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决定正式将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下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内容中来,对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如何适应发展,让城镇化的新型居民享受到更高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也是我们医疗卫生管理者以及全  相似文献   

2.
孙柏宁  朱晨曦 《群众》2023,(2):21-22
<正>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都市圈的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以城市间密切的分工协作,正成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构建集约高效的都市圈格局,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更有利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形成新时代中国空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不仅具有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有效承载经济活动和人口、引领国家或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构建一体化城镇化体系、增强城市群韧性、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以缓解"城市病"、深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规模和质量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进城市群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新时代我国城市群发展已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要把握"聚集、协同、示范、共享"四个关键词,实现城市群的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群的发展也需要国家在城市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5.
自"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以来,伴随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作用,我国传统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逐步向核心—节点—网络式的一体化均衡格局演进,具备网络化特征的城市群进一步上升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和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域经济系统构成方式升级、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提升和区域协同治理系统的深度耦合,是中国城市群战略转型的内在深层逻辑。未来,要实现城市群战略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的持续发展,必须消除区域不平衡、人口逆向流动与人口老龄化、三大基本制度改革滞后和政府职能转变机制缺乏弹性等四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22)
正安全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规划和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针对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漏洞,进一步注重公共安全战略规划和体系建设,加大风险预警防范和协同治理力度,提升公共安全有效供给和保障支撑能力,推动城市群融合发展、稳定发展。正视风险挑战,强化城市群公共安全治理城市群是不同城市合理分工、紧密协作而连接成的网络。城市间的深度融合使城市群成为一个开放的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9,(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不仅是丰富和改革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完善改革开放空间格局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支撑,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城市群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都市圈+城市群"的格局不断重塑与优化,区域治理实践不断深入,但是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区域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9,(20)
<正>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路径,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鉴于与国内城市群布局具有高度一致性,自贸区正被视为城市群发展的"泉眼"、区域发展的新窗口。当前,长三角地区已有5个城市设立自贸区,依靠制度创新,自贸区主动突破限制区域协同发展的瓶颈,致力于构筑一体化开放格局,为本地区对外开放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标不仅仅要建设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7,(12)
<正>淮海城市群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主要城市所组成。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淮海城市群起着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地位与作用。高起点规划建设推动淮海城市群,对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形成和助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淮海城市群建设的显著成效本世纪初,江苏省就开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依托的苏锡常、南京和徐州三大都市圈的规划建设。2010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二次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城市化,体现了人口流动由中心集聚向多点扩散转型、空间格局由小城镇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转型、城市功能由产城分离向产城人融合转型等多维度进阶的特征。在实现二次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创新引领、产城人融合、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文化交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破题发力,推动城市化发展路径由“量”向“质”切换,更好发挥城市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13)
正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无锡既是区域内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一环,又是省内率先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城市。无锡将积极与区域内各城市沟通配合,协同共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推进"两聚一高""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精神,制订并实施无锡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廊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2月,重庆市政府出台的《"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0年"万开云"板块互联互通、互容互补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构建"一心四向多连线"的区域交通格局。推动"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是"万开云"板块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解决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摒弃原有的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体系,而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前不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改委、住建部等中央管理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全国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共建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重庆、四川两地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城市群的本质和核心是组团式发展,是推进新一轮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川渝城市群建设是川渝合作的"升级版",是探索西部城镇化道路的科学途径。川渝城市群包括11个城市及所辖73个县(市)、1636个建制镇,幅员面积18.3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区域要"动"起来,不仅需要重庆与成都的"双核驱动",还应以"双城"为中轴线,激活全域内的所有城市细胞。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主要空间形态,是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体形态。当前城市群发展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群建设,切实补齐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短板,形成新时代区域经济增长强大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依托区位优势、理顺区域内城市间的关系,是推动中原城市群自身发展、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亟需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从宏观上构建起以"郑州市+许昌市"为核心,"分片区"分散发展的格局;从微观上做好发展规划,重视中小城市和城市走廊的建设,形成全域城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7.
汪毅 《群众》2022,(5):19-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群一体化的加速引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南京都市圈积极探索都市圈层面高质量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出示范、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这就需要在构建多链条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多层级嵌套的功能空间结构、多方式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多领域保障的韧性安全系统四大方面率先探索,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21,(6)
正长三角城市群是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经济有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它肩负着创新引领和率先实现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任。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进?找准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发力点是关键。城市群协同治理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两大生产-生活空间,城乡空间的分异与融合伴随着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全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之间不仅地理空间分离,政治、经济、社会空间也日趋异化;城乡二元化体制不仅表现为城乡二元化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体制,也表现为城乡多元空间的分离与割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空间的变革推动着乡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并带来了城乡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互动。在此情况下,空间融合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视角,其广度和深度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5,(9)
<正>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意见中提出,发挥徐州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用,推进淮海城市群和东陇海经济带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商贸、旅游、产业等一体化发展。这一要求为徐州交通运输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徐州以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一手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一手抓运输服务体系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运输服务业水平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