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苏州,你绝对不能忽略苏州工业园区。因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崛起,有可能会让你重新诠释这个城市。苏州工业园区仿佛就是苏州这个城市的一个缩影,透视出“打通才路聚财富”的战略版图。  相似文献   

2.
《群众》2007,(2):F0004-F0004
相城,位于古城苏州的北部,担负着苏州城市发展“北拓”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李静 《小康》2006,(1):77-78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因为全面小康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城市的“掌门人”,市委书记王荣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2005年12月8日,来京参加“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王荣接受了《小康》的专访。苏州的崛起是开放的结果《小康》:苏州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一直受到全国关注,苏州是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王荣:1983年,小平同志到苏州地区考察,并且充分肯定苏州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2003年,胡锦涛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分别与江苏代表团举行座谈,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苏州坚定…  相似文献   

4.
祁松 《群众》2022,(3):32-33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积极打造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努力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源源不断为“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总量分别增长了41%、70%,历年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创业类人才数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5.
周志芳 《群众》2023,(21):53-5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和整体谋划,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角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生态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苏州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6.
蒋献忠 《群众》2023,(6):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苏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苏州商贸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姑苏区着力加快消费升级、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发出最强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姑苏区是苏州的政治、教育、文化和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7.
孙建江 《群众》2022,(17):13-14
8月5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着力稳外资稳外贸,切实巩固外资外贸向好势头。苏州是全国外贸外资重镇,苏州外贸外资工作对全省具有“压舱石”作用,对全国也有重要影响。今年以来,苏州遭遇两轮疫情冲击,是全省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之下,苏州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开放发展,建立健全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相似文献   

8.
一、崛起的苏州 2004年中央电视台评选苏州市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其颁奖词对苏州做了这样描述:“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在本次世博会上,苏州作为“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范本成功人选城市最佳实践区。而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同苏州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被誉为“苏州古城保护的样本”。乎江历史街区总规划师阮仪三说:“中国的古城保护,要看苏州;苏州的街区保护,要看平江路。”  相似文献   

10.
任平  李扬  战炤磊  王俊 《探索与争鸣》2023,(9):144-158+180
<正>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苏州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布置下这样一个题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方文浜 《群众》2022,(7):28-29
<正>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近40年来,苏州获得中国首个“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被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平江路、山塘街入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  相似文献   

12.
王涛 《群众》2010,(6):16-17
苏州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和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这“三区三城”建设中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低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是“三区三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琳 《学习与实践》2009,(11):156-163
我国城市从改革开放前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变为今天“以人为本”、“宜居城市”建设为主导,其间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发展工业主导城市;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发展经济主导城市;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即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理念经历了从“发展工业的城市”到“发展经济的城市”再到“和谐发展的城市”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俞杏楠 《群众》2013,(10):53-54
近年来,吴中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绩观、保护观、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南水韵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区”称号,2012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营造和谐”的城市发展理念正在申城铺展开来,城市总体规划朝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完善。2004年12月15日,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了中山公园综合交通枢纽和苏州河沿岸景观区域的建设情况,实地感受了科学规划给城市功能完善带来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绿树成荫,芳草连片。位于成都平原北端,距四川省会成都市98公里,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以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经济的有机融合,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展现出一座迷人的西部都市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06,(6)
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担负着苏州及所辖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的电信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工作。作为推动地方信息化的主导力量,苏州电信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企业、江苏省质量管理奖、苏州市诚信单位、苏州市民满意的服务商等荣誉。为全力打造“诚信苏州、消费天堂”的城市新形象,苏州电信全面开展了“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加大创新力度,落实服务基础管理,狠抓规范化服务,率…  相似文献   

18.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9):51-52
<正>苏州是一座宜居之城,拥有独特的江南风情和文化底蕴;苏州也是一座宜养之城,有着秀美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苏州更是一座深耕养老改革试验田的创新之城,从建成全国首家养老护理院,到入选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再到首创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近年来,苏州在拓展养老服务对象、延伸养老服务触角等方面积极探索。面向未来,如何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苏州全体老年人享受品质颐养生活,进一步放大苏式颐养品牌效应,是我们努力方向。”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正峰说。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苏州纪行李建国苏州,这个小巧玲珑的城市以她的园林、小桥、流水而独具一格。2500年的历史使她成为著名的历史名城和风景游览城市,并享有“人间天堂”及“东方威尼斯”的美称。或许是众多此类的桂冠太炫目了,以致人们忽略了她在今日中国经济格...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云南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在昆明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全国各地都有在昆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各类驻昆商会、协会增至358家,各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驻昆异地商会210家,辐射7万多在昆经商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桥头堡”地位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特色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