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社会复杂了,学生中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多了,教育帮助指导这些学生是一件很苦、很细致的工作。我最重要的感受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或行为偏差,一定要“双管”齐下,帮学生还要帮家长。有一个女学生,生活在一个干部家庭,父母望女成凤,要求她考试一定要考前几名,电视也不许看,还出了三万元,让她读基金会中学,学习难度增大,仍一个劲地要女儿考班级前几名。女儿心理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发展到与父母感情淡薄,甚至对立,不愿与父母讲一句话。对母亲只是一个“喂”,不愿叫“妈妈”。有一次吃饭时,她在小房间睡觉,父亲去叫她…  相似文献   

2.
在这里,我也不打算将他的名字公开,因为我答应替他保密。他是初二下学期转来我班的。他的父母还在安徽,他来上海市住在爷爷奶奶家。母亲下岗,父亲月薪不到400元,年逾七十的奶奶分文无着,爷爷的退休金才300多元。他每天中午都得回家做饭,鱼肉荤腥几个星期都吃不到一次。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非常同情,并且给予了许多关爱。我不仅为他张罗减免学费、班费、减免春游、秋游费,还常将学校早餐给老师发放的牛奶、五香蛋及包子悄悄地塞给他。开始他也挺不错,很勤劳,打扫班级卫生,一贯积极主动;班级的饮用水,差不多由他包了…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南岸区19岁的蒋永玖,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大学。蒋永玖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境贫寒,生活清苦。开学前夕,他却婉拒了当地一家企业通过街道组织为其提供的400元助学金:“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的学费已凑齐,请捐助给比我更贫困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5.
有趣的别称     
王吴军 《法制博览》2009,(24):55-55
一对父母对十岁的不好好学习的儿子许诺。只要好好学习成绩排名年级第十名前,暑假里带着他去外地旅游。期末成绩达到了第九名,儿子要求父母兑现当初承诺。父母买了些好吃的打发他,说抽不出时间,还说当初只是为了鼓励他学习为他好。儿子说:“忽悠小孩是不是?说话不算数,你们太随便了吧?”  相似文献   

6.
张明 《法制博览》2008,(20):35-35
他“旗下”的55名学生,33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考进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牌大学;他让一个极度厌恶数学,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考入北大;他将“打遍全校无敌手”的学生,转变成优秀班干部;他总是放大学生的优点、淡化缺点……他被学生称为“神奇教师”,“心灵导师”。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1日凌晨1时40分,在上海市云南南路发生一起六人持刀抢劫案。在过路群众的协助下,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可是谁也没想到,他竟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据他交代已经逃走的另外五人也都是孩子。 六个花季少年居然在深夜的街头持刀拦路抢劫,他们是不良少年吗?不,他们都是学习努力,遵守纪律令老师们引以为傲的好学生;是他们家庭残缺,无人管教吗?不,他们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父母大多在令人羡慕的岗位上工作,收入颇丰,文化水平一般较高,对子女的管教也十分得法。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结伙拦路抢劫呢?事…  相似文献   

8.
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应班主任之邀到学校帮助盖公章时神秘坠楼而亡,由此引发了一场赔偿额超过25万元的人身损害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学校承担八成责任。此案的审理,再次提醒学校:在要求学生为集体提供服务时;千万别忽略了学生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9.
扎不棱 《法制博览》2010,(19):64-66
湖南人谭延闿年轻时有两件事让他非常难过:一件事是总有人称他为“小老三”;另一件事则是,他考中的本是进士第一名,但因为是湖南人,又姓谭,所以被一些官员生生给抹下去了。  相似文献   

10.
不必宽容     
冷冷 《法制博览》2008,(12):27-27
行善,需要智慧它要求我们必须设身处地为受助人提供保护自尊的空间,做到助人而不欲为人知。在中国某高校一名学生要是在校内食堂每月用餐60次以上,而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也就是说,每餐消费不足2.5元.这名学生就会引起校方注意。校方在核实情况之后.无须学生申请,每月就会有160元至100元的补助,自动进入这位学生的“校园一卡通”账户:这种“隐性资助”,就是让学生既不失尊严.又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1.
这是发生在湖南洪江市江市镇的一起绑票杀人案。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张云生,竟然胆大妄为,绑架一个10岁孩童!他是那样愚昧凶残,一边绑架,一边撕票,杀死一个无辜的生灵,而后当着被绑架者的父亲索要巨款30万元。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为何干出这般心狠手毒的罪恶行径?“横财”念头在童心中滋生张云生的童年很不幸运,还没上学,父母就离了婚。他失去了母爱,父子相依为命。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铁匠,体弱多病,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只挣得两三百元钱,日子过得好寒酸。张云生多么羡慕镇上别的人家修新房,买彩电,添冰…  相似文献   

12.
高文瑞 《工会博览》2010,(18):44-45
为什么耶律楚材要以玉泉为号?这与他生长居住在北京,尤其是居住在这十里飘香的西山有很大关系。西山又名小清凉。春夏之时,晴云碧树,鸟语花香;深秋季节,满山红叶;冬日晴空,积雪皑皑,气象万千。更有那山中诸多的庙宇,深深吸引了他,以致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徐劲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是学校升旗手。因被暴力收取保护费,在奋力反抗的过程中把对方砍伤,伤者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就在人们称他是见义勇为的校园英雄,要求对他进行表彰时,他却被检察院提起公诉。今年8月中旬,徐劲的父母带着上百名学生的家长联名上书,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15.
当刘明敢在安徽巢湖学院上学时.妹妹刘永梅突然身患白血病,正在他心急如焚地为妹妹筹款治疗时,一个令他心碎的事情发生了:原来,父母抛下患病的妹妹失踪了。刘明敢心里非常难过,就在他准备将父母告上法庭时,他却意外得知,自己不是亲生的,而父母这么做也正是为了不耽误他上大学……  相似文献   

16.
郭晴 《工会博览》2008,(22):61-61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孩子会拒绝游戏。当今,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迷住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电脑游戏钟情、迷恋,有的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名闻遐迩的IN-TEL开发的“有线电视芯片”将把网络游戏送到你家里。“迷你没商量”也将成为这些小电脑迷的写照。国外有一少年,因在游戏网上玩得茶饭不思,父母只得给他配备轮椅,以便开饭时将他从电脑旁推开。上海也有一少年,暑期中拿了父母的钱,离家出走,到一“电脑屋”玩游戏,老板包他吃,包他住,整整玩了二个星期。这些孩子如此痴迷电脑游戏,其原因值得探究。应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也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甚至还要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对此,我通过疏导一名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了更深的体会。本班有一名姓赵的学生,一向活泼开朗,每天第一次与老师见面总会主动问好,是班内公认的“最尊敬老师”的同学。本学期初,我发现他上课神思恍惚,课间也独坐一边不言不语。向我问好时也是没精打采的,整天耷拉着脑袋。可当我找他谈心时,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什么事,真的没什么事。”但我从他那飘忽的眼神中看出:他有难言之隐。于是第二天…  相似文献   

19.
小雷生活在一个家庭教育很差的环境中,其父不谋生计,整日酗酒,经常酒后打骂妻儿。其母亲对家庭失去信心,得过且过,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到5岁的小雷第一次将邻居的白菜拿回家时,得到的却是父母的称赞。从此,这个对是非还似懂非懂的孩子,就把偷拿别人的东西当成了换取父母夸奖的良方,其父想吃什么他去偷,其父没钱喝酒他去偷……就这样,他一步步学会了盗窃。7岁时他为了得到5角钱而将一个小女孩骗到工地用石块活活砸死,成了轰动全市的年龄最小的杀人犯。彻底绝望的母亲与他父亲离婚后走出了家门。上学仅一周,他竟然打伤了班级6名…  相似文献   

20.
阿红 《工会博览》2010,(16):33-35
2010年3月11日下午4时,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鞍山市原国土资源局局长王海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王海风因受贿1700万元,创造了安徽省近年来土地领域受贿额的最高记录。庭审中爆出的一条“奇闻”颇令人玩味:王海风虽然受贿1700万元,但他却拼着命在家人面前“装穷”,“穷”得甚至舍不得给孩子买一件玩具,舍不得给新婚的侄女随礼,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西服……这一切,都是因为王海风坚信一点:连至亲的人都相信他是“清官”,谁还会怀疑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