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人道主义历史观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但这种以不变的人性为历史出发点和历史主体的解释模式,其本质是唯心史观和超阶级的价值普遍主义。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之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2.
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运用大历史观从文明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三个维度把握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在两种制度的较量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两种现代化并进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人类文明多样性中展现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因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贯穿大历史观的思维。从正确的党史观出发,从历史方向、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历史规律四个层面理解百年历史,以大历史观阐释百年党史,知古鉴今总结经验,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走好未来的路。  相似文献   

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贯彻其中,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中关于历史问题的论述从历史本体、历史功能、历史主体和历史价值四个维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具有创新性发展。历史本体论维度的创新发展,体现出治国理政规律与社会历史规律自觉统一;历史功能论维度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以史为鉴与开创未来;历史主体论维度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历史价值论维度的创新发展,体现在评价历史当以实事求是为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和新技术革 命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呈现的,大历史观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起源、变迁与发展方向的科学世界观。以大历史观为视角,从近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大趋势中、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中、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中阐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有助于构建具有丰富内涵及强大说服力的中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受着中西文化和特殊历史时代的影响,明显带有青涩的痕迹。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毛泽东接触的思想理论逐渐让他的历史观转向成熟,在先进的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他的思想逐渐系统化,实现了由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由英雄史观向人民史观、由改良史观向革命史观、由狭隘的历史观向大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学芝 《工会论坛》2008,14(6):133-13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探讨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认为,价值观与社会历史观是统一的。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凸显人的价值和需要,一直是我们党的努力方向和锲而不舍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在当代必将大放异彩,价值凸现。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人为本”问题,理论界存在着诸多意见和分歧。本文把这些分歧概括为六个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笔者认为“本”应该是价值取向,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泥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地理因素之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间架性结构以及官僚政治这三条线索出发来解读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涉及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明朝为例来进一步阐明他的大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