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学习导报》2012,(3):64-64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  相似文献   

3.
《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从美国人爱管闲事说起》,作者是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于大波。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心里又有些酸痛。文章首先介绍了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商人的遭遇。这位仁兄在国内时爱唱京剧,常常利用洗澡的时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5,(12)
<正>一第一次知道"寻乌"这个地名,是在2011年11月21日。这一天,我看到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调查研究》,作者习近平。这篇文章是他不久前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的全文。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用130字的篇幅提到了江西寻乌县:"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  相似文献   

5.
明代吴从先的读书小品《赏心乐事》里说:"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免堕空。"我欢喜上了这一句:读佛书,宜对美人。大概是,一味读关乎人生空幻的言论时,难免思想受其濡染与左右,易生遁空心,所以需身边常坐美人,  相似文献   

6.
饱学与忧心     
梁衡 《学习导报》2010,(22):22-23
我用这个题目,是因为范敬宜同志送我一本《敬宜笔记续编》,读罢颇多联想。我们亦熟,读书之前,实际早就在读其人。现掩卷再思,想到老范与两个人可比。  相似文献   

7.
对《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的几点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的几点说明胡绳同志们:为这次学术研讨会我提供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这篇文章已经在12月1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篇幅也比较长,所以我现在不来念它。我假定同志们已经看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得到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结缘二十年     
要说我向非党员推介《共产党员》的事,要追溯至20年前。那是1982年春天,我在沈阳军区某部当区队长时,在吉林某部当政委的大舅来大连看我,并随手送我两期《共产党员》杂志。 大舅走后,晚上躺在床上翻阅杂志,忽然被《共产党员》1982年第1期的《共产党员应能正确看待众说纷纭的人生问题》所吸引。一看作者是余心言,接着又看第二期,还有余心言的短文,题目是《同志,不要忘记你的理想》,读了这两篇文章,印象极深,教育很大,感觉都是在和自己谈心。周六下午党团活动,我就把这两篇短文念给学员们听。两篇短文在学员中引起强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抗日战争开始那年,1937年秋考入设在重庆两路口的巴县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巴中)的。进巴中是我从少年进入青年时最得意的一件事。我读小学是在朝天门三元庙重庆市立第二小学。考巴中时,记得作文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我不知道这是孟子的名言,一看题目就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0,(10):18
当面说人话,背后做鬼事,几乎是成克杰之流的惯用伎俩.在老家的人们面前,在干部群众面前,成克杰摆出一副廉洁自律的面孔,背后却大肆贪污受贿.下面摘录几段成克杰公开发表过的"反对腐败"的言论,以对照其丑行.  相似文献   

11.
超越马克思     
1958年初,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了个说明:本来打算用《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这个题目,因为有的同志不同意,才用了现在这个题目。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论。1959年,王任重就这个问题请教毛主席,毛主席说:“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按理说从去年就已经进入所谓的“最后冲刺”,全部心思都应放在所学课本上,复习,复习,再复习。但是,由于读书,特别是对文史方面的偏好,我一有机会,就顺手拿起文史读物阅读,有时,一口气能把很长的一篇文章读完。对《党史纵横》杂志,我也是这样。我结识这本杂志也十分偶然,是一次爸爸下班带回的。当时,有五六本杂志,但只有这本上的一些文章题目十分吸引我。这些题目很有文采,很能打动人、吸引人。当时,正值纪念“五四”运动 80周年,我急欲想了解“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恰在这期《党史纵横》…  相似文献   

13.
1958年11月6日,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的一间办公室里,毛泽东正在翻阅着有关国内各种动态的简报。寂静的办公室里,不时地传出翻动纸张时的“哗啦”声。突然,中共中央宣传部新近出版的《宣教动态》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他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那琅琅上口的词句,且带有浓郁地方风味的语调,不时地使他那慈祥的面孔上露出笑容。看完之后,他从笔筒里取出铅笔,信手在上面批了几行字:  相似文献   

14.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还是一个大官儿,能...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是从报刊上的一篇文章得到的。文章提出了一种观点,说我们现在基本上仍是“传统人”。“传统人”这个名词的内涵,作者并未界说,但从文章的前后文意来看,所谓“传  相似文献   

16.
坦率地说,我有点拿不准,现在的这个题目是否最准确地表明了本文的基本思想,我只能说,在所有我能想到的题目,比如从内部走向外部、从元素走向结构、从局部走向整体以及从微观走向宏观等,当中,它也许是较为可取的,而这就隐含了这样的意思,即所有这些题目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合适性.因此,与其把现在的这个题目看成较为可取的,也许不如把它看成上述所有这些题目的一个代表来得更为妥当.此外,还有一点须得略加说明,这就是,从语言形式看,现在的这个题目(当然也包括被它所代表的其他题目)显然是一个或然性的命题,而依照我的本意,它应该是一个应然性的命题.因此,完整地说,本文的题目应该是这样:应该从内容走向形式.  相似文献   

17.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还是一个大官儿,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18.
对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5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柯教授来中央党史研究室访问,送给我一本他刚出版的新书《中国的文明与改革》,其中有一篇文章专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读了几遍,觉得作者对邓小平理论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些新鲜的和有见地的观点。文章论述了8个问题,篇幅较长,这里仅选译其中第1、第2和第6个问题,供研究者参考(本文题目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85岁了。我是在16岁的时候,也就是1930年,在家乡江苏淮阴中学,读了瞿秋白同志的两本书,参加共青团的。一本是他同耿济之编译的《社会科学十二讲》,另一本是他担任《布尔什维克》主编期间5篇文章的汇集,是党内读物。读第一本书,我懂得了一点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是毛泽东同志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近年来我认真读了多遍,受教育和帮助很大。2009年秋,我在济宁市委政研室工作时,曾参加过全国维稳工作联席会议到济宁调研群众工作时的一个座谈会。带队的调研组长是一位老同志,他在座谈总结时大段引用这篇文章,并详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会后,我马上找到原文,第一次认真学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