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自由问题,像斯芬克斯一样向每个思想家发出通谍:请你解开这个谜,否则我便吃掉你的体系。对人的命运和人的解放无比关注的马克思、恩格斯,自然不会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可叹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对马...  相似文献   

2.
平等与自由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  相似文献   

3.
孙道荣 《今日广西》2008,(16):79-79
一个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相似文献   

4.
自由意志和恶的关联是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分析了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对自由意志和恶的阐释,着重论述了索洛维约夫给自由意志的定义不能够提供同一个主体的自由意志可能存在着诸多不同状态的根据.索洛维约夫对自由意志的阐述,理解起来比较晦涩,但即便是这样,不同时代的人,仍能在索洛维约夫思想中寻求契合自己时代特征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5.
向前  彭运石 《求索》2013,(6):88-91
自由意志是西方伦理思想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近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尝试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探索自由意志的心理机制、影响及表达。尽管心理学无法证明核心意义上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但是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需要自由意志的概念: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心理治疗实践需要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最重要的是。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自由意志——承认“自由意志”.并将此作为现代中国人性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成为现代中国哲学人性论区别于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分水岭。但在此过程中,自由意志心理学面临诸多理论和现实的困境,因此,本文对自由意志心理学困境及其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中国人性论提供另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自治的法益概念角度,财产犯罪通过侵害被害人的财物而侵害被害人在财物上的自由处分和利用的意志自由,实现对被害人财产权利的侵害。不同财产犯罪体现了对被害人意志自由的侵犯方式和程度的不同。行为人对被害人意志自由的侵犯形式,大致分为回避、对抗、压制和欺骗4种类型,分别对应刑法中的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和诈骗罪。盗窃罪中,回避意味着行为人在被害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取走其财物,在此过程中行为人和被害人不会有意志上的直接接触,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说明“秘密盗窃说”的合理性和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7.
《细雨中的阳光》通过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南方小城的爱与被爱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自由。这正切合了当下“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题。好在我们开始进入法治社会、现代社会,并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代法学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不仅是整体人类的自由,我们更要个体的自由。自由和权利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个体的自由,权利就无从实现和落实;即使有了权利,没有自由的支撑,权利也不会牢固和持久,并且,权利会最终丧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时间真快,转眼《公安教育》100期了。我提起笔来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公安教育》——这个刊物是咱们的!从事公安教育的人们,无论在哪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都希望有一方指导工作、研讨理论、交流体会、倾吐心声的园地。《公安教育》应运而生。她告诉我们来自一线的最新信息,探讨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交流彼此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引领读者使之思想深刻、情感升华,这是咱们的刊物。我是《公安教育》忠实的老读者,也算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工作中愿意探讨一些公安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公安教育》满足了我的“写作欲”和“发表欲”,使我得以对…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文化“主体”、“主体性”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的“主体”、“主体性”?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实体即主体,一切主体均具有实体性,但真正的主体不是自在的,而是自为的.即,真正能够被称之为主体的,是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具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精神的“人”.[1]“认识你自己”是人类的永恒问题.“我是谁?”、“我应做些什么?”康德式的追问,永远摆在我们面前.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是.  相似文献   

10.
王恒 《前沿》2012,(17):74-76
纯粹的个人自由意志仅有在理论上的意义,个人自由意志只有通过交往在实践形成共同意志才有真正的意义.把权利放在群体中观察,给意志以背景,这样的自由才能具有实践理性能力.这个过程恰恰是伴随着社群主义思潮对个人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挑战”而逐渐形成的.从自由意志向统统意志的转向是民法意志的第三次嬗变.  相似文献   

11.
石哥:各位聊友,上一期“我的父亲母亲”的话题引起了全国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共鸣,为了让更多的聊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给大家一个倾诉的机会,我们今天继续这个话题,各位请: 父母的恩情比海深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今年68岁了,是个性格开朗、豪爽的人。8年前,在我截瘫9个月之后,他老人家也遭遇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  相似文献   

12.
孙仲 《前沿》2006,(3):90-91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物权的创设问题上对当事人之个体意志的一种强制。但此种强制是否背离了私法自治中自由之精神实质,以至于会导致物权法在性质上与契约法相互对立,从而出现否定自由在物权法定中的体现,那么,物权法定与自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本文要阐述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问题是:您想赚钱吗?我想人人都不会拒绝,只要这个钱来得正大光明,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哪些是想不赚钱都不行的行业吧。  相似文献   

14.
很长时间里,我们把创新的内涵缩小了,片面化了。我们以为创断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就如同过去的技术革新。所以,只要提到创新这个字眼,我们就立刻联想到产品技术方面。我们又以为创新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是和做广告摘促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创新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我想大致是四个方面:组织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而其中,组织创新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和根本。没有一个不断创新的组织,企业的其他创新活动就不会是有效的,也不会是持久的。  相似文献   

15.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前提。传统伦理学仅仅局限于在人类自身及人与人之间探讨人的自由意志及责任与义务问题,因而对自然的生态道德责任几乎无从谈起。自由意志的存在源于人自身与其内在自然的和谐,它的实现有赖于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即自由意志的生成与发展必然与自然相关。要实现最终的意志自由必然是自然和谐的自由;自由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证成自由意志具有生态性,不仅为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提供了合法性理由,也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道德合理性和生态正当性,从而成为生态道德责任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生观》下册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自由之所以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是因为自由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制度、法律和纪律的影响、制约与限制。一、人的自由程度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自由从哲学上讲,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关于法的哲学意蕴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合理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所谓权利乃是社会主体在法律框架内享有的自由行使自我意志的一种行为权限或资格。在政治共同体中,所谓意志的自由不能超过法律覆盖的边界,且每一种意志自由的行使都必须与其他人的意志自由相协调。法权是否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的最高权力就成为衡量和检验这个国家古典性或现代性的根本尺度。义务行为与权利行为一样都是出现在法律制度产生之后的人类社会中。如果一种意志行为,其中的理性力量战胜了各种非理性成分的力量,控制了意志的方向,基于这种心理机制的"分内"行为就是义务行为。义务行为并非出于本能或意愿,而是出于理性制导。在现代法权下,权利和义务的数量是对等的,有多少种权利就必然有同样数量的义务。权利行为是利己不害他的行为,义务行为是利他不害己的行为,两类行为的总和构成人类的全部正常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关于民主与自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多数人的意志得到合法的体现就是民主,个人意志的表达就是自由。因此,有理由认为,民主是相对于个人自由而存在的,个人的自由可以存在于民主之中,而民主却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限制。因此也可以说,自由是对个人而言的,民主是对群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似乎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我们自认为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我也曾经这么认为。但是,当你切身体验到一个又一个教育的问题,由这些问题又进一步感悟到更深的问题,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原来是混乱不清的。让我从具体的问题谈起吧。不会思考的学生作为大学人文公共课教师,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这些印象特点非常鲜明,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