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我在2012年第7期《同舟共进》杂志发表了《海峡两岸政要日记》一文后,想不到引起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的注意。她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吕将军去世后,留下一大堆日记本。她说与我是北京大学校友,她当年考入北大生物系,后来转入中国医科大学,希望我来北京时到她家看看。  相似文献   

2.
正新县小潢河边,一栋普通的单元楼里,一套简单的居室。泛黄的墙壁,斑驳的裂痕,20世纪60年代的军旅皮箱、70年代的老木柜子、80年代的简易木床,一根看不清颜色的绳子下吊着昏黄的灯泡……这个60多平方米的陋室,让每一位走进它的人觉得意外、感动和震撼。若不是事先知道,谁能想到,它竟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住了20多年的"寓所"!不悔扎根老区为党奉献忠孝20世纪70年代,一部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  相似文献   

3.
开国上将陈锡联戎马一生,历经百战,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身居要职,一度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这在开国上将中是绝无仅有的。陈锡联一生充满传奇,但他很少向人讲述,许多往事鲜为人知。他与母亲的感人故事也充满神奇色彩,从一个侧面可折射出这位将军多姿多彩的不平凡人生。相依为命乞讨度生1915年1月,陈锡联出生于红安(原名黄安)县彭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年幼的陈锡联从小就经受生活的磨难,品尝到人生的艰辛八岁那年,陈锡联父亲身患重病。为给父亲治病,母亲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仍未换回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前,把母亲拉到身边,指着女儿说:“为了全家人活命,就把她送人吧……“几天后,两个人贩子拿着几块大洋来领人。陈锡联知道了,跪在娘面前哭着说:“娘,姐姐还小,不能把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8,(3)
今年,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胜利60周年。我的父亲曾亲身经历了这一伟大的战役,生前,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我讲述过这段历史。我的父亲阎树棠,字荫庭.1909年8月生,河北省保定市人,回族,保定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兵站班毕业。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原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第二十七师军械处少校主任、兵站站长。第二集团军系孙连仲部,名义上有两个军,是第  相似文献   

5.
东方帝国梦     
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进入嘉定前线指挥所。嘉定城距离罗店前线只有不到3000米,集团军各部队已经在这里集结待命。 “诸位,我要特别提醒大家,虽然我军兵力为敌人4倍,但是总体上我军并不占优势。”39岁的上将总司令陈诚把他的将校们带到嘉定城外一处隐蔽高地上,边观察敌情  相似文献   

6.
新县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并哺育出许世友、李德生等43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相似文献   

7.
刘清芳 《乡音》2012,(6):54-55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刘清芳创作的第二部红色诗集《国之栋梁》,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诗集以古体诗的形式,深情礼赞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事业做出卓著勋业的开国上将和"两弹一星"元勋这两个英雄群体。现将刘清芳为该诗集所写的前言《国之栋梁永志不忘》刊载如下(略...  相似文献   

8.
许世友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读《红楼梦》(节本),是"文革"中的事。那时许世友除了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外,还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因为在地方上任职,所以江苏的很多人都见过许,或跟他有过交往,我就曾听过他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1950年3月26日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国民党陆军上将、黄埔1期毕业生胡宗南从西昌小庙飞机场乘飞机离开大陆去台湾。近70年后,胡宗南之子胡为真为了寻找父亲生前足迹,前来大陆寻访胡宗南曾经的驻防之地,先后走访了西安、延安、汉中、成都等地。我有幸参与了他在西昌的行程。为弘扬抗战精神,我曾先后采写过十多名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并得以见报。特别是经过10年努力,把1939年秋31集团军从抗战前线送来西昌的烈士眷属和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10.
宋胜健 《黄埔》2013,(2):37-38
孙连仲.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中立下了颇多汗马功劳.1938年3月在徐州会战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坚守台儿庄.在台儿庄给日军以重创,打了漂亮的一仗;  相似文献   

11.
<正>处在事业瓶颈期的年轻摄影师,正面临着参赛资格被取消的危机,经营着老照相馆的父亲却在这紧要关头让他回家,只为给邻家关系紧张的母女拍一张合照。微电影《致父亲》讲述了一对父子从敌对误解再到矛盾化解,血浓于水,父子情深的故事。尊亲、致孝的朴素情感,在27分钟里徐徐流淌,不煽情,不矫情,直抵人心。《致父亲》是海南共青团微电影全国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1,(6):18-18
新县很新,从1947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为该县更定现名算起,只有64年历史。新县很红,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四方面军的摇篮,李德生、许世友、郑维三等46位开国战将的故乡,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月刊》终于到了。当我轻轻摩挲着散发着浓浓油墨味的《公安月刊》时,一股暖流涌过心间。是她,伴随着我从一个不请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公安战士。认识她是通过父亲的介绍。那时我正上小学,父亲是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每月,当腋下夹着崭新的《公安月刊》的父亲回到家中时,我总是扑过去,从父亲的怀中夺过她,然后趴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一字一句地读,惹得洗脸的父亲呵呵直笑。这时,母亲端着盛好的饭菜,从里屋走出来看了一眼父亲,回头笑着对我说:“今天吃《公安月刊》夹鸡蛋了。”这时候,《公安月刊》已在我的心中播下了…  相似文献   

14.
安东 《台声》2006,(12):92-92
这是一本关于亲情和思念,关于宽恕与原谅,也关于成长的书。蒋孝严奇特的身世曾引起了世人的好奇和各种猜测。美国两大著名报纸《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都曾以显著篇幅进行了长篇报道。国内外其他媒体也对他父母恋情、他母亲离奇死亡、他和孝慈这对孪生兄弟的生活经历进行了各种版本的叙述。历时3年,用流畅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完成的《蒋家门外的孩子》,是蒋孝严为他的父亲蒋经国而写。正如他在书中《自序》所说,“从提笔写下这本书的第一个字开始,到点下最后一页的标点符号,一路上,父亲经国先生的影子一直在我脑中、在我眼前、在我身…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颂》的首映式上,唐国强谈起再度扮演毛泽东感慨激扬:“延安十年,是中国革命黄金的十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年。扮演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整部戏对我的考验很大,是我艺术生命和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唐国强先后在《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战国红》等剧中出色地塑造了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形象,又在《长征》、《开国  相似文献   

16.
上将 郭天民     
毕一功 《黄埔》2010,(4):16-17
开国上将郭天民,是一位性格刚烈、具有传奇色彩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在军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朱德曾赞扬郭天民是一个“有功不居功的人”。  相似文献   

17.
话语精萃     
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开国上将吕正操如是说,今年1月4日是老将军的百岁诞辰。摘自2005年1月5日《人民日报》。他突破障碍,让公共财政更加透明,他坚守诚实,不打折扣始终认真。一个人和八万审计干部,共同担当国家的啄木鸟。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维护国家利益,是重于  相似文献   

18.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19.
开国上将吕正操10月13日逝世于北京,享年106岁。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回顾百年的传奇人生,将军生前只用了这样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其实,这位老人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传奇。  相似文献   

20.
鄂西前线行     
1944年春,我到抗日前方的湖北汉水一带走了一趟,所见所闻印象深刻,时隔50余年,有些细节如今还能记得。此行为的是了却一桩心愿。父亲张自忠是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十里长山督战时为国捐躯。从此,我就一直盼望到十里长山去凭吊。父亲牺牲时,我才17岁。三个月后,母亲也因病辞世而去。我原本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女孩子,父亲和母亲就是我心灵中的全部世界。风云突变,几乎同时失去双亲,我一下子坠入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经过一段悲哀迷惘的日子,我跌跌擅擅爬了起来,忽然觉得长大了几岁。新的环境使我想到父亲常说的,女孩子要自强自立。国仇家恨又促使我思考人生的道路。我一方面怀念父亲而心情沉重,另一方面就是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