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锋 《党史博采》2004,(2):22-24
志在必得 陈毅决意打桂军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在苏中方向,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等指挥下,迎击四倍于己之敌的进攻,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共歼敌5万余人。然而在淮南方向,敌人以第5军等精锐兵团分路向津浦路东地区进攻,我军路东各部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1946年6月底,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在华东战场,蒋介石调集27万军队,向我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消灭华中解放军。华中野战军主力在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在苏中解放区主动迎击国民党军队12万人的进攻,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但是,自9月初始,国民党军队进一步加强了淮北战场的兵力,占领了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华中野战军被迫北撤,与山东野战军会合,投入新的作战。  相似文献   

3.
许述  张冬梅 《党史纵览》2006,(11):40-43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发起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包括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的1个团在内(以下省略"整编"二字)的国民党军3.2万人,使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40天内不敢发动进攻,开创了华野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割歼其进攻主力的先河,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堪称粟裕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冯芝桂 《党史文汇》2002,(11):17-19
1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已消灭敌人56个旅,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为了挽救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准备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他在西安的军政要员,亲自安排侵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1947年3月战争打响时,国民党以34个旅计23万人的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计14万兵力为主攻,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16,(7):8-10
正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我中原部队开始突围。1946年6月,蒋介石在内战部署基本就绪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193个旅、158万兵力,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国民党军用于围攻中原解放区的总兵力约30万人,由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中共中央军委为保  相似文献   

6.
邓颖超和周恩来(连载四)□金凤十九、“我们一定会回来的!”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加紧镇压民主运动。7月1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15日,又...  相似文献   

7.
(一)1946年6月,蒋介石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各个解放区展开进攻,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自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8个月歼灭国民党部队71万余人,蒋介石不得不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纠集了34个旅25万兵力进攻陕甘于解放区,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1947年2月底,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部署进攻延安。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推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得到情报后,决定延安紧急疏散,随即又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共计26万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被迫从1947年3月起,改为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在西北地区,集中了34个旅25万余人,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占领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枢。这时,王尚荣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一旅旅长,执行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他指挥的部队英勇顽强,机动灵活,能攻善守,攻无不克,守无不坚。1947年3月26日,青化砭战斗后,胡宗南命令整编第一、第二十九军主力共11个旅,由安塞、延安等地分三路向延川、清涧地区进犯,…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3,(11):35-35
<正>粟裕和陈毅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光辉业绩,二人被称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一对好搭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蒋介石调集500万大军,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成立五大野战军。其中,山东解放区的野战军和华中解放区的野战军合并后,成立了华东野战军。毛泽东发来电报说:在陈毅领导下,司令、政委由陈毅一人兼,战役指挥由粟裕副司令负责。  相似文献   

10.
<正>粟裕最眼馋的"兔子"盛怒之下的蒋介石,下决心拔掉陈、粟。一是将六成以上兵力用于华东,进攻山东方向的总兵力增至24个师、66个旅,共计45.5万余人。二是抽调精锐部队入鲁。叶飞回忆:"敌人号称‘五大主力’王牌部队中的三支部队都部署在山东战场。整编第十一师是陈诚的起家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御  相似文献   

11.
1947年4月的鲁中大地,战云密布。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呈弧形展开,步步紧逼解放区。粟裕时刻注视着敌人动向,筹划着歼敌方案。粟裕从多种渠道获悉:解放战争经过8个多月的作战,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解放区105座城市,但被消灭了71万余人,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从原来的117个旅减为85个旅。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的矛盾迫使蒋介6从1947年3月起,放弃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施所谓重点进攻。蒋介石为实施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决定在徐州设立陆军总部徐州指挥所,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一指挥原徐州、郑…  相似文献   

12.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兵分四路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为"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了一个以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外线出击、力争实现"以打促和"的军事战略方针。这就是"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战略部署。所谓"北线夺取三路四城",就是以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和晋绥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逐一占领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门(石家庄)、太原、大同四城。所谓"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就是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5万  相似文献   

13.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对我山东解放区之华东野战军发动重点进攻。我华野将士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力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于马下。但由于进攻之敌重兵猬集,齐头并进,很难对其分割,我军不得不且战且退,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随着敌军的迫进,胶东半岛地域狭窄、回旋余地小的地形环境对我军行动的限制也越来越大。为了在更大的战场空间寻找歼敌的机会,1947年3月,遵照中央军委电令,我华野首长果断决定:将主力一分为三,以积极的进攻分散和牵制进攻之敌,迫敌回援。据此,以叶飞、…  相似文献   

14.
1946年8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铁路,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南线的部署。随后,国民党军匆忙调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钳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定陶、曹县地区,占领鲁西南,然后打通平汉铁路,企图把“刘、邓赶回太行山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灭孤军冒进的敌整编第三师,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时任六纵17旅50团副团长马宁(建国后任空军第三任司令员),生前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解放战争中这场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与日军的最后一战是日本投降4个月后的1945年12月19日在高邮地区展开的。高邮战役是在粟裕司令员亲自指挥下,由我所在的部队——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八纵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恶战。1945年底,蒋介石电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茨,要他们坚守在苏中各战场。国民党蒋介石想用高邮要地来锁住华中解放区。  相似文献   

16.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将军,在苏中地区面对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战争奇迹。在短短的一个半月里,粟裕率部出敌不意,宣(家堡)泰(兴)首战告捷;迅速转兵,如(皋)南再度奏凯;创造战机,以15:1的敌我伤亡三胜海安;出奇用兵,四克李堡;诱敌就范,五捣林梓;攻黄(桥)救邵(伯),六胜黄桥;坚守运河,  相似文献   

17.
高平 《党史文汇》2006,(7):40-43
一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以30万大军"围剿"我中原野战军,我军奋起反击,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在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计划,即以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和晋绥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逐一占领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门 (石家庄 )、太原、大同四城,而将冀东、热河作为钳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代名将粟裕,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屡歼强敌,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功高不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显示出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 1 解放战争之初,中央决定:华东战区由陈毅主持全面工作,军政大计,共同研究确定;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1946年,国民党向我发动全面进攻时,使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计68个旅,占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在重点进攻阶段,用于进攻山东的兵力为60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伟人,本刊自本期始刊载有关邓小平同志事迹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刘邓主力腰斩陇海路,慌了手脚的蒋介石急忙改变计划/敢于“引火烧身”的刘邓自然有歼敌解围的本领1946年6月底,蒋介石在完成其全面军事部署后,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8月上旬,乘陇海路开封、徐州之间及其南北广大地区国民党军兵力薄弱,守备空虚之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相似文献   

20.
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苏中部地区,面对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的进攻(敌12万人,我3万余人),依靠解放区的有力条件,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法,七战七捷,歼敌56000余人,是为苏中战役.在苏中战役中,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华中军区政治委员邓子恢、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题图左一)、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谭震林等首长,电报往来,当面磋商,群策群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始终在第一线指挥的粟司令员那种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统观全局的非凡智谋、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使我敬佩不已,终身难忘.1 解放战争开始时,军委根据敌军的态势,曾设想南线战场外线出击,华中野战军兵出淮南,占领蚌埠、浦口段铁路,以配合山东野战军歼敌于徐、蚌间的作战,并就此方案征询战区指挥员的意见.粟司令员在全面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