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在总结研究城市发展相关理论基础上创新了"场景"理论,用于阐释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现实愿景和路径选择。成都以此为指导,面向发展新经济为目标,提出"场景营城"的战略理念,并大力推进新场景建设与供给的实践。但经研究发现,成都实践还面临对"场景"内涵认识的偏误,需进一步修正才能实现从认识论向方法论的跃变。基于此,本着围绕更高效地践行"场景营城"理念,更好推动成都新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新的战略路径和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2.
空港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产业,其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加快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空港经济已经成为南宁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基于对南宁市发展空港经济的SWOT分析结果,认为南宁市应找准目标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增强空港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3.
空港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产业,其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空港经济区在未来必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和“动力”.近年来南宁市空港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目前,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南宁空港经济区的决定,并下发了《中国-东盟南宁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因此要充分认识作为对外开放基地的现代空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趋势,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南宁空港经济区,打造引领南宁城市发展的“引擎”和“主核”.  相似文献   

4.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比较,从城市创新竞争力角度对20个城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都排在20个城市前列,总体上,成都是目前创新发展氛围最好的城市之一,这样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显然非常有利于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激发城市动力,成都在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在未来的城市创新发展中,提高成都城市创新发展竞争力,必须要把创新发展产业列为成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推动成都创新发展走向全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四川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内陆省份自贸区建设,谋划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设立自贸区,在西部地区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跨越式发展。双流航空港和综合保税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建设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双流县也适时提出了建设"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战略部署。本课题将着眼依托双流建设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优势与不足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托机场,放大空港优势,发展临空经济,成为当今国内外城市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共识。根据章丘市经济发展现状,我们今后要发挥区位和现有产业优势,以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空中交通枢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依托,聚集发展航空制造业、航空关联制造业和临空产业,引领现有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打造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基地和经济驱动引擎,为济南乃至省会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要保持成都经济的长期繁荣",新经济"是成都的必然选择。它包含三层意思:通过"再工业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端成长型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化区域开发与合作,充分利用四川及西部的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建设成都内陆型开放高地,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的崛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中国西部正在崛起的中心大城市如何发展?文章从成都的发展历程入手,得出的结论是:适应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城市发展方针;重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整体发展;建设大成都城市圈,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合保税区叠加整合了此前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全部功能和政策。在内陆设立综合保税区是建设开放平台体系、构筑开放高地的重大机遇。这些机遇集中体现在"三个有利于"。要加快内陆开放平台体系建设,应当借鉴先进经验,从加快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无水港、虚拟空港、公路口岸、内河港口等方面,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城市转型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欧美国家率先进行了城市转型,中国等发展中的国家也随之开始城市转型。成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副省级省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勇于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的领头羊。世纪之交,成都也开始主动进行转型,而成华区则在城市转型之路上进行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对城区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而现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应特点可概括为:“竞争合作,制约防范,规塑行为,影响发展,避免对抗.”结合今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峰会与7月中美战略和经济高层对话,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重要内涵、决策过程、战略意图、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和潜在危险,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进行了综合评析.最后就现阶段美中关系特点与把握中美两国元首峰会和中美高层对话所取得的成果与“正能量”,在五个有选择的方面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良性竞争、共赢合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战略近视症”的表现、根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近视症"是企业战略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其症状表现为看得不远和看得不全.从战略要素构成视角分析,预防战略近视症关键是做到战略核心明确、思想到位、资源到位、组织及制度保障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是在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推动实施的,同时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实施主体单一、商业性战略思维的转向、承担压力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实施这一战略对实现我国能源多元化、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以及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也体现了中国对外部能源市场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如何平衡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利弊,化解中国能源安全所遇的风险,也是对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关国《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是奥巴马政府首度公布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情报战略。该份“情报”分析了关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并对未来四年美国情报界的工作目标和实现手段做了全局性的规划与安排。“情报”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却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的深度考量,尤其是“情报”中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利益挑战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现状与深层考虑。因此,该份“情报”仍值得中国给予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二战前斯大林对外战略的基本特征是“双重对外战略”,即“世界革命”与“和平共处”,在实践上则集中体现为二者交错进行,前者让位于后者,且在“和平共处”中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结果失败。“世界革命”反映了斯大林的世界理想,“和平共处”则更多地体现了斯大林的国家主义,战略的转变是国际形势变幻的结果,也是斯大林对外政策双重考虑的产物。“双重对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造成了许多不好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设幸福广东视阈下实现“共建共享”基本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幸福广东是和谐共享发展的过程,"共建共享"是和谐共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实现"共建共享"幸福广东才真正可期。目前制约建设幸福广东最大的因素是地区、城乡贫富差距太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建设幸福广东必须高度关注协调发展问题,实施和谐共享发展战略,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幸福生活。只有从根本上缩小区域、城乡发展的差距,缩小行业、群体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广东"。实现"共建共享"必须重视制度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导向,建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南茶北草"战略,我市实施了奋战五年,建设5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年产5万吨茶叶、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50万农民增收的"五五"茶业工程。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创新特色化主导产业,区域化茶业布局,企业化投资主体,产业化经营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思路,整合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做宽做长产业链,做优做响"竹叶青"品牌,打造起"天下第一茶"。全市已改造劣质茶园2.6万亩,新建绿色茶园基地6万亩,茶园总面积由原来的28万亩增加到34万亩,绿色茶叶基地由原来的3.7万亩增加到9.7万亩,绿色食品A级基地达4.4万亩,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决定了在对外援助中中国必然把援助越南、朝鲜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首选对象。中苏分歧日益扩大后,"一边倒"战略名存实亡。为了拓展外交局面,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援助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写入了现行党章,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的治国之策,更加重视对全民道德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二者的结合是兴国之举、利民之策、强国之举、安邦之策.只有德法并举,才能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