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龙  程明 《中国人大》2014,(4):56-56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滁州名扬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最具时代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每次来到安徽省滁州市,脑海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欧阳修的名句。滁州,地处皖东,历史上名人辈出,人文古迹数不胜数。在新的历史时期,滁州人民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自己的美丽家园.特别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滁州市积极组织开展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一次,他写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觉得不满意,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朱子语类辑略》)欧阳修的这种“怕”显然与我们平常说的“怕”含义不同。坏人面前心虚胆怯、竞争之中畏缩不前……这类“怕”令人不敢恭维。而欧阳修怕的却是文章达不到水准,怕因此贻误后人,留下话柄。他这种“怕”显然不是胆小,而是对自己的文才有清醒…  相似文献   

4.
歐陽修一篇《醉翁亭記》,使“環滁皆山也”的安徽滁州城名揚四海。滁州城西五公里,有一琅琊山,峯巒窈窕,林壑幽深。加之神奇而古老的傳說,歷代著名文人墨客留下的衆多詩文,使琅琊山成爲皖東的一處旅游勝地磕暧兴氖f左右的國內外游客到此游覽。大概是景色過美之故吧,大批死人竟也來此“旅游”:從山脚到山坡,再到山上,修了數不清的墳墓。據琅琊山管理局負責人介紹,這裏的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统一战线》2014,(4):59-60
安徽:发挥九三学社优势创新社会服务 “九滁合作”框架协议前不久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这是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今年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工程。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与滁州经开区建立长期的智力与技术合作,在经开区建立九滁高新技术孵化园、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高校研究院,共建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濒长江,南与黄山风景区相连,现人口155万,是中国有名的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非金属产业发展基地。池州境内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达60%,有四处国家级旅游胜地,即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莲花佛国"九华山;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牯牛降;地处九华山麓幽深宁静的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贵池齐山——秋浦仙境、东至的大力山、石台的溶洞群等风景名胜区。池州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众多的名人足迹,一批批墨客骚人、鸿儒雅士在池州驻足流芳,池州自古被誉为"千载诗人地"。久远的历史还孕育了池州古朴的文化艺术,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贵池傩,是中国最为原始的古老戏曲,其发源地就在池州,池州也因此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傩戏之乡"。  相似文献   

7.
元月中旬以来,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在皖东城乡、江淮大地流传:滁州市南谯区花山中学初二班从小父母双亡的刘翀燕和家庭特困的谢超同学,虽然在省会合肥没有亲戚,可一年来却得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泽惠的个人资助。这真是:社会主义制度好,穷在深山有"远亲"。江泽惠副主任曾在滁州工作过多年,对滁州有着特殊的感情。前年底,经过多次与琅琊区妇联联系,她确定个人出钱资助刘翀燕、谢超同学从初二直到考上大学,并于去年4月20日一次将2400元钱寄到花山中学。从此,江泽惠心里时刻惦记着远在深山的两名学生,多次打电话问寒问暖。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9)
何闽旭,这位做梦都想把安徽省池州市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的市委书记,接受采访时,每谈及池州的旅游规划,就会不由地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资源、历史、文化池州是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经国务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名作家鬼子,写了篇散文叫做《可惜我不是凤山人》,对凤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于凤山的洞奇水特、宁静悠远、物阜民丰,还有凤山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美食。说实在话,作为土生土长的凤山人,读了之后有些小激动。凤山境内山连着山,连绵不断,县名因"环山似凤,环凤皆山"而得,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长寿养生基地"两大世界品牌,也是"东巴凤世界长寿金三角"核心县份之一。境内有着奇特的峰林、谷地、地下河和  相似文献   

10.
西街情调     
先择一片精美的山水为邻,然后在青山绿水和茂林修竹的簇拥下经典地张扬着自己的不凡——西街,她是一位活力四射、令人艳妒的媚娘!自古圣贤爱山水,山兼容万物,有山便有了博大和秀美;水涵养生灵,有水便有了柔顺和灵巧。没有水的柔媚,山再高也无精打采;缺了山的险峻,水再清丽也少了灵性和魂魄。近代爱国人士吴迈早有佳句传诵,“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阳朔选择了山媚水秀的岭南,而西街则选择了阳朔,这就注定了西街身份的高贵与典雅。阳朔故城,四处是绝佳的风光胜地,“环野皆山立,一水抱城游”,秀美的漓江和遇龙河环护着阳朔,象是特意为她束上了一条清荣靓丽的兰绶带。簇拥着她的山奇峰挺拔,山色苍翠,绿树繁茂,碧莲峰、西郎山、独秀峰,孤峰数起,远衔密布群峰,近携满城相思。古往今来,多少街衢,耗尽一季的寂寞,相思得一水湄之居,感触月融山林、风扶秀水的醉意,却是不能,可西街这一切都已经拥有了。  相似文献   

11.
1995年新春佳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且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年,一位阔别近半个世纪海峡对岸的亲人,回到了大陆风光秀丽的皖南池州姐姐家过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每年新春来临之时,我那年逾古稀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地念叨着台湾的亲人,会情不自禁地述说起那年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12.
婺源游记     
去年仲春,我曾接连有过两次婺源之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婺源那秀美的景色仍历历在目。神奇的卧龙谷卧龙谷在婺源海拔1600多米的大鄣山两坡陡峭的山岩中,形状酷似"V"字型。走进卧龙谷,满目青  相似文献   

13.
池州是具有历史神韵的。这是一片充满艺术灵性的土地,素有"下载诗人地"之美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辛勤耕作,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代勤奋耕耘的池州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在各  相似文献   

14.
凡怡 《传承》2008,(21):51-51
20年前,母亲和邻居为琐事争吵,邻居仗着她儿女都是吃商品粮的,出言不逊:"你命不好,活该在农村受罪。我丈夫是商品粮户口,我的儿女也是。看看你,丈夫是个种田的,儿女皆是农民。我怀疑你的女儿都嫁不出去,要嫁也只能嫁个土包子,若能嫁商品粮的那就算有本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19岁的我虽然不能出面和她争吵,但在心里定下了目标:你等着,我一定要嫁个吃商品粮的男人为母亲出口气。这成了我后来择偶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上池州曾几撤几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此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并且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感叹山水之妙,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而且,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就座落于境内。 1999年,浙江丽水市委书记何闽旭调任池州任地委书记(池州2000年撤地设市),他带着江浙的发展意识,凭着精湛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带领池州一班人埋头苦干,六年如一日,使皖江城市池州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江南之城,采访了该市市委书记何闽旭及相关领导,请他们谈了池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上池州曾几撤几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此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并且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感叹山水之妙,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而且,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就座落于境内。 1999年,浙江丽水市委书记何闽旭调任池州任地委书记(池州2000年撤地设市),他带着江浙的发展意识,凭着精湛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带领池州一班人埋头苦干,六年如一日,使皖江城市池州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江南之城,采访了该市市委书记何闽旭及相关领导,请他们谈了池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上池州曾几撤几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此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并且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感叹山水之妙,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而且,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就座落于境内。 1999年,浙江丽水市委书记何闽旭调任池州任地委书记(池州2000年撤地设市),他带着江浙的发展意识,凭着精湛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带领池州一班人埋头苦干,六年如一日,使皖江城市池州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江南之城,采访了该市市委书记何闽旭及相关领导,请他们谈了池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上池州曾几撤几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此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并且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感叹山水之妙,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而且,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就座落于境内。 1999年,浙江丽水市委书记何闽旭调任池州任地委书记(池州2000年撤地设市),他带着江浙的发展意识,凭着精湛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带领池州一班人埋头苦干,六年如一日,使皖江城市池州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江南之城,采访了该市市委书记何闽旭及相关领导,请他们谈了池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上池州曾几撤几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此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并且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感叹山水之妙,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而且,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就座落于境内。 1999年,浙江丽水市委书记何闽旭调任池州任地委书记(池州2000年撤地设市),他带着江浙的发展意识,凭着精湛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带领池州一班人埋头苦干,六年如一日,使皖江城市池州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江南之城,采访了该市市委书记何闽旭及相关领导,请他们谈了池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悠久的历史与丰富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上池州曾几撤几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此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并且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感叹山水之妙,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而且,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就座落于境内。 1999年,浙江丽水市委书记何闽旭调任池州任地委书记(池州2000年撤地设市),他带着江浙的发展意识,凭着精湛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带领池州一班人埋头苦干,六年如一日,使皖江城市池州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江南之城,采访了该市市委书记何闽旭及相关领导,请他们谈了池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