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小康》2017,(1)
<正>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什么是特色小镇?如何挖掘特色小镇的"特色"?除了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还需要什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忽略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精髓;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并没有突出"特色"二字,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伤害。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以"精而美""聚而合"为原则,以特色小镇多样性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打造规模合理、布局完善的特色小镇;调整特色小镇评价体系,针对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更为科学地对特色小镇进行年度考核;研究特色小镇用地保障问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放大和凸显特色优势,民俗文化是小镇"特色"形成的源泉之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的精神特质与历史记忆,能带来小镇特色的唯一性,是"特色"的直接体现。因此,民俗文化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核心,通过建设"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青而绿"、"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带动镇域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最近几年来,"它"火了。它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新探索,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战略,它就是"特色小镇"。国内"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已有三年。2014年10月,浙江提出"特色小镇"概念。此后,特色小镇在国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11)
<正>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房地产商制造新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明显;还有些地方重“形”轻“魂”,特色小镇特色不足。现阶段,有些地方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着特色小镇建设沦为“形象工程”,盲目跟风建设;房地产企业的加入背离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配套设施不足和政府服务观念意识仍需转变等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普洱市那勐勐特色小镇项目最近开工建设。这是普洱市今年陆续开工建设的15个特色小镇之一,也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特色小镇。去年至今,"特色小镇"无疑是城镇化建设和文创领域里的热词之一。在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云南上榜3个镇,分别是红河州建水县西庄镇、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目前,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广东有6个,第二批广东有14个,实际上广东申报的小镇数目要大于这个数字,有些被刷下来,有些继续改进再申报。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参观了阿里云操盘的云栖小镇后,首次在浙江公开"特色小镇"这个提法;2015年1月该省"两会"时,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区域产业命名的"小镇"通常被外界称为是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去年7月20  相似文献   

9.
余金梅 《桂海论丛》2018,(3):117-122
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分工体系空间结构,有利于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同时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针对当前广西沿海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着城市集聚水平的不足钳制内生发展动力、产业基础的薄弱压缩发展空间、民营经济的匮乏影响投资主体的生成、财政力量的有限性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行政资源的分散性削弱协同发展等问题,文章提出要以城市功能的提升激活沿海"特色小镇"的生产要素、以主导产业的专业化整合沿海特色小镇的产业链、以多元化投资平台开发沿海"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以各类主体的协同形成沿海"特色小镇"的共生格局等对策建议来推动广西沿海"特色小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特色小镇是开放式、共享式经济,围绕产业、金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等一系列能助推特色小镇传承、挖掘和发展的经济主体都可以参与进来。小镇发展的核心不在于开发,而在于产业运营。特色小镇的初建和创建,无疑是时下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等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发展方向和热门话题。为了全面系统地从多角度记录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和整体历程,全面展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就,完整记录中国特色小镇新篇章,由杨世伟"掌舵"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3)
<正>"后月季大会时代",魏善庄再度创新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借势京津冀一体化、新航城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打造文化中轴、生态中轴、国门中轴,努力建设可持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一花一世界;一镇一风情。"月季小镇"魏善庄,位于北京市的正南部,南中轴的延长线从北至南纵贯全镇。这座小镇因为月季花而实现完美转身,从一座以"一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城镇成功转型为拥有近万亩月季产业园区的"月季小镇"。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并借鉴外省市经验,常熟要全力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支撑的"路虎汽车小镇"和"E裳小镇"成为省级特色小镇;积极支持已有一定基础的隆力奇养生小镇和生态环境资源比较优越的南湖休闲体育小镇成为全省专项特色小镇。为此,常熟市政协近期组织专项调研,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建议如下:建设方略要突出产业引领。建设特色小镇必须明确并锁定产业主攻方向,紧扣产业升级趋势,构筑产业创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国家城镇化格局中一个重要战略对推进我国城镇化向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营建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不仅是解决特色小镇同质化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有利于增强特色小镇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效能,促进特色小镇产业的转型和协同发展,推进特色小镇走出"镇门""省门"和"国门"。营建特色小镇文化品牌是塑造特色小镇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中,需要提炼特色小镇的精神与价值,整合及创新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源,完善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化运营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严朝波 《今日海南》2014,(7):F0002-F0002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琼海市以反对"四风"、强基固本为主要任务,致力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田园城市建设的强大助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田园城市建设丰富实践特色。琼海市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因地制宜,提出推进"打造全域5A级景区、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等十大实践特色,解决农民增收难、惠民政策和资金不落实、农村人居环境脏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5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概念以来,经过3年时间的建设与发展,俨然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新抓手;它带来的争论和迷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三年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潮中,涌现了很多具有示范意义、发展良好的区域,也有大量一哄而上、名不符实的"特色小镇"。无可否认的是,  相似文献   

16.
<正>"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中的小镇美景,如今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乘势而起,无论从国家层面提出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还是各省内培育规划,都能看到特色小镇建设已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遍地开花"在云南怎样开出特色之"花"?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促进文创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在实现产业支撑的同时,怎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30)
正去年7月国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截至2016年年底特色小镇的数量已达1000个。不过,不少特色小镇的建设者却有难言之隐。浙江特色小镇,刚刚经历了一年大考。8月2日,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公布了对前两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和培育对象的考核结果,78个省级创建小镇中,6个被警告,5个被降格。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开始,特色小镇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一些地方政府,都对打造特色小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目前,全国表示建设特色小镇的多达五六千个,有些部门提出要建200个特色小镇、2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机构甚至提出要建1000个旅游小镇,五六百个文化小镇.在这样的“大干快上”背后,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房地产商制造新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优秀的规划绝对不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是要将蓝图变为现实,看看蓝图实现之后与我们的预想有多大的差距。特色小镇在当下中国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只追求量,还要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建设、培育特色小镇,规划必须先行,优秀的规划须具备怎样的特质?在接受《小康》杂志社专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李学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辽宁省按照"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以特色小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建设一批东北风情浓厚、满族文化鲜明的特色小镇,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