,各地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 ,尤其是 5 0年代中期开始 ,因污染导致一些地方爆发了诸如骨疼病、水俣病、哮喘等非常严重的健康被害事件。无论是在政策层面上还是在法律层面上 ,政府都采取了由污染企业支付极少一点金钱的处理方式 ,很不合理。二、60年代后半期至 70年代前半期是日本公害对策与环境法制向前推进的时期 ,而其直接推动力则是反对公害的居民运动。就与损害赔偿法…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事诉讼法理论的长足发展与法体制的完善,基本上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日本被称为战后),也即从那时开始,日本民事诉讼法学进入了所谓的理论激变时期。在这个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激变时期中,一方面,民事诉讼法学各个基本问题的研讨获得充分的展开,相关理论及方法论的创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6.
员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内工会制度曾经被誉为日本企业管理的"三大法宝",也是典型的日本企业所具有的特质。正是这三种制度,使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成为了现实。而且,日式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一度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楷模。然而,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非合理性的因素以及国内外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三大法宝"在当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此做出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法哲学(法理学)是理论法学的主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法哲学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比较系统而又准确地介绍战后西方法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比较和批判,既排污,又借鉴,对于在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会1969年通过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环境法规.这个特色表现为其结构简单而中心突出.这个中心就是对环境影响说明书制度的规定.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评介,进而评介与实施此法关系密切的有关机构.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美国国家环境政策两次世界大战刺激起来的忽视环境效应的经济高速发展给美国的环境质量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战后越来越清楚地为人们所认识.环境保护的呼声越  相似文献   

19.
丘成 《中外法学》1984,(1):42-43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的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日本坚持以引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一度萧条,社会动荡。自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并迅猛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头等经济强国之列,为世人注目。我国理论界尤其是经济理论界对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和秘诀作了大量介绍和探讨,然而相比之下,对日本战后的政治制度的介绍和探讨较为逊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